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謦欬”(qǐng kài)

平平安安

<p class="ql-block"> 找寻“謦欬”(qǐng kài)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万亚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年前,在写追忆母亲短文时想用一个词。想用一个古典又极有份量的词。这个词多年前是见过一面的,可怎么也想不起来。但词意却很清晰:音容宛在,难以忘却。究竟是个什么词,怎样书写,又似乎不甚了了。</p><p class="ql-block"> 仔细回忆是在哪篇散文中见过的,第一次遇见,就很惊艳。这个词典雅、深沉,又有些古奥,表现力满满。当时还查了词典,弄清了确切的读音和词义。习惯用本子记下有用而生僻字词的我,不知什么原因,这个词在本子上没留下印记。</p> <p class="ql-block">  想了很久,终于忆起,是十多年前读梁实秋《雅室小品》时见过。至于是哪篇哪页,又是云里雾里。好在肯下笨功夫则是我的真功夫。从书架上取下《雅室小品》再读一遍。当然是那种带着目的的速读。很遗憾,一遍下来没发现任何蛛丝马迹,还是存疑。我相信对字词的感知,回忆没错,应就在这个散文集里。可又有些动摇,有可能在郑逸梅作品中见过,或叶圣陶、朱自清、沈从文、丰子恺等民国大师作品中见过,他们都擅长在白话文中用鲜活的文言字词表达丰富的意义。他们的作品书架上都有,但要从上千万字的作品中找出一个知其义而不见其形的词出来,犹如大海捞针。</p><p class="ql-block"> 带着遗憾与不甘,放弃这个努力,把记忆存入脑中。希望在往后的阅读中能有火花一闪,眼睛一亮的瞬间,见个正着,找到它。</p><p class="ql-block"> 因此, 我似乎有了些强迫症。在后来的阅读中,就特别留意散文作品,尤其是民国散文大家回忆性篇什,不敢偷懒,都通篇精读,从头至尾,一字不落的读完。想找寻到这个词,能有个美丽的邂逅。也因此在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词。</p> <p class="ql-block">  对字词的斟酌癖始于任语文教师时的习惯。那时精读了周振甫先生的《诗词例话》和《文章例话》,喜欢书中简约而深刻的分析,而这种表述魅力源于它文言字词、句式较多的转述引用和白话活用。这便养成了我自己的语言偏好。对“謦欬”的着迷和执着,盖由此来。后来又读到郑逸梅先生许多著作,更是喜不自禁,爱不释手。当然,还有民国许多大师作品,同样风格,也都是言简意丰,语近旨远。</p><p class="ql-block"> 这个国庆长假,除有一顿亲戚家喜酒外,别无杂冗。前些天刚买了一册梁实秋散文精选《眉挑烟火过一生》(读书出版社2024年版),备作长假大餐,拟读完它。翻过目录知其有一些篇什是《雅舍小品》里的。终于,在其《味况》辑里看到《同学》篇什。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也耐百回读,开始有点小小兴奋。《同学》是作者回忆小时候同学的一篇文章,深情而妙趣。就有种感觉,我苦找苦惦了好几年的那个词,很可能就在这篇文章中。果然,在《同学》第五段第三行看到“謦欬”两个字。文章是在回忆中学同学情景时用到的,“同学之中有不少很要好的,友谊保持数十年不变,也有因故翻了脸掐过脖子的。大多数只是在我心中留下一个面貌謦欬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是的,就是这篇这段这句这个词——謦欬,一时大喜过望。想不到几年的千遍万遍回忆,几年的千般万般的惦记,偶然的相遇竟也意外和简单。弥补上一个缺撼,圆满了一段记忆,卸下了一个包袱。</p> <p class="ql-block">  后又习惯地去摩挲深究一番,享受这美妙的时刻。《辞海》“‘謦咳':咳嗽声。《列子·黄帝》:‘康王蹀足謦咳疾言。'引申为言笑。如亲承謦咳。《庄子·徐无鬼》:‘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咳其侧者乎?'”《辞源》“謦欬”释义和举例与《辞海》基本同,但有两点异,一是“咳”作“欬”,二是引例增加了《北齐书·崔㥄传》:“謦欬为洪钟声,胸中贮千卷书,使人那得不畏服”句。语言的演化也是显见的,《新华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9版)“謦欬”释义:一“咳嗽”,二“谈笑”。虽简明,但很重要,说明这个至少有二千多年的文言词语还活着,还活得很好,是有生命力的。生命力在于它从摹人咳嗽声先进化成了人的谈笑,并进而衍生出人的音容笑貌的意义。富含从生理性的咳嗽引申为生活交往的谈笑风生,再到对人的整体生活生存生命神采细节的描摹与指归,尽在“謦欬”中。梁实秋《同学》文中“面貌謦欬”便是这个意义的完整而完美的表达。</p><p class="ql-block"> 苦吟诗人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收获了“推敲”千古佳话。我之三年苦寻一词,不敢说得其风流,但至少在“苦”字上是相通且得丁点余韵吧?(2025.10.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