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母亲的微笑(2)

沙溪老知青

<p class="ql-block">  茅庵街,位于洪江古商城内,一条数百米长的街道,青石板铺就的石板路,弯弯曲曲,穿城而过。这里有一所百年老校_茅庵街小学(后改为幸福路小学)。踏着青石板台阶,走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成排的梧桐树和剪裁整齐的万年青,绿树成荫,把整个校园装扮得似花园一般,一排排教室,错落有致,干净整洁,这里就是</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校</p> <p class="ql-block">  1963年9月,我走进了校园,成为茅庵街小学的一年级新生。</p><p class="ql-block"> 接待我的是吕玉兰老师,她用几张卡片,来考查学前知识,由于我没有经历过学前教育,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张白纸,一无所知,只好掰着十个手指数数,从一数到十,才勉强及格被录取。</p><p class="ql-block"> 吕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年龄与我们的父母一般大,和蔼可亲,因此有些同学亲切的称呼她为妈妈。</p><p class="ql-block"> 小学的第一堂课就是语文,老师教我们学写拼音字母a,那时候写字用的是石板和石笔,从未写过字的我们,在石板上画得是龙飞凤舞,有的象蝌蚪,有的像昆虫,有的像鸡蛋,有的象小鸟,千姿百态,叫人啼笑皆非。吕老师则不厌其烦,一个一个手把手地教,一句一句领着我们读,四十多分钟的时间才把这个字母学会。就是这样,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我们在求知的路上起步。</p> <p class="ql-block">  拾金不昧,是母校良好的校风。在学校有一间小房子,名曰《拾物招领处》,同学们把拾到的物品都交到这里,然后通过学校的小喇叭,把失物招领的信息广播出去,失物者自然会去认领。无论是书包,衣物,红领巾,校徽,还是现金,钢笔铅笔,橡皮擦等,都在这里可以找到,那时候有一首歌,叫做’我在马路边,检到一分钱,把他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只要有人检到失物,都会自觉地交到学校,老师会通过广播,告知失主,并对拾金不昧的行为进行表扬,良好的校风鼓舞了我们每一个在校学生。</p><p class="ql-block"> 勤俭节约是学校的优良传统,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都成为师生自觉行动。爱护公物,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维护社会公德,尊师重教,互帮互学,学赶先进,帮助后进,这些都是老师以身作则,教给我们的行为准则。</p><p class="ql-block"> 在母校有一个少年气象站,专门为洪江古商城提供天气预报,这则消息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了报导,《中国少年报》也曾以红领巾管天为题做了专题报导,科技创新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辛勤园丁培育我们成长,在母校,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为我们长大后建设祖国积累了知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把我们的学业按下了暂停键。那时候,我们的红领巾被改做成小书包,装上了红宝书,成为上学的必备品。老师被改称为教员,赤脚撸袖走上讲台,失去了师道尊严。校名因此被改成了《幸福路小学》,少先队员也被改变成红小兵,戴上了小臂章,仿佛过去的一切都在改变。</p><p class="ql-block"> 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下,高年级的学长学姐被安排进山挖防空洞,日夜奋战在备战备荒的战场,我们这些低年级学生也不示弱,用稚嫩的肩膀,进洞参加挑土填方运输忙,唯有该读的书没有读,该学的知识没有学,求学之路被束之高阁,成为终身遗憾。</p> <p class="ql-block">  一根木棍,涂上了上红下白的油漆,成为体育课的器械,整齐划一的脚步练就军人的步伐,野营拉练成了我们的必修课程。</p><p class="ql-block"> 学工学农是每学期学生必须要参加的重要课程,与工农相结合,改造旧思想。我们先后到洪江瓷厂,茅头园,川山,白马坪,吊脚楼,羊古桥等乡村参加支工支农,和工人,农民打成一片,亲临实地,用劳动的汗水,冲刷我们的灵魂,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p><p class="ql-block"> 在这样的环境氛围,我们经过了小学和初中阶段,年龄在增长,知识水平却没有提高,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荒废了大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  为了活跃大家的学习生活,我们的班长_罗迪勋同学,经常暗暗地带领我们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如打篮球,排球,羽毛球,增强运动,锻炼身体,同时也增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p><p class="ql-block"> 班长的爸爸,在郊区工厂上班,那时候没有公交车,全靠骑着一辆自行车上下班。每逢周末,他父亲回家,班长就从家里推出车来,召集我们十几个同学在莲花地球场,轮流学骑自行车。我们接受能力都很强,几个回合下来,大家都慢慢学会骑自行车了。没车的时候,我们就去车行租车,在大街上练习,满大街都是我们练车的同学,不知摔了多少次,爬起来又继续,骑车技术就是这样练成的,而且终身难忘,如今只要跨上车,就会想起当年学车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上完小学,又上初中,小初连读,都是在母校度过的。</p><p class="ql-block"> 毕业了,没有毕业典礼,没有毕业证书,也没有毕业合影,我们的学业就是这样结束了,发小同学就是这样匆匆的分别。</p> <p class="ql-block">  有人认为,我们这一代,就是被荒废了的一代,是垮掉了的一代,但是,经过后天的努力,我们才是真正崛起的一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