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支教生活(二十三)

天道酬勤

<p class="ql-block">岷县红军医院旧址在县城十四五公里的清水镇,乘车驶过青年桥,来到洮河的北岸,沿洮河继续向西行驶。一侧是静静流淌着的洮河水,一侧是蜿蜒起伏的山,公路两旁的树木和房屋一排排地被抛在车后。司机和车上其他几位乘客都很热情,我们一路聊着,二十多分钟便来到红军医院旧址。</p><p class="ql-block">红军医院旧址的门锁着,遗址旁有一个很陈旧的两层的小屋,门前摆摊,卖着饼子等,我揭起门帘进去,屋内陋小黑暗,大人不在,有小兄妹俩,约莫十一二岁。当我问起遗址大门钥匙时,“哥哥”说钥匙就在他们屋里,并让“妹妹”带我去参观。</p><p class="ql-block">小姑娘很腼腆,我询问后便得知,她上五年级,在镇中心小学就读,大人们干活去了,他俩看家。我原以为她家屋子是和遗址一样,时代很久远了,可小姑娘说房子是她爷爷奶奶修的,他们也就六十多岁。</p><p class="ql-block">旧址的门是斗拱结构,<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瓦覆盖,飞檐翘角,屋脊翘起,巍然屹立,木制构件雕刻精美,展现出古朴的明清寺庙建筑风貌。</span>大门的左侧有一雕塑,两个红军战士用单架抬着一个重伤员,准备进入医院,盖在伤员身上的被子一头快要从单架上掉下来,两位战士眼神忧伤,迷茫,步伐沉重。</p> <p class="ql-block">红军医院旧址原为当地湫神涂朱爷行宫,始建于明朝初期 ,距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5平方米 。</p><p class="ql-block">1936年8月至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长征抵达岷县,按照中共中央部署,红军在此休整了57天 。红四方面军长征走出草地时,因体质虚弱、补给困难以及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伤病员众多。中央西北局为救治负伤的红军指战员,便在此地设立了红军医院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姑娘打开门,带我来到院中,院子约为三四十平米,正屋台阶略高些,一个对开门,两个窗户,门窗都很破旧,窗上有窗格,门窗顶上全为木头做成,用斗拱将屋面抬高了好多。台阶上有一尊雕像,一位红军战士蹲坐在一截木头上,用铁碾槽碾药,这碾槽是当地好心的群众送给红军的。门棂两侧各有一块小小的牌子,上面写着“病房”,“诊室”。当时条件艰苦,房屋紧张,病房和诊室共用一间房子。</p><p class="ql-block">小姑娘打开门,正堂还陈设着湫神的神龛,是空着的,据说,湫神搬离了此地。屋子左侧有两个小桌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桌上有几个搪瓷缸子,</span>厚厚的尘土将其覆盖,桌子两旁各有一个小床,上面放着简易的被褥,桌前的地上摆放着几个盆子。</p> <p class="ql-block">屋子右侧也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着老式油灯,听诊器,药箱等医疗器械。一束光亮透过窗户照了进来,照在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医疗器械上,也照在墙上,印在红色牌子上的字更加显眼,“红军家属看病免费,群众看病只收药费不收诊金”。</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病房和诊室,我和小姑娘又来到东侧的房屋,房屋低矮,门窗也较小些,门和窗子中间墙面上挂着“药房”的牌子。</p> <p class="ql-block">药房的一头摆放着一个中药柜,中药柜前的柜子上放着药箱和一搭肩背包。</p> <p class="ql-block">药房另一头是一组身穿浅蓝色服装,腰系着皮带的红军雕塑,护士头上还戴着一顶浅蓝色的帽子,长长的辫子垂在胸前。一位小伤员<span style="font-size:18px;">坐在一条简易的条凳上,护士</span>很认真地包扎他的伤口,包扎完头部和左胳膊后,又在包扎右手,伤口处渗出的鲜血,染红了包扎带。小伤员显得淡定,并不过于痛苦,眼中充满了感激之情。</p> <p class="ql-block">当时医疗条件极为艰苦,设备简陋,缺乏必要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医院连最起码的麻醉、消毒药也供应不及,伤病员在治疗过程中要忍受极大的痛苦。而且在红军医院接受治疗的,大多是重症伤员,其他伤员分散在当地群众家里,由好心的群众照顾,进行疗养。我心想,这小小简陋的临时医院里有多少伤员接受了救治,挺起脊梁,继续战斗,又有多少伤员因治疗无效而一个个地失去了生命。天阴沉沉的,房间有点昏暗,我心中一凉,打了个寒颤,就我和小女孩俩,有点害怕,忙快步走出了药房。</p> <p class="ql-block">药房对面的的院墙上写着几行大字,“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实行马克思主义,实行共产主义”。</p> <p class="ql-block">解放前,这里曾设立过清水国民学校 。解放后,先是成为清水公社办公地点,七十年代改设为公社卫生院 。改革开放后,此处作为庙会活动场所,还曾集资维修过一次 。2022年10月,定西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4月,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我帮小女孩锁上大门,告别了小女孩,我行走在街道上,行走在洮河边上这个狭长的小镇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天色渐晚,显得冷冷清清。</span>公交车,面包车,私家车等各种车辆在街道上穿梭,<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庆长假已结束,</span>三五成群的学生和大人们向驶来的车辆招手,乘车返城,开始新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