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后期 海上生明月</p><p class="ql-block">出镜 梦兰</p><p class="ql-block">灯光 小建</p><p class="ql-block">音乐 似水流年</p><p class="ql-block">场景 虎形山/山语小院</p> <p class="ql-block"> 山居时光,最宜读书。尤其是在夜月融融,灯火如豆的时候。灯光是小小的一圈,恰好笼住面前的书本,像舞台上的一束追光,专为我而设。光以外的一切,便都沉入一种柔软的、墨绒似的幽暗里了。书桌,书架,墙上的画,都只剩了幢幢的、安静的影子,退得很远,仿佛这天地间,独独剩下了我,与这一团光。世界于是被简化了,也纯粹了。心,便也奇异地沉静下来,像一枚投入古井的石子,悠悠地,一路沉到底,只余一缕清冷的回响。</p><p class="ql-block"> 夜读的妙处,大约就在这一份“隔”。与白日喧嚣的隔,与俗世纷扰的隔。这灯光,便是一道最温柔的屏障。屏障之外,是众人皆睡的混沌;屏障之内,是我独醒的清明。这时候,手指拂过微凉的书页,那窸窣的声响,竟比白日的任何音乐都更觉入耳。目光在字里行间行走,每一个字都像被这灯光洗过了一般,显得格外清晰、沉着。那些在白天里读来或许平淡的句子,在此刻,却仿佛有了生命,有了温度,字字句句,都直往心里去。</p><p class="ql-block"> 想起古时的读书人,他们挑灯夜读时,用的是一盏小小的油灯。那光,想必是更昏黄,更摇曳的罢?灯焰如豆,还要时时担心被夜风吹灭。他们窗外的夜,也该是更纯粹、更浓稠的墨色,没有一丝人间灯火的搅扰。那“青灯有味是儿时”的况味,那“孤灯夜夜写清愁”的寂寥,怕是今人难以全然体会的了。我眼前的这盏电灯,光虽明亮而稳定,似乎也少去了那一份与自然之力相抗衡的、坚韧的诗意。然而,那份与千古先贤精神往来的渴求,那份在寂静中寻求慰藉的心,想来应是相通的。</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