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

鲁岳

<p class="ql-block">泰山</p><p class="ql-block">泰山属于哪个山脉</p><p class="ql-block">泰山山脉</p><p class="ql-block">泰山属于东西走向的泰山山脉,该山脉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约为25000公顷,主峰玉皇顶的海拔约为1545米。泰山不仅因其自然景观的巍峨雄奇和幽奥俊秀而闻名,还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五岳之首”和“天下第一山”。泰山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东方文化的缩影。自古以来,泰山就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被认为是“直通帝座”的神山,许多帝王都曾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p><p class="ql-block">泰山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还拥有众多的古建筑、古遗址、碑碣和摩崖石刻,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1982年,泰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006年成为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泰山以其特殊的历史、文化、美学和科学价值,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p><p class="ql-block">泰山奶奶的由来</p><p class="ql-block">泰山奶奶,又称碧霞元君,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她是五岳之尊——东岳泰山的守护神,被广泛尊崇。以下是关于泰山奶奶的由来和传说:</p><p class="ql-block">身世与修炼:据传说,泰山奶奶是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与妻金氏所生之女,名叫玉叶。她自幼聪明,三岁懂事,七岁学道法,曾参拜西王母。十四岁时进入泰山天空山黄花洞修炼,三年修炼丹成,成为泰山女神碧霞元君。</p><p class="ql-block">封号与崇拜:在北宋真宗时期,宋真宗封泰山时,在岱顶玉女池旁得到一尊玉女石像,便造了神龛,将石像供奉其中,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并创建昭真祠。此后,泰山奶奶的崇拜逐渐盛行,明清以来,民间一直十分崇拜泰山奶奶,农历三月十五日是碧霞元君神诞之日。</p><p class="ql-block">影响与地位:泰山奶奶不仅是一位女神,也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神明。她被视为山神和女神的化身,统率泰山岳府之天将神兵,照察人间一切善恶生死之事。泰山奶奶的信仰在中国北方尤为盛行,每年阴历四月初一日,北京四方都建有碧霞元君庙,人山人海,摩肩接踵。</p><p class="ql-block">泰山奶奶的传说</p><p class="ql-block">泰山奶奶,亦称碧霞元君,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位重要女神,特别是在山东泰山地区,她更是深受人们敬仰。关于泰山奶奶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诸多传说。</p><p class="ql-block">据古籍记载,泰山奶奶原是黄帝的第七个女儿,因修炼得道,化为女神,后被尊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她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疗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因此,民间亲切地称她为“送子娘娘”。</p><p class="ql-block">在另一传说中,泰山奶奶原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因救助了一个受伤的道士,而得到其真传,修炼成仙。她选择泰山作为自己的道场,因泰山雄伟、神秘,且地理位置重要,是天下第一山。她在此处济世度人,深受百姓爱戴,逐渐被尊为泰山女神。</p><p class="ql-block">无论哪个传说,都体现了泰山奶奶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精神。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和四月十八,泰山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以纪念泰山奶奶,祈求她的庇佑。这些庙会不仅是信众们表达敬意和感激之情的场所,也成为了民间文化交流和传承的重要平台。</p><p class="ql-block">泰山十八盘</p><p class="ql-block">泰山有3个十八盘之说: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共计1630余级台阶。</p><p class="ql-block">泰山总共7000多级台阶中,十八盘占了1633级。</p><p class="ql-block">泰山俗称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还十八。</p><p class="ql-block">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盘;龙门至升天坊为不紧不慢十八盘;升天坊至南天门为紧十八盘。</p><p class="ql-block">回味与泰山的过往</p><p class="ql-block">每当看到泰山这奇特的景观时,会让我情不自禁的回想起当年上中学时参加学校组织的一次为泰山助力活动。</p><p class="ql-block">那时学校组织同学们要为泰山顶上助力一把协助活动,要从泰安市中心往泰山顶上输送一些建筑用的木头杆子,每根杆子十几米长重二十斤左右。当时每人扛一根,大家都很起劲跃跃欲试,一路小跑的往泰山顶上去。从市中心到山底下岱宗坊,再从山底下岱宗坊通过上山的台阶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从山底到中天门还好爬点,可是从中天门到南天门往上爬就费劲了,因为台阶太陡峭,肩上又抗扛着十几米长的木头杆子登上最陡峭的台阶是多么的艰难,可是同学们没有一个叫苦喊累的,现在想起来那是一种什么精神?现在一个人已经是古稀的人了,真是不敢想象。</p><p class="ql-block">登泰山的人们常说:“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还十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