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盛景 溱洧水城

刘东红

老家河南 <p class="ql-block">  诗经故里的千年风雅与中秋盛景。在河南郑州新密市的沃土上,溱河与洧水静静流淌了数千年,孕育出《诗经·郑风》的婉转诗意。如今,一座以"溱洧"为名的水城拔地而起,将古籍中的"溱与洧,方涣涣兮"化为现实图景。让你走进画卷,梦回千年。</p> <p class="ql-block">  这座依托新密千年古城打造的文商旅综合体,不仅是中原文旅的新地标,更是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客厅。</p> <p class="ql-block">  水城溯源:从诗经故地到千年古城,溱洧水城的历史根脉,可追溯至遥远的《诗经》时代。《竹书纪年》记载"郑迁于溱、洧",证实了新密境内的溱河与洧水是《诗经·郑风》的重要发祥地,其中《郑风·溱洧》更是生动描绘了先民在河畔踏春相谑、互赠芍药的热闹场景。</p> <p class="ql-block">  这份流淌在水土中的文化基因,为后世古城的兴起埋下了伏笔。新密古城的建制始于隋代公元616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这座古城并非一蹴而就,其城墙最早为西汉土城,经明代洪武年间扩建、万历年间砖石改造,明末加高三尺垛墙,清代持续修缮,形成了"崇墉巍然"的壮阔之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瓮城设计,凭借"瓮中捉鳖"的战术优势,成为历代军事防御的智慧结晶,建筑风格中更是融入了唐、宋时期的规制特点。近代以来,古城虽历经抗战时期的拆毁与重建,却始终承载着中原地区的历史记忆,成为中国仅存的17座遗存丰富古县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  2021年,新密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项目正式启动,溱洧水城应运而生。项目以"保护传承、有机更新"为理念,既要唤醒千年古城的灵魂,又要打造适配现代生活的文旅空间,让诗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p> <p class="ql-block">  作为河南省重点项目、溱洧水城的规划项目总投资达28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633亩,于2022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历经近三年精心打造,终于在2025年6月27日迎来一期开街试运营。一期工程占地约300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是溱洧水城的核心起步区。开街区域涵盖六大特色街坊——东城门、子衿里、闽营里广场、寻尺坊、鱼藻里、风雅堂,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示范区和密县县衙文旅提升项目。</p> <p class="ql-block">  从空间布局上,一期自西向东形成"风、雅、颂"三大文化主题区,构成了层次分明的文化体验脉络。</p> <p class="ql-block">  "风"主题区以"华夏第一衙"密县县衙、法海寺、城隍庙等古迹为基底,保留了古城最本真的历史肌理;"雅"主题区以复建建筑群和东方美学生活业态为特色,将传统美学融入现代消费场景;"颂"主题区则以东城门和特色入城礼仪为亮点,重现古代城池的迎宾盛景。</p> <p class="ql-block">  在建筑工艺上,一期工程将土作、搭材作、木作、瓦作等中国古代"八大作"技艺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飞檐斗拱间尽显唐宋风格的恢弘气度,彩绘砖雕中暗藏传统工艺的精妙细节。</p> <p class="ql-block">  截至开街时,一期已吸引127家品牌入驻,其中文化类业态占比超60%,首批开放的50余家精选店铺涵盖博物馆商业、主题民宿、特色美食、国风饮品及美学购物等多元形态,初步形成了"轻度假、微旅游"的文旅生态。</p> <p class="ql-block">  二期工程拓展延伸的体验版图,相较于一期的文化核心定位,二期工程更侧重于文旅体验的拓展与升级。虽然具体投资金额尚未对外公布,但根据整体规划,二期将在一期基础上向东、向南延伸,进一步整合周边文旅资源,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p> <p class="ql-block">  二期工程计划新增诗经文化沉浸式体验区、非遗工坊集群、亲子游乐园区等特色板块,同时扩建水系景观,将游船航线从一期的核心水域延伸至整个景区,形成"水脉串联全城"的游览格局。