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年级十二班迎来国庆和中秋两个假期,于是展开丰富的劳动实践记。</p><p class="ql-block">准备阶段:给豆子“安个家”</p><p class="ql-block"> 1. 选种与清洗:挑选颗粒饱满、无破损的绿豆,放入清水浸泡。一开始豆子硬邦邦的,泡了6小时后,它们慢慢“喝饱水”,变得圆滚滚、皱巴巴的,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小老头。</p> <p class="ql-block">搭建“生长空间”:找一个带孔的塑料盒,底部铺两层湿润的厨房纸(或纱布),把泡好的绿豆均匀铺在上面,再盖一层湿润的纸,最后套上黑色塑料袋——原来豆芽怕光,黑暗环境能让它长得更白更嫩。</p> <p class="ql-block">照料阶段:耐心守护“小生命”</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几天,每天早晚都要给豆芽“浇水”:揭开塑料袋,用清水轻轻冲洗豆苗和底层的纸,沥干多余水分后再盖好。刚开始的24小时,绿豆就冒出了细细的白芽,像小尾巴一样翘着;第3天,芽尖顶破豆皮,长出了浅绿色的小叶子;第5天,豆芽已经长到10厘米左右,根须细密,茎秆挺拔,凑近闻还有淡淡的豆香。</p> <p class="ql-block">过程中也有小插曲:第一天忘记盖黑塑料袋,部分豆芽的茎变成了浅紫色,查了资料才知道是光照导致的,赶紧补救后,后续长出的豆芽又恢复了嫩白色。这让我明白,劳动不仅需要动手,更要用心观察、及时调整。</p> <p class="ql-block">收获阶段:品尝劳动的“甜”</p><p class="ql-block">第6天,豆芽终于可以收获了!把它们从盒子里取出,剪掉根部,清洗干净后,下锅和鸡蛋一起炒。当清脆的豆芽裹着蛋香入口时,那种满足感远超平时买的豆芽——这是自己亲手培育的“劳动果实”,每一口都藏着等待与付出的味道。</p><p class="ql-block">这次水生豆芽实践,不仅让我学会了一项生活技能,更让我懂得:任何微小的生命都需要耐心呵护,任何成果的获得都离不开持续的付出。原来劳动从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能亲手创造美好、见证成长的幸福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