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国庆与中秋放假八天,休息的主要是身体,没有上班的时间规律,少了为生活的匆忙了。精神与心灵是轻松或愉悦的。除了出行走亲访友,几天内我整理了几篇文字。</p><p class="ql-block"> 你翻阅微信与抖音,你有没有在读哪句话的时候,突然让语言直击内心而颤,或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清醒呢?我有!就是在这个国庆与中秋假日收尾之时,读到叔本华的文字,为之心颤惊,不得不咀嚼,又生硬刻写些文字,让自己在文字共鸣中汲取营养。</p><p class="ql-block"> 朋友,生活既是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来路不堪回首,或许庆幸咬牙走过了许多错综复杂的路。可是,亲身经历时,往往像雾里看花,总带着一层滤镜。只有时过境迁,冷静下来,才能觉悟曾经的自己有多笨、多傻、多疯狂、多侥幸。庝痛最能教育人,也是最好的老师,使人能明白和改变的不是语言,而是经历与实践。而当你走过千山万水的艰难,获得的经验和智慧,发现别人早已准确把水滴凝结成“珠”,连“线”也分寸恰好,就不得不佩服这些哲人智者了。</p><p class="ql-block"> 世人对哲学家叔本华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旷世之奇才,也有人说他是悲观主义者。也有人认为,叔本华一生衣食无忧,不上班,不结婚,未曾真实地了解体验过世间百态。</p><p class="ql-block"> 莫泊桑说:叔本华是人世间出现过的最伟大的梦想破坏者。那是因为叔本华言语很犀利,说出的话直击人心痛点,不给人缓解的余地,又不得不承受文字的如剑真击。</p> <p class="ql-block"> 查阅资料,叔本华先生大概会是这样:一位继承了巨额遗产,与维特根斯坦一样含金钥匙出生的人。从而可以理直气壮地不上班、不结婚。并把毕生精力都用于思考人生到底有多“丧”,并且热衷于用最精辟的语言,把这“丧”告诉全世界的、是位才华横溢的“厌世”大叔。</p><p class="ql-block"> 世人对他褒贬不一,实属正常,因把一副好牌打得不符合常规走势。夸他是旷世奇才的,多半是被他思想的利刃瞬间刺中,痛并快乐着;骂他是悲观主义者的,大概是嫌他总在大家岁月静好的时候,冷不丁掀开地毯,让你看看下面积攒的灰尘。更有人不服气,说他一生衣食无忧,像个活在象牙塔里的“杠精”,未曾真正在生活的泥潭里打过滚,有何资格谈论痛苦?</p><p class="ql-block"> 这话听起来有理,但细想却不对味。难道只有被火烧过的人,才能告诉你火是烫的吗?天才的洞察力在于,他能从一滴水中窥见整个海洋的苦涩。叔本华或许没有为五斗米折过腰,但他无疑是人类内心痛苦最杰出的“测绘师”。法国作家莫泊桑封他为“人间梦想破坏者”,这个头衔可谓精准又传神,还带着一丝幽默。我们总爱给自己的人生编织各种美梦——关于爱情永恒,关于生活美满,关于努力必有回报。而叔本华,就像那位在你正做着美梦时,毫不客气拉开窗帘,让正午刺眼阳光直射你眼皮的朋友。他言语犀利,不留情面,专挑痛处戳,不给你任何编织借口和自我安慰的余地。</p><p class="ql-block"> 比如,关于人该怎么活,他可能会冷冷地说:“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烈。”——瞬间让你觉得手里的奶茶不香了。关于社交,他也许会补一刀:“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又会感觉寒冷。”——简直是对所有尬聊现场和塑料友情的最佳注解。</p><p class="ql-block"> 所以,读叔本华,有点像主动去喝一杯浓度极高的苦咖啡。初入口时,你龇牙咧嘴,直呼“太毒了!”;但回味时,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他并非为了刻薄而刻薄,他的“破坏”是为了“重建”。他强行剥去我们为自己戴上的滤镜,让我们在直面生命的徒劳与痛苦的底色后,反而能更踏实、更理智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哪怕是微小的确定与快乐。</p><p class="ql-block"> 他就像一位言语刻薄但医术高明的医生,诊断过程让你羞愤难当,但开的方子却直抵病灶。当我们自己跌跌撞撞,走过千山万水,用一身伤痕换来一点人生经验时,蓦然回首,发现他早已将这颗智慧的“珠子”,用最结实又最扎手的线穿好,在那里等着我们了。</p><p class="ql-block"> 三月有桃花鲜艳,也有夹竹桃有毒。人生如此,有甜有美,也有苦有甜,不要等到疼痛才清醒。“毒舌”大叔的语言,如大海航行塔灯,黑暗街道中路灯,是可以防暗礁、免乱碰撞的,也算是苦口良药的智者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