在建筑风格上,二期将延续唐宋主基调,同时融入部分明清民居元素,打造更具层次感的古建群落。项目建成后,溱洧水城将实现与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伏羲山景区的无缝衔接,成为串联中原西部文旅带的重要枢纽。辐射中原的文旅地标。</p> <p class="ql-block">  按照规划,溱洧水城全面运营后预计年接待游客可达300万人次,能直接带动就业2000余人。景区内设置了多个游客服务中心,配备智能导览系统、多语种服务人员及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可同时满足团队游与散客游的多样化需求。针对节假日高峰,景区优化了出入口布局与动线设计,通过预约分流、智慧调度等方式提升接待效率,即便在中秋、国庆等客流高峰期,也能保障游客的游览体验。</p> <p class="ql-block">  景观特色,水城夜色与游船风情,夜景灯光:流动的光影诗画,当夕阳为溱洧楼的琉璃瓦镀上最后一层金边,水城的灯光便次第亮起,将《诗经》中的夜色幻境变为现实。景区采用"暖光为主、彩光为辅"的照明策略,用金色光带勾勒出唐宋建筑群的优美轮廓,朱红宫墙在灯光映照下更显庄重,飞檐上的瑞兽造型在光影中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核心水域的灯光设计尤为精妙,岸边的红灯笼沿着河道依次排开,烛光透过纱纸在水面投下摇曳的光晕,与水中古建筑的倒影交叠,形成"灯在水中漂,船在画中游"的绝美意境。溱洧楼前的音乐喷泉随《诗经》主题乐曲起伏,水柱在灯光映照下幻化出赤橙黄绿等多种色彩,时而如"蒹葭苍苍"般舒展,时而如"击鼓其镗"般激昂,引得岸边游客纷纷驻足拍照。</p> <p class="ql-block">  夜晚的"风、雅、颂"三区灯光各有侧重,"风"区的古迹用低照度暖光烘托历史厚重感,"雅"区的商铺用灯笼与射灯营造市井烟火气,"颂"区的城门则以高亮光束打造庄严恢弘的氛围。漫步在青石板路上,灯光从飞檐、廊柱、窗棂间漏下,在地面拼出斑驳的光影图案,仿佛穿越千年的时光印记。</p> <p class="ql-block">  水中游船穿行的千年风雅,游船是游览溱洧水城的绝佳方式,景区精心打造的仿古游船分为乌篷船、画舫两种类型,均采用传统工艺打造,船身雕刻着"溱洧风光""诗经名句"等纹饰,船头悬挂的小灯笼随风摆动,尽显古朴雅致。</p> <p class="ql-block">  登船码头设在子衿里南侧的溱洧河畔,这里的水面宽阔清澈,可清晰看见水底的青石板与游动的小鱼。游船由经验丰富的船工掌舵,竹篙轻点水面,小船便缓缓驶入蜿蜒的河道。航线从子衿里出发,途经寻尺坊、鱼藻里,最终抵达风雅堂码头,全程约20分钟,串联起水城最核心的景观节点。</p> <p class="ql-block">  行船途中,两岸的景致不断变换:时而掠过粉墙黛瓦的民宿院落,院中的石榴树伸出墙头,花瓣飘落水面;时而靠近热闹的商铺街区,传来商贩的吆喝声与游客的欢笑;时而经过古朴的石桥,桥洞下的灯光在水面形成圆形光斑,宛如散落的星辰。船工偶尔会哼起当地的民间小调,歌声与水声交织,让人想起《诗经》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  若逢薄雾清晨或月夜时分,游船体验更具韵味。清晨的薄雾笼罩水面,两岸的古建筑若隐若现,仿佛水墨画中的留白;中秋之夜,月光洒在水面,与船上的灯笼光、岸边的灯光交融,船行其间,恍若穿行在"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诗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  溱洧水城的商铺布局沿水系与街巷展开,分为文化体验、国风文创、生活美学三大类,既保留了传统市集的烟火气,又融入了现代商业的精致感。这些商铺多采用"前店后坊"的传统格局,门面是古色古香的木质排门,店内则陈列着各具特色的商品,店员身着唐宋风格的服饰,热情地为游客介绍产品。</p> <p class="ql-block">  文化体验类商铺是水城的特色亮点,其中诗经文博馆作为最大的单体建筑,通过数字化技术再现《诗经》场景,游客可在这里触摸虚拟的"溱洧芍药",聆听互动屏播放的《郑风》吟唱。</p> <p class="ql-block">  此外,非遗工坊内可观赏超化吹歌的演奏、剪纸艺术的创作,游客还能亲手体验活字印刷、古法造纸等传统技艺,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国风文创类商铺则聚集了众多创意产品,从印有诗经名句的折扇、书签,到以溱洧风光为原型的书画作品,再到融入传统纹样的服饰配饰,每一件商品都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生活美学店铺则提供茶香器、汉服租赁、古风摄影等服务,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p> <p class="ql-block">  舌尖上的中原风味,水城的饭店既有主打高端宴席的古风酒楼,也有遍布街巷的特色小吃铺,共同构成了舌尖上的中原风味地图。