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拼凑长假可以改弦易辙了</b></p><p class="ql-block"><b>(2025.10.5.)</b></p><p class="ql-block">休息休假权益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p><p class="ql-block">很多年前每周只能休息周日一天。</p><p class="ql-block">后来每隔一周有个大礼拜,即休息一天半。</p><p class="ql-block">再后来,入世谈判有一个条款,劳工法要保证每周休息两天。即现在的双休日。</p><p class="ql-block">再再后来,每年春节、五一、十一,拼凑搭桥放假一周左右。即黄金周或称长假。</p><p class="ql-block">以后又取消了五一长假。到了今天这个样子。</p><p class="ql-block">拼凑长假的本意是拉动消费,并且假期时间基本能够满足外出短期旅游。对于提高全民生活质量,活跃旅游市场,推动经济攀升作用很大。</p><p class="ql-block">但是发展到今天慢慢感到拼凑长假弊端也很多。那滋味每个人都体会过。</p><p class="ql-block">长假出门可是个苦活、力气活,吸金的事。哪哪没有不拥挤的地方。彻夜排队,一票难求。抢票,抢座,抢道,大打出手经常所见。排长队火车飞机汽车满满当当,排长队充电加油吃饭上厕所。磨刀数月就等着这几天呢,票价食宿价格翻两番,伸着脖子挨宰却没办法。到处人山人海,长龙车队望不到边,景点内外一锅粥。长途跋涉,打卡拍照,进进出出走马灯,来去匆匆点个卯。微信朋友圈你发、我发、他发;你点赞、我点赞、他点赞;点赞你、点赞我、点赞他。有点儿围着桌子吼着嗓子爆着青筋划拳拼大酒的感觉。最恐怖的是免费高速公路通行,一堵就是几十公里,一堵就是十几个小时。打开地图,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中原中部等城市圈,所有主要高速通道一片飘红。</p><p class="ql-block">假期结束,身心疲惫,两眼无光,四肢酸疼。钱包空瘪,预算超支。上班第一天基本是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儿,相当于班上补觉补休。</p><p class="ql-block">想一想,干什么不能总是习惯运动式、井喷式、报复式。十几亿人一起行动是个什么量级,足以改变一切。这样的长假相当于暴饮暴食,极旱极涝,冰火两重天。方方面面不堪重负,综合后果破坏性极大。这哪里是什么休假,真真花钱买罪受。强刺激以后必然呈现疲态,反复久之则迟钝衰竭重挫。</p><p class="ql-block">目前的双休日实际有些荒废,基本用于睡懒觉。周末两天时间不长不短,呆着没事,外出不够。</p><p class="ql-block">老百姓俗语。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就怕礼拜三。意思是时间一过半,那就快了。</p><p class="ql-block">每周工作5天,周一收心恢复秩序,周五收拾准备周末。有效工作日仅3天。</p><p class="ql-block">有些发达国家在逐步实行每周4天工作日。别跟人家比,国情不同。</p><p class="ql-block">至少十多年前,有个人大代表建言,很有见地。每个月前三周只休息周日一天,三个周六加在第四周。这样,每个月底第四周末至少5天假期。一年至少有12个中等规模长度的假期。</p><p class="ql-block">这12个第四周周末,有的必然可以链接到国家统一的13天节日公休。即元旦1天、春节4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2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p><p class="ql-block">这样一来,大大摊平供需余缺,全面缓解集中负重,计划安排化解矛盾。形成可供四季选择的常态消费。多好。</p><p class="ql-block">最近教育口放风,大中小学校放假问题。各地可以研究讨论逐步实行增加春假、秋假。双手赞成。</p><p class="ql-block">其实,这是国际流行。很多国家都有春假和秋假,即实行四个季节四个假期。这个可以有。</p><p class="ql-block">目前,学校学生的寒、暑假加在一起有三个月,时间计90天。太长了,游手好闲,百无聊赖,都忘记自己还是学生。假期怎么过,家长也十分为难。</p><p class="ql-block">将两个假期的三个月90天,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假期。每个假期20天多点儿,大致三周。再结合每个月底不少于5天的公共假期和13天国家公休日。便于家庭计划选择,家长孩子共享机会就很多了。即消除了人们假期焦虑,又伸展延长消费链。进而覆盖全年度,有利于社会整体有序运行。</p><p class="ql-block">总之,市场消费和放假休假不能提倡加杠杆,要形成平稳常态。加杠杆这个苦头就不必多说了。近在眼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