<p class="ql-block">永定土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是客家传统民居,拥有13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获“最古老、最多、最大、最高”四项吉尼斯纪录。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1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永定土楼,即永定客家土楼,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永定土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p> <p class="ql-block">永定土楼,分五凤楼、方楼和圆楼三大种类。永定土楼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展示了客家人的智慧,具有防震、防火、防御等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冬暖夏凉。永定土楼的结构还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在永定土楼内,还保持着客家人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福建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土楼也被誉为“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方楼</p><p class="ql-block">方楼也叫四方楼,是客家土楼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可以说,凡是有圆楼的地方必会有方楼,且建造的历史也比圆楼早。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p> <p class="ql-block">环兴楼</p><p class="ql-block">环兴楼,为具有500余年历史的客家圆形土楼。该楼曾因战乱、地震及火灾损毁,20世纪末居民迁出后逐渐废弃。2021年启动修缮工程,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保留火烧缺口改建为观景台。改造后融合《天涯明月刀》游戏IP,打造沉浸式剧场、国风电竞主题民宿及华服旅拍等业态,形成“数字+文旅”综合体。</p> <p class="ql-block">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春节,胡锦涛视察永定土楼时指出:“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希望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2010年4月,永定土楼获“最古老、最多、最大、最高”等四项吉尼斯纪录。</p> <p class="ql-block">据历史记载,永定客家土楼产生于唐朝以前,元代以后已相当普遍,明代以后进入成熟期。随着人口向外迁徙,土楼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传统辐射到南靖、平和、新罗、上杭等邻近县、区,包括非客家地区。</p> <p class="ql-block">唐末宋初以前,永定就有客家先民居住,元以前以“堡”、“寨”命名的村子或土楼有40多个,元后期土楼已相当普遍。明清两代为永定客家土楼发展的鼎盛时期。2001年,仍有人建土楼。</p> <p class="ql-block">永定客家土楼功能齐全,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防风抗震、冬暖夏凉、教化育人等多种功能。祖堂用于宗族议事、婚丧喜庆、会客、宴会、演戏等,楼内或楼侧有水井。较大型土楼的内或外设花园、鱼池等,将古代园林艺术融入其中。楼楼有门坪,既可作为休闲场地,又可晾晒农作物。其他生产生活等设施也一应俱全。一座大型的永定客家土楼,如同功能齐全的小社会,被称为“热闹的小城市”、“家族的小王国”。</p> <p class="ql-block">永定土楼,分五凤楼、方楼和圆楼三大种类。除五凤楼是中原汉族府第式建筑形式的直接传承外,圆、方土楼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但其祖祠建于全楼中心,仍保持中原汉族礼制传统中孝悌尊卑观念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升恒楼</p><p class="ql-block">升恒楼,原为永定土楼群中的一座传统建筑,因长期空置而破败,经改造后成为兼具历史风貌与现代居住体验的民宿。其外墙保留了土楼特有的粗糙质感,内部则融入茶厅、禅修室等现代功能空间,形成虚实结合的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圆楼</p><p class="ql-block">圆楼,又称圆寨,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寨是堡垒,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成为有效的准军事工程。</p> <p class="ql-block">振成楼</p><p class="ql-block">振成楼,又称“八卦楼”。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占地约5000平方米,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每层48间,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每卦6间。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振成楼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有“最富丽堂皇的圆楼”之称,是福建圆楼中内部空间设计最精彩、变化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圆楼是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几乎无秘密可言。</p> <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产生于1000多年前的宋元时期,大多数为迁徙至福建的客家人所建,这一独特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既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又体现了人文造诣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享。</p> <p class="ql-block">振成楼内遍布着大量的客家楹联,这些楹联不仅是装饰,更是家族文化的传承。外大门的楹联 “振纲立纪,成德达材” 由清末举人林绍连撰书,体现了家族对纲纪和品德的重视。祖堂中的四根 7 米高的罗马柱上刻有家训,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楼内还保存着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题词,增添了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振成楼的内部设计不仅体现了客家建筑的传统特色,还融合了西方建筑元素,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是大型民居建筑,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就地取材,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有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圆土楼。现存的土楼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p> <p class="ql-block">庆云楼</p><p class="ql-block">庆云楼是福建龙岩永定土楼群中的代表性建筑,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约1736年),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庆云楼为方形四层土楼,坐西朝东,外墙厚实,采用夯土工艺筑造,兼具防御功能与居住功能。一、二楼无窗,三、四楼窗户较少,大门采用厚木制作并外钉铁板,内部设有水井、粮仓等生活设施。</p> <p class="ql-block">在这段旅程中,我们一同走进了永定土楼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深入了解了它独特的建筑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从高大坚实的方形土楼到圆润精巧的圆形土楼,每一座建筑都凝聚着客家人的智慧与汗水。希望通过这次游览,大家对永定土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