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是指1939年的8月19日发生于乐山的日军大轰炸事件。1939年的8月19日,日本侵略者总共出动了36架轰炸机,分别对乐山城区的不同地方进行了惨绝人寰,毫无人性的狂轰滥炸。造成12条街道被全毁,3条街道半毁,2050户人家被炸,毁房3500余幢,三分之一的乐山城被日军完全炸毁,死亡、重伤乐山居民达5000多人,导致上万乐山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无家可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的乐山县城,位于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汇合处。城内没有重要军政设施,大轰炸前从未受到日机的骚扰。当时的乐山县城空气清新,街头整洁,绿荫夹道,店铺林立,一派古朴和煦、远离战火的景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在战争的压迫下,为坚持抗战,不做城下之盟,决定将其首都迁往重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国高校纷纷迁往西南大后方。当时乐山因无专科以上学校、水陆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公私建筑多等原因,被认为适合迁校。当时的国立武汉大学,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在乐山复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军认为乐山是继重庆之后国民政府的最后避难地,是加紧迁都准备之所。轰炸乐山的飞机属于日本海军航空队,故称“海鹫”,轰炸的指挥官是增田少佐。</p> <p class="ql-block">日本人说,炸乐山是因为蒋介石准备迁都乐山。为乐山大轰炸对日索赔诉讼团义务提供法律援助的日本律师——濑敬一郎先生和他的同事,从日本防卫省防卫研修所图书馆里找到的轰炸乐山的《战斗概报》,日本《朝日新闻》《日日新闻》1939年8月20日的报道中透露出这一说法。其中《日日新闻》的报道标题为《蒋加紧迁都准备,海鹫初空袭,峨眉山上威压飞行》,内有一段:“嘉定(乐山)被认为是继重庆之后国民政府的最后避难地,是加紧迁都准备之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关于国民政府准备迁都乐山的说法,没有依据,找不到任何资料可以证实其事,这只不过是日寇对乐山(嘉定)这样连高射炮都没有的不设防城市,实行灭绝人性的无差别轰炸制造的借口而已。这是他们企图以残无人道的狂轰滥炸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达到"以炸促和"逼迫国民政府投降的目的。至于日机绕峨眉山数圈进行“威压飞行”,是因为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住在峨眉山洪椿坪千佛禅院避暑的缘故。林森在“8·19”那天的日记中载有此次轰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8年年底,为乐山“8·19”大轰炸受害者对日索赔案当义务辩护的东京著名律师一濑敬一郎先生,先后将他和同仁从日本旧报纸上找到的4篇有关轰炸乐山城区的第一手资料,复印后赠送我市受害者和学者。如1939年8月20日东京《朝日新闻》和《日日新闻》,都对日军轰炸乐山做了详细报道。2009年8月,一濑敬一郎又提供了从日本历史档案库中找到的日军海军航空队当年的《战斗概报》,这些资料也成为日军轰炸乐山的铁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