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国庆期间,预约来到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外滩海关大楼,观看以“外滩光年-时空回响”为主题的展览。这次活动特别选在海关大楼即将迎来百年大修的时候,预告着海关大楼一场为期数年的、深沉的“睡眠”即将开始。今日,于我而言,不是一次普通的故地重游,而是一场奔赴记忆的、特别的告别。</p> <p class="ql-block">上海海关大楼建造于1925年至1927年,由美国建筑师斐洛·法雷尔设计,1927年竣工,高79.2米,屋顶钟楼曾与伦敦大本钟、莫斯科红场大钟并称“世界三大钟”。</p> <p class="ql-block">中国海关关徽由商神手杖与钥匙交叉组成,其中商神手杖代表国际贸易,钥匙象征海关的监管职能。该标志自1980年代起被广泛用于海关系统,上海海关大楼铜门上的装饰元素延续了这一设计理念。</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楼大厅,熟悉的八角形藻井穹顶瞬间映入眼帘——那幅由万颗马赛克镶嵌的帆影海事壁画,在修缮前的最后时光里依然闪耀着1927年的璀璨光芒。</p> <p class="ql-block">穹顶旁边有国际通行的海关标识:商神杖,后来成为中国海关的标识元素之一。</p> <p class="ql-block">八角形的穹顶下方是白玉兰装置与海关大楼钟楼旗杆位置对应的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地理原点坐标,即北纬31°14'20.38"、东经121°29'0.02",象征从这里丈量上海历史,并指向无限可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这次展览开放的是一楼和三楼的部分展区。</p> <p class="ql-block">沿着步梯上楼,在二楼和三楼的转角处陈列了一些历史建筑材料,例如马赛克地砖、大象砖、釉面砖等,展现了大楼建筑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一砖一石都透露着考究——巨大的天然大理石柱上布有贴金花纹。</p> <p class="ql-block">大厅、门厅的地坪、楼梯、走廊都以马赛克铺砌。在当时,只有少数权威性的公共建筑里才会使用马赛克地面哦。</p> <p class="ql-block">墙面铺满了灰褐色釉面砖,这既符合稳重、威严的审美选择也是出于实用性的考量——海关大楼紧邻黄浦江,空气湿润、盐碱度高,釉面砖能有效抵御潮湿和腐蚀。</p> <p class="ql-block">三楼原是上海外代的办公层,现在是上海海关大楼的整体建筑模型,以及修造图纸、历史照片还有一个江海关XR的展厅。</p> <p class="ql-block">三楼入口处有一个显示屏里面介绍了海关大楼的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影片。这里还有一个互动项目,观众可以把卡槽里面的帆船卡放置于感应处,屏幕就会显示放大的图案以及船型介绍。</p> <p class="ql-block">三层大厅大提琴艺术装置,内嵌三块屏幕,循环播放艺术季黄浦展区形象视频、外滩历史图像与外滩更新纪实片。</p> <p class="ql-block">江海关XR的展厅通过数字化技术沉浸式体验外滩的历史、现在与未来。</p><p class="ql-block">江海之通津,世界之都会。黄浦江水,昼夜奔涌,映照着上海的历史与繁荣。暮色中,江中沙船破浪而来,穿越时空,泊于江岸。当船锚落下,海关大楼灯火乍现,外滩的历史与城市的未来在此交汇,钟声几度回荡。</p> <p class="ql-block">在海关大楼工作这么多年有一点遗憾,就是没有上钟楼去参观过。钟楼主楼于1927年建成,是20年代上海最高的建筑。大钟由英国Joyce&Co.,Ltd公司铸造,重6.25吨,与英国大本钟和俄罗斯红场大钟是同厂制作的兄弟。直到1968年,响彻天际的钟声还是国际通用的“威斯敏斯特”报时曲。68年后改成了“东方红”,1986年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时又改成了“威斯敏斯特”,2003年恢复了“东方红”。今天听到的“东方红”并不是大钟发出的,而是由48个扩音器发出的电子打点声。期待大楼百年修缮后,有机会参观这座上海第一钟。</p> <p class="ql-block">一楼大厅内还设置海关大楼记忆留存处,可以戴着耳机聆听,也可以拿起话筒留下你对海关大楼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我的留言:作为一名在这座大楼里工作多年的老“住户”,触摸这里的每一处痕迹都是与旧日时光的对话。期待你修缮后容光焕发的崭新模样。</p> <p class="ql-block">当修缮完成的那一天,阳光透过崭新的彩绘玻璃,洒在马赛克地面上时,这座历史建筑将如何继续书写它的传奇?而我,只是万千过客中的一员,但能在这里留下记忆,已足够幸运。</p> <p class="ql-block">这确是一场深情的“谢幕”。谢幕,不是为了永别,而是为了以更美好的姿态重新登场。我们这些与它共度了大半生的人,在此刻献上最诚挚的注目礼,告别它的苍老,也祝福它的新生。我们交付的,是一生的记忆;而时代即将赋予它的,是下一个百年的生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