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拍摄海景,虽然容易出片,却也容易雷同。来到摩洛哥的大西洋边,不仅要欣赏海洋的波澜壮阔,还要注意突出这里的地域特点。</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用这张照片作为开头,是因为它很有摩洛哥特点:一位女士裹着阿拉伯头巾,穿得严严实实地在大洋的巨浪前拍照。</p> <p class="ql-block"> 没有比基尼,没有健康的袒露。在窄窄的直布罗陀海峡对岸,欧洲的海滩上是很难看到这种情景的。</p> <p class="ql-block"> 在艾西拉老城看海,让镜头透过城墙上的雉堞,使画面具备了老城和海滩两个要素,彰显了地域特点。</p> <p class="ql-block"> 在丹吉尔老城看大西洋,可以将远处密密匝匝的老房子作为背景,突出丹吉尔的地域特点。</p> <p class="ql-block"> 这个画面也充满北非的野趣:沙漠之舟骆驼和大西洋中的巨轮形成呼应。</p> <p class="ql-block"> 这个画面虽然突出了一排排浪涌,却很难分辨是北非还是欧美。</p> <p class="ql-block"> 这个画面虽然冲浪者不够精彩,但在拉巴特乌达雅城堡一角的衬托下,它有了地理位置。</p> <p class="ql-block"> 以醒目的摩洛哥国旗作为前景,效果就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 在丹吉尔看海,有一个特别的去处——非洲洞。之所以被称为“非洲洞”,是因为其洞口处自然形成的缺口呈现完整的非洲大陆轮廓,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它的下方还有一个透亮的小孔,正好与非洲的岛国马达加斯加吻合。</p><p class="ql-block"> 然而要与非洲地图形成对比,最好是把非洲洞的照片反转一下。</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留影,百分百具有非洲特征。</p> <p class="ql-block"> 离丹吉尔不远的斯帕特尔角,是一个看海的地标——这里正对着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分界线。</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个地标处,用长镜头拍摄,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地呈现一条黑影,那便是直布罗陀海峡的对岸——西班牙。</p><p class="ql-block"> 直布罗陀海峡最窄处约14千米,位于西班牙马罗基角与摩洛哥西雷斯角之间。西端的摩洛哥斯帕特尔角与西班牙特拉法加尔角之间是最宽处,约43千米。</p> <p class="ql-block"> 用长镜头拍摄浪打沙滩固然漂亮,但显示不出地域特点。</p> <p class="ql-block"> 把镜头拉出来,带上丹吉尔的城景,效果就不同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从丹吉尔万豪酒店客房的飘窗俯瞰大西洋。</p> <p class="ql-block"> 这两张照片分别是9月20日和9月21日丹吉尔日出时分拍摄的,上面那张清晰地显示海滩,下面那张海滩全被浓雾遮掩了。这也反映了此地之气象万千。</p> <p class="ql-block"> 丹吉尔有一家叫做“哈法”的百年悬崖咖啡馆,是观望大西洋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此行最喜欢的照片之一:以卡萨布兰卡最著名的哈桑二世清真寺为背景,涨潮的大西洋岸边一个巨浪扑来,撞上防波堤,溅起巨大的浪花……</p> <p class="ql-block"> 夜晚,大西洋退潮,水洼倒映着哈桑二世清真寺,呈现大洋柔美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 索维拉海边的地标是渔港和鱼市。阵阵海风夹杂着浓厚的海腥味,是这里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大西洋岸边的小镇艾尔嘉迪达,从前是抵御海上入侵的城堡,至今,完好保留的坚固城墙仍高高地矗立在海边。</p> <p class="ql-block"> 大西洋落日,没有一丝云彩,也没有任何衬托。单调。简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