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渠石径连村舍,古道柔情浅浅歌。

心若止水

<p class="ql-block">  从桐庐石舍村开始,踏着青石板铺筑的“水泥”路,头顶蓝天白云,身伴绵绵翠竹,右手山塘老渠流水潺潺,左手卢茨河溪绿水荡漾,我的马岭古道徒步就这样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临行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了下马岭古道的历史。马岭古道,从浦江县虞宅乡马岭脚村,一直到延伸到桐庐芦茨埠的富春江边。一路古道,古木参天,奇藤铺峦,怪石屹立,争胜斗巧,火山岩、丹霞地貌。浙江十大经典古道之一。它蜿蜒于浦江、建德、桐庐三地交界处,全长二十多公里,崇山峻岭中,宽度一米左右的古道,沿着山势蜿蜒而上,一眼望不到头。马岭古道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千年马岭,诉说着时代的变迁,见证着故事的更迭。它,既是道路,更是史书,百姓在这里安居,商人富贾在这里休憩,僧人在这里行吟,烽烟在这里燃起。</p><p class="ql-block"> 你看,阳光下,千年古道闪亮着,斑驳的树影随风舞动,走在上面,仿佛踩着岁月的琴键,历史的跫音在山谷久久回荡。等您真正进入这个地方,才会明白,什么是灵气复苏的修仙宝地,每呼吸一口空气,都能觉得自己浑身的细胞都在欢呼。</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逆行而下,打卡第一站石舍村作为起点。石舍村,因为石头多且有特色,所以得名石舍。石舍村是一个山青水秀、树古茶香、地福人美的村庄。从山腰俯瞰石舍村,它像一艘帆船,群山环绕,三面环水,绿树成荫,风景秀丽。村里很多房子都是清朝时候的石头屋,安静古朴,非常治愈。这儿的古树、清流以及木屋承载了人们对追求自然的梦想,奔放的人来了可以直接跃进溪里玩水,而内敛的人则可以坐在小溪边中感受宁静。石房,石墙,石坝,石桥,全村村道铺的全是鹅卵石。在这这里,推门可见竹海,溪水清可见底,村中老旧古屋,浓郁乡土气息,仿佛走进了《龙猫》世界,有着别样的风绰,也因此使得石舍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艺术之村”。环村而过的溪流是富春江支流芦茨溪,高山流水,常年不断,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更为明澈清冽,深深浅浅、不湍不急、涓涓而过。</p><p class="ql-block"> 我们踏过石拱门,走进村落的一刹间,我的步伐不由自主地平缓了下来,看到“告诉老默,我想吃米筛爬”、“灰汤粽”和“粗茶淡饭”、“吃饱躺平”······心情顿觉格外的闲适与静逸,真想一屁股坐下来,品尝美食、饮茶静修,好好体验一把富春江的慢生活,感受一番隐逸心境。但是今天的任务是徒步马岭古道。</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马岭古道,修在半山腰上,一边是山坡山谷,另一边是水渠,路边有时是开阔的悬崖山谷,有时是遮天蔽日的高耸竹林。我们此行路段,是桐庐段的马岭古道。桐庐马岭古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鹅卵石道路与水渠并行,流水潺潺,翠绿满眼。卢茨溪流顺着古道的方向延展,映衬着山林翠滴,古迹留芳。古道一侧的水渠,水流湍急,清澈见底,这条水渠一直伴随我们走完古道全程,依然奔走没有停歇。不知水渠源点在哪,也不知渠水奔向何处,更不知水渠建于何时。打听了数位山民,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查遍“百度”也不见踪影,只能留待下回故地重游时,再行“调研论证”了。</p><p class="ql-block"> 石舍村到茆坪村两个村子之间的马岭古道是徒步的精华段,风景绝美,一路平坦,大约长3.5km左右,路途比较窄,不能并排走,只能分前后走。一路行走,听风吹过竹林,听鸟鸣虫吟,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溪流里闪闪发光。古道沿途,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相伴,水渠、古桥、古建、古堰等历史遗迹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盘山道上,峰回路转,朦胧中看到几棵大樟树和一座古色廊桥,这里是茆坪村了。