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课本遇见炒锅:一道宫保鸡丁的烟火作业

2025级

<p class="ql-block">  假期的厨房,成了孩子们日记里最特别的“课堂”。没有公式定理,没有文言文注解,取而代之的是食材的碰撞、火候的把控,以及一道经典川菜——宫保鸡丁的诞生。这场以“烹饪”为名的作业,让我们在烟火气里,解锁了课本之外的生活技能,更用英语解说的方式,给这份美味添了几分特别的趣味。</p> <p class="ql-block">  最先在班级群里晒出成品的,是袁艺康。视频里,装着金黄的鸡丁,翠绿黄瓜丁、鲜红干辣椒与酥脆花生米错落其间,酱汁裹得均匀,连热气仿佛都透过屏幕漫了出来。切菜时的专注、翻炒时的认真,让我们突然意识到,原来厨房也能成为展示自己的小舞台。</p> <p class="ql-block">  “袁艺康的宫保鸡丁大家来围观!” 马老师转发了视频,老师的认可像一束光,瞬间照亮了群里的氛围——之前还在纠结“鸡丁切多大”“酱汁怎么调”的同学,纷纷开始私下袁艺康问细节,原本零散的疑问,变成了热闹的讨论。</p> <p class="ql-block">  在此之前,不少人还在对着菜谱犯愁——担心鸡丁切不均、害怕酱汁调错味,群里满是“葱姜蒜要切多碎”“油温怎么判断”的疑问。袁艺康的分享像一剂“定心丸”。</p> <p class="ql-block">  袁艺康的这份热情如同“催化剂”,让群内的宫保鸡丁视频数量不断增加。这些视频既在菜品呈现上各有巧思,又在英语表达上做到了准确得体,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备。</p> <p class="ql-block">  马老师观看胡一凡的宫保鸡丁视频时,称赞菜品看着就美味,尤其提到视频中的英文解说,更是给出了“地道”的评价,认为其表达流畅自然,尽显语言功底。</p> <p class="ql-block">  马老师点评鼎诚的宫保鸡丁视频:菜品视觉冲击力拉满,“看着就好吃”;没想到英文解说也格外出色,细节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  马老师以课堂教学的专业视角,为每份宫保鸡丁作品赋予了独特的评价与互动——既围绕烹饪技巧给出具体建议,又紧扣视频中的英语表达展开点拨,让每一次反馈都成为兼具实践指导与知识补充的“微型课堂”。</p> <p class="ql-block">  这次经历也让孩子豁然开朗:这份作业从来不是“学会一道菜”这么简单。做菜的过程,是体会父母日常付出的契机,是理解学习必要性的窗口;而这道宫保鸡丁,包裹着的不只是食材的香气,还有老师的精心设计与同学间的互助温情,更巧妙地将课本中的知识,转化成了生活里最真实、最生动的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