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一封没寄出的信

张健

<b>昵称:张健 美篇号:31934564</b> 爸妈: <br><br>今天中秋。晚上,泡了两杯你俩爱喝的龙井,热气慢悠悠飘着,指尖划手机时,瞧见美篇“家风家训家书交流圈”在征中秋家书。其实我没想着要投稿凑趣,就是“家书”这俩字一撞进眼里,突然觉得,该跟你们说说话了 —— 你们走了这些年,每逢中秋,总少了个能唠唠过去的人,今儿借着这由头,正好把藏在心里的旧事,跟你们聊聊。就像此刻,一想着要给你们写点什么,四十多年前部队的那个中秋,突然就清晰得像昨天刚发生的事。<br><br>那年告别你们和兄弟姐妹,来到了部队。第一个中秋前夕,夜里轮我去山坡站岗。吴兴山坡上的风带着潮气直往衣领里灌,冷得我直哆嗦。回宿舍没一会,老胃病就犯了——疼得我缩在被窝里,连睁眼的劲儿都没有,额头的汗把枕头洇湿了一小块。迷迷糊糊就想,家里这时候桌上该摆上妈你包好的水饺、我爱吃的五仁月饼了吧?爸是不是晚上喝了两口酒睡着了?妈会不会梦里对着我的空碗叹气,念叨“这小子在部队能不能吃上热乎的”?<br><br>第二天中秋节,卫生员来查铺,见我不舒服就开了病号饭条。一会,炊事班长就端着搪瓷缸来了。掀开盖子的瞬间,热粥的香气裹着暖意直往鼻子里钻——米粒熬得糯糯的,每颗都开了花,碗底还卧着个溏心蛋。他在床边看着我喝,声音轻得怕惊着我:“知道你胃弱,这蛋多焖了两分钟,流心不烫嘴,慢慢喝。”我喝到最后剩了点蛋黄,不好意思地想倒掉,他却笑着拍我胳膊:“别浪费!这可是咱炊事班的‘中秋养胃秘方’,喝了病好得快!”<br><br>中秋节下午,连队放了半天假。战友们有的凑在操场唱军歌,跑调的嗓门却亮得很;有的趴在床上写家信,笔尖在纸上沙沙响。我也拿出信纸,一笔一划跟你们说我在这儿挺好的:训练不累,战友们都实在,就算病了,也能吃上热乎乎的病号饭,请你们别惦记,别总在夜里睡不着想我。信写好时天已经黑了,月亮都爬上山头了,我把信纸折得方方正正,塞进贴身的衣兜,想着第二天跟排长请假去邮局寄,让你们早点收到我的消息,少操点心。<br><br>可那天夜里的紧急集合哨突然响了——紧急任务。我抓起背包就往集合点跑,慌乱中衣兜里的信纸滑了出来,我急忙捡起塞进床单下,心想“等回来再寄”。任务结束,回来倒头就睡。再想起这封信时,已经过去一个多月。那天整理床铺,手摸到床单下皱巴巴的信纸,拆开一看,不知是不是营房里潮,字迹都晕开了几道。我盯着那些模糊的字愣了半天,想着这么久了,再说病号饭的事也没意思说,便没再寄。后来搬了宿舍,那封信竟也弄丢了。<br><br>部队的中秋,我吃过不少暖人心的病号饭。在警通连时,长时间夜里维修设备,胃病复发,技师让我回宿舍休息。他让炊事员下了一碗面送到我床边。细挂面煮得软滑,撒着炊事班小菜园刚掐的葱花,汤里就放了点盐和香油,却鲜得我连碗底都舔干净。不久,我调入炮兵连任文书,胃病又复发,卫生员开了病号饭条:南瓜粥,里面特意加两颗煮软的红枣,还把他的中秋加餐包子掰一半给我,他说“你得多吃点,养好了胃才有力气写材料”。<br><br>退伍后,我去菜市场挑最好的新米慢熬粥、煮溏心蛋;选最细的挂面煮得软滑,切新鲜葱花撒香油。可无论怎么调火候、换食材,入口总少了点当年的味道。前两年中秋生病,妻子也给我煮了碗卧蛋粥,白瓷碗里的粥冒着热气,我喝着喝着,突然想起班长站在床边看我喝粥的样子。后来我找到班长的电话跟他说“我现在也会煮连队的粥了,就是没那时的香”,他在电话里笑着说:“不是粥不香,是当年中秋看着你喝粥的人,不在你身边咯。”<br><br>挂了电话才懂了,那碗粥、那碗面,是军营里那些战友们,在我生病或想家时递来的一份热乎的温暖。爸妈,如今我也成老人了,你们走了这些年,每到中秋看见月亮,还是会想起那封没寄出的信,想起部队里的热粥。其实今天写下这些,也不是想补寄什么——我知道你们再也收不到我的信了,就是想跟你们说,当年那个怕苦、夜里躲在被窝里想家哭的小子,在部队的一个个中秋里,被那些热乎饭、暖人心的人,养得结实多了,也已经老了。<br><br>今年中秋,妻子买了你们爱吃的五仁月饼。要是你们还在,咱们肯定又要围着桌子包饺子,妈你还会不会多给我碗里放勺醋,就像我当年在家时那样。<br><br>月亮又升得高了些,我就写到这儿了。<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儿 敬上</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5年中秋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