</p><p class="ql-block"> 茆坪村始建于宋元之际,至今已有900余年历史,胡氏家族是该村的创始者。在清乾隆37年,胡氏家属便在茆坪村建造振德堂,也就是胡氏宗祠。在村子中部,我们遇见了有百年历史的古建筑文安楼。进到文安楼天井,只见一位约80多岁的老太太躺在竹躺椅上,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守着小店。茆坪村的万福古桥、五朝门、文昌阁、胡氏宗祠、文安楼、千年古柏、百岁楝树,无不在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春天的故事。茆坪村,这里的古居文化气息要更浓一些,古居胡氏祠堂、文安楼保存较为完整。在村里废弃的老墙上,我见到了一种奇异的果子,那类似梨一样的果子,以前也在一些地方见到过,问过当地村民,说是可以用来制作凉粉的凝固剂,也叫凉粉果,这次才知道这就是薜荔。伟人毛泽东在《送瘟疫》诗中有“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一说,刀郎《颠倒歌》中唱到“采薜荔呀水呀来呀,树梢搴那芙蓉花。”长在废弃古墙上的薜荔,总有给人有凄凉的年代感。茆坪村溪边几株大樟树,蔽日遮天,这里是茆坪村最热闹的地方,外地游客喜欢在祠堂边的文昌阁咖啡馆喝杯咖啡饮料,当地老人们则喜欢在大樟树底下的石凳上吹风纳凉。闲情逸致中,我们进到文昌阁咖啡馆里小酌了一杯,品味着咖啡的浓浓香气,我也浅偿体会到了富春江慢生活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行在古道上,抬头是苍茫远山与郁郁竹海,眼前是蜿蜒曲折的卵石小径。微风拂面,倍感惬意。脚步踩在凹凸不平的石头上,思绪却飘向了远方。遥想没有现代化公路的古代,山民们就是靠着双脚,在这崎岖的古道上穿梭往来。大山里的每一次出行,该是何等的艰难与不易。历史的足音,仿佛就在这山谷中静静回荡。</p><p class="ql-block"> 午后,天空格外晴热。太阳探出头来,大朵白云如棉絮般挂上蓝天。阳光透过茂密的竹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此刻的古道,在光影交错中更显韵味,行走也需步步踏实,心也随之沉静。古道自然幽静,盘山而行,清渠伴行,潺潺如乐,这条水渠是旅途中最美妙的伴侣。潺潺水声不绝于耳,像是为我们的步伐伴奏的清新乐章。迎着暮秋的风,我们来到了芦茨村和龙门湾。</p><p class="ql-block"> 国画大师李可染有幅山水画非常有名,叫做《家家都在画屏中》,取材的就是桐庐芦茨村。这里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富春江和一弯青山将整个村庄环绕,身处其中,真有种在画中游的感觉。马岭古道的入口就在芦茨村,跨过一条索桥就到了,入口处有块指示牌作为标志。行走在芦茨村,很难不被眼前的自然风光所吸引,村庄淹没在青山中,耳畔的鸟鸣婉转悠扬。古道画风切换,视野里出现了秋收的稻田,青山叠影,乡野农家,古堰残基,还有最美山水富春江。</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站打卡富春江龙门湾。龙门湾位于富春江畔,西与严子陵钓台、富春江小三峡接攘,是富春江山水风景最锦绣地带之一。山势峻秀,水色澄碧,山水相融,浮光掠金,静影沉璧。我们乘船游览,亭台和塑像渐行渐远,眼前青翠的群山,碧绿的波涛,在午后的阳光下泛着粼粼金光,柔碎在波涛中。龙门湾有一处景点叫“小三峡”,此刻眼前确有“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的风景,不过比起瞿塘峡更添了秀丽和婉约的江南气质。山色凌翠微,江流去不穷;青岸筑亭阁,绿波卧画船;我亦高歌桐庐谣,青山青,越女娆;君不见富春江上小三峡,渌水涌诗潮!</p><p class="ql-block"> “清渠石径连村舍,古道柔情浅浅歌;云水清心含烟翠,青山拂黛与谁说。”我们就这样,走着,想着,感受着。脚下是数百年古道的历史痕迹,眼前是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这不仅是一场身体的徒步,更是一次身体与心灵的穿越。在这里,遇见自然的美好,遇见历史的厚重,也遇见内心的平静。再见,马岭古道!。 </p><p class="ql-block"> (2025100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