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寒露札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当深秋节气撞上盛夏余温</span></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的指针悄然拨至“寒露”,这枚标志着深秋正式登场的节气,本该携着清冽的风与凝结的露,为江南大地铺展“菊有黄华,鸿雁来宾”的诗意画卷。可今年的寒露,却像一场偏离了剧本的演出,让习惯了时节规律的人们,不禁反复揣摩:是节气的脚步走得早了,还是气候的节奏拖得晚了?答案藏在从立秋到寒露的漫长等待里,藏在长三角地区人们额头未散的汗珠中。</p><p class="ql-block"> 回溯立秋时节,彼时梧桐叶刚添几分浅黄,人们便循着往年的记忆盼着秋凉——盼着清晨推开窗时能接住一缕带着水汽的凉风,盼着傍晚散步时不必再被阳光晒得眯起眼睛,盼着厨房里熬粥时不用再开着油烟机驱散暑气。可现实却给了所有人一记“热浪反击”:温度计上的数字稳稳停在36℃到37℃之间,正午的阳光依旧像盛夏般灼人,柏油路面被晒得泛起微光,连傍晚的风都裹着闷热的气息,吹在脸上像拂过一层温热的纱。街头巷尾,穿短袖的行人依旧居多,便利店的冰饮柜前依旧排着小队,仿佛“立秋”只是日历上一个无关温度的符号。</p><p class="ql-block"> 这份燥热一路延续到白露。古人说“白露身不露”,意为到了这个节气,需添衣护着肩膀、腰腹,避免寒气侵体。可今年的白露,人们依旧穿着轻薄的短袖短裤,空调的冷风从早开到晚。每天醒来第一件事,便是拿起手机刷天气预报,目光死死盯着“降水”“降温”的字眼,盼着一场雨能浇透这持续的高温。偶尔看到云层增厚,风里带了点湿气,便忍不住期待“或许今晚就能凉快下来”,可等到深夜,依旧是闷热得让人辗转难眠的夏夜感。更让人翘首以盼的,是那场曾被预报为“超强级台风”的天气系统——人们盼着台风带来的降雨能撕开高温的帷幕,盼着沿海的风能吹进内陆,吹散这挥之不去的暑气。可最终,台风的路径偏了,降雨的量级小了,高温依旧像黏人的藤蔓,紧紧缠绕着苏州、杭州这些江南城市。</p><p class="ql-block"> 老一辈常说“处暑十八盆,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是刻在江南人骨子里的时节口诀。处暑时每天泡一盆热水消暑,白露后不再赤膊露体,寒露时要穿袜子护好双脚——这些细碎的生活习惯,本是与节气共生的默契。可今年,“寒露脚不露”的叮嘱刚从老人嘴里说出,转身就看到年轻人穿着拖鞋走在街头,额头上还渗着汗。节气与现实的错位,成了朋友圈和抖音里的热门话题:有人晒出自己的“国庆旅游惨状”,本想着趁假期去杭州逛西湖、去苏州游园林,结果到了目的地才发现,正午的高温能把人晒得头晕眼花,只能窝在宾馆里吹空调,连窗外的景点都懒得看,“住了三天宾馆,连西湖的边都没摸到,天天靠外卖和冰奶茶续命”;还有人调侃“今年长三角的中秋,怕是把这辈子的热都体验完了”,往年中秋赏月时还需披件薄外套,今年却能穿着短袖在阳台吃月饼,连月亮都像是被热浪熏得格外明亮。</p><p class="ql-block"> 翻开气象数据便知,今年的夏天早已突破了“常规”:高温天数创下历史纪录,连续多日的38℃以上高温让多地发布红色预警,连素来凉爽的山区都没能逃过热浪的侵袭。更反常的是,这场夏日仿佛被按下了“延长键”,一路从七月延续到十月,直到寒露节气,午后的温度依旧能飙升到30℃以上,走在阳光下依旧能感受到盛夏般的炙烤。这种“节气紊乱”的现象,让人们忍不住讨论背后的原因:有人指着工厂的烟囱,说工业排放的温室气体让气候变了样;有人看着家家户户窗户外的空调外机,调侃“我们一边靠空调躲避高温,一边又在排放热气加剧高温,成了恶性循环”;还有人想起小时候的秋天,说“以前寒露前后早就穿毛衣了,现在却还在穿短袖,大自然是在给我们提警告吧”。褒贬不一的讨论里,藏着人们对气候变迁的担忧,也藏着对“四季分明”的怀念。</p><p class="ql-block"> 如今寒露已至,人们的目光开始投向更远的冬天:这场迟迟不退的高温,会不会让冬天来得更晚?今年的冬天会是暖冬还是寒冬?会不会像去年那样,突然还是断崖式降温?这些疑问暂时没有答案,只能等时间慢慢给出回应。或许某天清晨醒来,推开窗会突然闻到冷空气的味道,看到草地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那时才会真正觉得“秋天终于来了”;或许今年的冬天会来得猝不及防,让还没准备好厚衣服的人们手忙脚乱。</p><p class="ql-block"> 无论如何,这场“寒露遇盛夏”的插曲,早已在人们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像一则提醒,让我们重新审视节气与气候的关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至于未来的天气,就像等待一场未写完的故事,让我们带着期待与敬畏,拭目以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