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入学六十年随想

雨巷红尘

<h1> 国庆长假无事,埋头整理书房,一本《永远的高一丙》画册赫然入目,看着画册照片上十年前那一张张笑容满面的脸庞,高中毕业后的首次大聚会又浮现在眼前,同窗们的欢声笑语,举止容貌立马在脑海里回荡。</h1> <h1> 就在那次聚会之时,有好几位同学热情满怀地提出,等到入学六十周年,我们再相聚,但是,十年后的今日,这一倡议似乎没有引起多大涟漪,也许,我们的心态真的老了,也许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虽是如此,如钝刀般的岁月将记忆削成薄片,却总也割不断那些温暖的情愫与印记。有时候在回味人生之旅时才发觉:最难以忘怀和割舍不掉的依旧是那份青春情谊,犹如一坛老酒,时间越久,愈加香浓,悠远而回味无穷,你我当然无法重复昨天的故事,但是沉淀了六十年的同窗印像,依然深刻,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回忆、去收藏。所以,这十年来同学间的联系从未中断,微信群始终未见寂寞,你来我往的小聚还是不少,这为我们风烟俱静的老年生活增添了些许乐趣。</h1> <h1> 再细看画册封面,明明白白地写着“入校五十周年纪念(1965——2015)”,今年是2025年,也就是说,我们第一次进入高中校门,至今已经六十年了。不禁感叹,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从青春出发的生命年轮竟跨过了一个甲子!思绪往前延伸,那些被岁月浸染的记忆像老电影里跳动的光斑,在脑海里忽明忽暗。六十年沧海桑田,六十年花开花落,在这个风云激荡的六十度春秋里,命运的藩篱裹挟着我们经受了十年浩劫的煎熬,也将我们卷进改革开放的洪流,身为时代尘埃中的一粒,在各自的角色里体验并丈量了历史脉动的一波一折。其间的酸甜苦辣、汗水与泪水、成功与挫折,沉吟与浮现,每个人都有着刻骨切肤的经历。</h1> <h1> 一个甲子的轮回,也将青丝染成白发,把少年熬成老者,光阴为我们拓上了老人斑,褪去了青春痕,如今一切皆为过往,当年年轻气盛的争论不再继续,青春灵动的奔跑荡然无存,时代的演变在我们的身上留下了斑驳陆离的痕迹,蓦回首,满脸的沧桑,蹒跚的步履,佝偻的身影已经成为今天你我的写照,扪心自明,已经过七奔八啦!“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想想也是,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身体尚算康健的,清晨捧着保温杯在户外散步,午后悠闲地刷刷手机冒冒泡,晚上对着电视剧打盹,或则含饴弄孙,写写画画,旅游拍照,与朋友聊聊养生,当然,有的还要为儿女操心出力,还要照看着自己的那几亩地。身体有状况的,或则忙于问医求药,或则闭门养病,身不由己......正所谓“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h1> <h1> 更有甚者,岁月开的最无情的玩笑,是身边非常熟悉的人,朝夕之间突然永远离开你,前不久,大不了我们几岁的一位学长刚刚仙逝,据说,六十年来,同窗中已有十多位先后乘风西去,仅近十年来,《永远的高一丙》中就有六张笑脸悄然长逝。呜呼,不管愿意不愿意,天堂已经为我们敞开大门......我突发奇想,下一个六十年这个世界的模样,自然法则决定了我们这些人是不会再看到的,但是对从今往后十年间的家国风云,也许有望能够经历,那么,问题来了,十年后,我们自己会是什么样子?还可以再来一个十年之约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老同学,可以发挥你的想像呵。</h1> <h1> 岁暮未必万事休,客散尚自饮残酒。任他霜雪染青鬓,笑对苍天唱晚秋。顺其天命吧!</h1><div><br></div><h1>(文中的照片皆为入学五十周年纪念活动时所摄)</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