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30日上午,终于收到外审反馈。看到老师的评审意见,眼泪差点滴落。老师看到了我的努力,那份被看见的美好,再次让幸福溢满心底。</p><p class="ql-block"> 这次来说说论文写作过程。去年十月开始找量表,用两个月时间选择合适的量表。由于当时认知不足,七月才发现原本有更好的选择。但这也正是不断学习的认知提升。在那时,那是当时能做的好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此刻外审85分和88分,历时刚好一年。这一年,不是在写论文的路上,就是在路上写论文。8月暑假出行,答辩前的关键时刻,不能再次让孩子扫兴,于是在火车上改论文。5个小时,转眼到站。火车旅途时间从未如此短暂,一份别样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一、和导师保持适当频度沟通。我是一个不擅长沟通的人,尤其是有点怕导师。预答辩前,论文还没写完更是没怎么沟通过。预答辩之后,为了达成目标,我每完成一定程度就和老师提关键疑问。你知道秒回的感觉吧?可这是论文呀!很奇妙,老师好像刚巧就在对面等我发出消息一样,在第一时间快速发现论文上的关键错误,大都在十分钟内回复我消息。对我,这是很神奇的事情。我真不知道老师是怎么做到的。除了佩服还是佩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二、腾讯会议录制备忘。答辩结束后导师和我约通过腾讯会议沟通,老师耐心地等我的思考和反馈。老师会预定会议录制发给我。正是这些可以不断回看回听的信息,有利于我后续更明确修订点。</p> <p class="ql-block"> 三、和同学请教。过程中我不只和学长请教沟通。还有一个学姐和我研究内容相似,我们连对老师的怕都一摸一样。她告诉我自己答辩前打飞机来和老师面对面沟通,那是关键的一天。沟通,尤其是面对面沟通真的非常重要。而关于论文格式排版等问题,我则不断和同学沟通,同学还分享了讲解视频给我,帮我解决格式问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正是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让此刻的论文才能如此充实和完善。虽然由于我对知识系统性掌握还不足,它深度还不够,但根据两位外审老师的意见修改后,deepseek终于给出了92分的成绩,有冲击优秀论文的基础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四、过程版本记录。虽然之前因懒惰和研究卡壳写得慢,但是到了关键时刻,想到不能因为我答辩不通过影响老师绩效考评,这是我一定要做到的事!我的论文写了200个版本。想提示大家,关键版本修改时务必另存一份。我用笨方法是用日期来标识,大家可以用工具来管理文献和版本。预答辩之后,我对论文做了大幅的删减,将案例的部分删除了很多。以为写实证的案例,案例内容可以少一些。再次预答辩时,老师让我明确写案例的实证还是实证的案例?老师提示我将背景和应用写清楚。于是又将之前的内容找回来。因此保留过程文档记录就变得非常重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五、多个老师评审。每个老师对论文的评审建议各有不同,我们要让自己的论文能经得起不同老师的推敲。我希望尽可能规避预答辩风险,确保自己一定要通过,因此在问deepseek时,请它作为不同985教授点评。而它每次都会给出不同的修改建议。我也有和老师面对面的沟通,老师会每个章节一一点评,从篇章结构,到英文翻译,真的是每个细节都会指导。老师还在论文每个章节提示评审修改建议。预答辩之后,再次回看评审意见,发现有些改进建议我还没写到位。有老师在看到论文的第一时间就提出创新绩效论文评审风险。于是在8月我及时修订了这个问题---改为任务绩效。是老师在我遇到问题时不断给我写作提示让我知道改进的方向和方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此刻,我终于可以放轻松啦!四年的焦虑在此刻画上句号。其实早在2023年7月我就开始写论文了,因为那份焦虑。但是那时写的文章根本和论文是两码事。所以呢,别焦虑别担心,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就好。一年半研究生读下来,你会发现,其实每科老师都有在教导我们如何写好论文。所以呢,好好珍惜这份学习时光,享受过程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