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狮子林秋游记(奇石妙峰篇)

光照摄影

<h3>  苏州狮子林在《苏州园林名录》里的编号为6号,它位于姑苏区园林路23号,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现在的狮子林占地14082平方米,在百园之城苏州,狮子林是唯一一座禅意园林。</h3> <h3> 狮子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区。它以其独特的假山群、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和精巧的园林布局闻名,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座。<br>  本篇是作者《苏州狮子林秋游记》的第一集:《奇石妙峰》</h3> <h3> 狮子林拥有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古代假山群,号称“假山王国”,分上、中、下三层,有9条山路、21个洞口,其假山总面积广达1153平方米。<br> 我曾多次游览过狮子林,但从没攀爬过假山群,这次我冒着天气时有小雨和台阶相当湿滑的风险,化了较多时间,把假山群转了个遍,拍摄了一些照片,稍加整理后,通过美篇这个平台,与读者诸君分享,希望您也能喜欢狮子林的假山群。<br>  下列照片与文字并非一一对应,请读者诸君浏览时注意这种情况。</h3> <h3>  我在穿梭假山时,自己对自己进行了心理疏导,提前放松自己的心情,既享受“迷路”的乐趣同时承受“迷路”的烦恼,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据说许多石峰形似狮子,园内有500多只形态各异的“石狮子”,我边看边数,虽然没有数到多少,但也对自己逐渐衰退的算术数数能力恢复了基本的信心。</h3> <h3> 狮子林以气势磅礴的假山闻名于世。“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峰峦叠嶂、洞壑幽深、奇峰林立、怪石嶙峋。<br>  狮子林内的假山,除少量为黄石外,几乎全用太湖石堆叠。这些具有“瘦、皱、透、漏”特色的湖石,大部分为宋代朱勔所觅花石纲遗物,是湖石堆叠假山的精品。以现在的市价已难以估算。</h3> <h3>  对于狮子林内姿态各异的狮石狮峰,明代文人玉壶在《吴船集狮子石语》中有云:“当高宋南巡,翠华临幸。此园以狮林名,乃一一指点全园山石,若者为太狮,若者为少狮,若者为狮吼,若者为蹲与睡,若者为搏球,若者在相斗,殆具五百种形相……”于是狮子林之名愈著。相传,这五百座石狮各有其名,隐含着五百尊罗汉的身形。</h3> <h3> 狮子林的假山大致可分为东南、西部和北面三大部分,园内最大的假山群坐落于东部并蜿蜒至池中。西部的假山,则以石包土为典型特征。北部真趣亭前,也有一座相对独立的小型假山。 <br>  狮子林内还有若干堪称经典的湖石小品,另外更多的是零星湖石,或点缀于厅前堂后,或错落于曲径两侧,或镶嵌于花台水榭,甚至连厅堂的台阶,有些也选用高低不平的湖石。真正做到了:无处不石,无地不山,蔚为大观。</h3> <h3>  狮子林东部的假山三面环水,“取势在曲不在直,命意在空不在实。”其中,随季节而变化的水假山,更是经典一绝。每当雨季来临,池水盈溢。一部分假山则由旱变水,浸淫入池。于是,水得石而媚,石赖水以变,池畔的十二生肖石,就会奇迹般地你隐我现,我露他藏,不能得其全而妙不可言,一些湖石被分割为水中的汀步,更有一种涉险而越的野趣。</h3> <h3> 狮子林的假山分为上中下三层。高者立峰突兀于山顶,低者石矶沉浸于水中。九条曲折盘旋的磴道,或升或降,构成九条趣味不同的进山路线。景区内,有八卦阵、棋盘洞等景观,向有“桃源十八景”之说。<br>  据统计,园内有21个深邃通幽的石洞。亭亭玉立的石笋多达34个,大小石梁多达22座。而大大小小的立峰,更难以尽数,仅高度在1.5米以上的立峰,就多达32峰,除雄冠群峰的狮子峰外,吐月,含晖、禅窝等,皆为园内名峰,历代文人多有歌咏。</h3> <h3> 1917年,上海颜料商人贝润生买下此园,复用园名“狮子林”,修葺一新为族人所共享。这个贝润生就是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祖。<br>  贝润生在买下狮子林后,又在庭院内增添了一些湖石小品,其中不乏佳作。在小方厅北院花坛内,有一湖石立峰。峰内或立或伏或跃,隐藏着九头不同姿态的狮子,故称“九狮峰”。在立雪堂庭院内,还有“对牛弹琴”、“狮子静观牛吃蟹”等湖石小品。</h3> <h3>  旧时文人雅士对狮子林假山的堆叠褒贬不一,如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就持否定态度,但大多数评价还是以肯定为主,如倪云林的《狮林图》绘出假山之大成。