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映秋月 笔会小河湾 _颍上作协文学采风暨新作研讨纪实

扬帆起航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题记</b></p><p class="ql-block">在双节(中秋,国庆)背景下,颍上县作协深入润河镇小河湾,开展“走笔小河湾·国旗与秋月叙事”创作采风活动,实地采风+新作研讨,真切感受湿地生态与人文底蕴的碰撞,围绕“国旗与秋月”主题挖掘创作素材,捕捉自然景观与家国情怀的情感共鸣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湿地采风:触摸淮河文化脉搏</b></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8日上午8时,颍上县文联、颍上县作家协会,组织我县作协骨干成员20余人,赴润河小河湾开展实地采风。这片被誉为“皖北小洱海”的生态湿地,湾中沙鸥翔集,牛羊成群,波光潋滟,一碧千里,真实再现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景观,以淮河沿岸庄台文化与自然风光交融的独特景致,成为近年来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润河镇人民政府对此次活动,给予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润河镇副镇长邵道成,文化站长朱传淑做为活动向导,全程陪同,为采风团一行详情解说当地文化典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红楼寻踪:追溯历史文化印记</b></p><p class="ql-block">9时许,采风团抵达当年(约1950年前后)苏联专家办公楼,当地人称"红楼"旧址参观。这座历经70余年风雨的砖瓦建筑保存完好,其历史沧桑感与建筑美学价值,为作家们提供了关于淮河治理史、中外文化交流的创作灵感,成为连接地域记忆与时代变迁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新作研讨:凝聚文学创作合力</b></p><p class="ql-block">10时,《淮河上的红月亮》新作交流研讨会在润河镇人民政府三楼会议室隆重召开,会议由颍上县作协主席林春阳主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 活动背景介绍:</b></p><p class="ql-block">林主席强调本次活动旨在促进县内文学交流、提升作品质量、推动颍上地域文学发展,林主席说,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国旗招展映秋河,我们相聚在被誉为“皖北小洱海”的颍上县润河镇小河湾,共同开启颍上县作家协会“走笔小河湾·国旗与秋月叙事”创作采风活动。小河湾的美,是淮河馈赠的自然画卷,文学创作始终扎根于土地与时代。随后介绍了举行“淮河上的红月亮”新作研讨会活动初衷、参会嘉宾及研讨规则,强调新作与淮河文化的深层关联。</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 地域文化分享:</b></p><p class="ql-block">润河镇人民政府路君丽镇长亲临会议现场,详细介绍镇域历史沿革、文化底蕴及发展现状,润河古迹众多,既有自然风光秀美,又有历史人文厚重,文化源远流长。路镇长希望与会人员,深入生活,认真挖掘淮河文化,以文化铸魂,歌颂美好新时代,并对本活动的开展,给予了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3,作者创作谈:</b></p><p class="ql-block">《淮河上的红月亮》作者颍上县润河籍本土作家凌楠雪,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小说的故事是从一九三二年到一九四九年,十七年的战斗岁月;而记录三代人的辛酸史应该是从一九三二年到二0二五年,应该是九十三年。提及灵感源于家族三代人跨越数几十年的坚守,讲述历史题材创作中史料考据、人物塑造的难点与思考。内容是根据自家先辈们的真人真事创作,有好几个亲人为了革命而牺牲战场,说到创作的艰辛,动情处润泪眼婆娑,与会人员深受感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4. 自由研讨环节:</b></p><p class="ql-block">研讨会在热烈、友好的氛围中有序展开,石家友、陈兴玲、蔡明菊、王林洪、韩文仲、林以富、卢金鑫、杨培行、彭 婧、邓少枫、郭敬东、张雪丽、高泽强潘 伟、彭连清、何以清、凌新宝、刘士亮等20余位本土资深作家、学者及基层代表依次先后发言,大家一致肯定作品的,红色文化价值,认为其以“三代人初心不改”的叙事,填补了颍上县淮河题材历史小说的空白,是一部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文学价值、史学价值极高的文学作品,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从语言风格、细节考据等角度提出修改建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5. 会议总结讲话:</b></p><p class="ql-block">颍上县文联吴险峰主席对本次活动做总结讲话。吴主席说,今天的行程,是一次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巡礼,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娘家”,县文联始终坚信,优秀的文艺作品源于生活、兴于时代。强调文学创作需扎根地域文化,鼓励颍上本土作家以更多精品力作扩大颍上文化影响力,愿我们以文为桥,以笔为犁,让颍上的文艺之花在淮河岸边愈发绚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创作动员:深耕地域文学沃土</b></p><p class="ql-block">12时许,会议接近尾声,林春阳主席部署后续创作计划:要求参会人员于10月15日前,以本次活动为题材,完成文学创作,后续将组织交流点评,优秀作品将在县文联、作协微刊择优刊发,推动采风成果转化为文学实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次活动以“自然采风+文化研讨”的形式,将淮河湿地风光、庄台文化与红色文学创作深度融合,既展现了颍上地域文化魅力,也为本土作家搭建了创作交流的平台,为推动皖北文学繁荣注入新活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文/杨培行 审核/林春阳</p><p class="ql-block">供图/王林洪 韩文仲 郭敬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