乾隆南巡六游狮子林,共为狮子林题匾3额、留诗10首,并摹倪云林图一幅。他对假山的评价是:“假山岁久似真山”。明代文人玉壶在《吴船集狮子石语》曾说:“吴中园林之以石名著,端推狮子林为第一。”晚清著名学者俞樾也持肯定态度:“五复五反看不足,九上九下游未全。”</h3> <h3>  游客从从门厅进入园内,穿过祠堂和主厅燕誉堂,一路向北,会遇见著名的九狮峰,它是狮子林湖石峰的一个代表,相对独立地傲然于小方厅和对照亭所形成的院落中。穿过拱门就能看到蔚然壮观、气势磅礴、奇峰怪石林立的狮子林假山群,山石经过岁月冲刷形成了独特一体的颜色。</h3> <h3>  始建于元代的狮子林是一座禅意园林,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元至正二年(1342),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天如禅师因师傅中峰和尚得道于浙江西天目山狮子岩,为纪念自己的师傅,取名“师子林”,又因园内多怪石,形如狮子,亦名“狮子林”。园中最高峰为“狮子峰”,另有“含晖”、“吐月”等名峰。</h3> <h3> 我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如果是两人同时进山分左右路走,就会产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情景。明明相向而来,却又相背而去。有时隔洞相遇却可望不可及。眼看“山重水复疑无路”,一转身“柳暗花明又一村”。<br>  我在假山群里一边转,一边欣赏千姿百态的湖石,多数像狮形,有怒吼的,有憨睡的,有嬉戏打闹的,或躺或立,或大或小,或肥或瘦。也有像鼋的,像鱼的,像鸟的,真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h3> <h3>  在假山顶上,耸立着著名的五峰:居中为狮子峰,形如狮子;东侧为含晖峰,如巨人站立,左腋下有穴,腹部亦有四穴,在峰后可见空穴含晖光:吐月在西,势峭且锐,傍晚可见月升其上。两侧为立玉、昂霄峰及数十小峰相映成趣。</h3> <h3> 清代文人朱炳靖钻过假山后写道:“对面石势阻,回头路忽通。如穿几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br>  我亲身体验过后感到,上述评价确实不虚,如果我们把狮子林假山迷宫比作诸葛亮的八阵图,毫不为过。个中滋味,非亲临不能体察。</h3> <h3> 我原来设想,登攀狮子林东部那座假山并全部转一圈拍些照片估计只需一刻钟时间即可,不曾想却实足化了半个多小时,还脚不由心地走了好几段重复的路,因为找不到“出路”!<br>  假山里有九条曲折盘旋的磴道,或升或降,构成九条趣味不同的进山路线。我傻呼呼、乐呵呵、气喘喘地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时而登顶,时而下坡,高低上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可把我折腾苦了,但确实也是奥妙无穷。</h3> <h3>  还有一些游人也象我一样一边在数这座庞大的假山有多少条线路,一边像探险一样穿洞攀山,一会儿到了山巅,一会儿又沉入谷底,看起来很近的两个人,真要靠在一起,却不知要钻几个洞才能到达,如迷宫一般。我有时停下来看着这些同登者迷惘的表情也感到很是可笑。最终,他们也和我一般,也是用了很长时间才到达想去的地方,同样的感觉是忽而开朗,忽而幽深,忽而盘旋。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我又把那句话在心里默诵了一遍:“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h3> <h3> 在园西假山群顶部,还有一处“瀑布假山”。湖石巧叠涧谷,构成高低不平的三层台阶。瀑布飞流直泻,跌落至这一泓碧潭。水声如琴鸣奏,发出激越的曲调。这是苏州古典园林内唯一的人工瀑布。<br>  前几次我曾在此看到过直泻而下的水流,这次却没实见,甚感遗憾。</h3> <h3>  综上, 狮子林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狮子林假山,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它的奇趣布局与禅意韵味,让游人在穿梭其中时,仿佛能触摸到古老的时光。走进狮子林,感受假山之美,领略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我感到不虚此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