位于闽营里广场的"溱洧食府"是景区内的标志性饭店,店内装潢复刻唐宋酒楼风格,八仙桌、长条凳搭配挂着的宫灯,氛围感十足。食府主打新密传统菜肴,其中"溱洧全鱼宴"选用当地河道的新鲜鱼虾,以古法烹制,鲜嫩可口;"密县烧牛肉"则传承百年配方,肉质酥烂入味,是必点的招牌菜。</p> <p class="ql-block">  散布在街巷中的小吃铺更具市井气息。"子衿小吃街"上,新密炒虾尾的香气四溢,鲜红的虾尾搭配翠绿的香菜,麻辣鲜香让人食欲大开;手工凉皮铺前排起长队,筋道的凉皮浇上秘制辣椒油,再配上爽口的黄瓜丝,是夏日解暑的佳品;还有高炉烧饼、油炸糖糕等传统面点,刚出锅时外皮酥脆,咬开后满是麦香与甜味。</p> <p class="ql-block">  除了本地美食,景区还引入了河南各地的特色餐饮,开封灌汤包、洛阳水席、安阳扁粉菜等应有尽有,让游客在水城就能尝遍中原美味。每家饭店都采用古色古香的餐具,青花碗、粗陶盘与菜肴相得益彰,用餐过程也成了一种文化体验。</p> <p class="ql-block">  承载记忆的伴手好礼,景区内的特产商铺汇集了新密及周边地区的名优特产,成为游客带走水城记忆的最佳载体。新密金银花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铺内的金银花茶采用烘干新工艺,保留了原有的清香与营养,包装上印着"溱洧雅韵"的图案,既实用又具纪念意义。"密县玉"是当地的特色矿产,特产店中的玉雕摆件以花鸟、瑞兽为主要题材,工艺精湛,其中以"诗经意境"为主题的玉雕作品最为畅销,将"关关雎鸠"的诗意融入玉石之中。此外,新密小磨香油、手工挂面、核桃糕等土特产也备受青睐,这些产品多由当地农户手工制作,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乡土风味。</p> <p class="ql-block">  特产商铺还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游客可在包装上印制自己的游览照片或专属祝福语,让伴手礼更具心意。许多商铺门口设置了试吃台,游客可以先品尝再购买,贴心的服务赢得了众多好评。</p> <p class="ql-block">  中秋盛景,人山人海中的团圆记忆。中秋佳节的溱洧水城,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从郑州、许昌、洛阳甚至更远地方赶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景区内人头攒动,青石板路上摩肩接踵,无论是商铺前、石桥上还是游船码头,都挤满了前来赏月游玩的人们,真正呈现出"人山人海"的盛景。</p> <p class="ql-block">  前笙、笛等乐器演奏,周围围满了观众,有人跟着节奏轻晃身体,有人举起手机录制视频,掌声此起彼伏。</p> <p class="ql-block">  "‘溱洧河畔共赏月’打一成语",一个小姑娘拽着妈妈的衣角问道,妈妈笑着提示:"溱洧是水,赏月是团圆..."还没说完,小姑娘就蹦跳着说出答案:"水月同天!"引得周围游客纷纷称赞。广场中央,身着汉服的女子正在表演拜月仪式,举手投足间尽显古典韵味,不少游客驻足观看,甚至跟着模仿动作。</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中秋的月色格外明亮,如水的月光洒在水城的每一个角落,与灯光交相辉映,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此时的水城人流达到顶峰,摩肩接踵的游客沿着河道漫步,手中大多提着兔子灯,灯光在夜色中移动,宛如流动的星河。游船码头前,等待乘船赏月的队伍排了数十米长,船缓缓开动,月光洒在水面,泛起粼粼波光。两岸的灯笼在夜色中格外醒目,与古建筑的剪影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船行至溱洧楼前,恰逢音乐喷泉表演,水柱在月光与灯光的映照下直冲云霄,引来船上游客的阵阵欢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意在水面上流淌。</p> <p class="ql-block">  不远处,游船驶过水面,传来游客的欢笑声,与这家人的低语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秋最动人的团圆图景。千年文脉的当代新生,溱洧水城的诞生,是对《诗经》文化的生动诠释,更是对千年古城的保护与传承。从28亿元投资与633亩土地上的精心构建,到"八大作"技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运用;从一期工程的风雅初绽,到二期规划的拓展延伸;从白日里的市井烟火,到夜色中的光影流转;从日常的游客如织,到中秋的人山人海,这座水城不仅再现了"溱洧涣涣"的历史盛景,更打造了中原地区"轻度假、微旅游"的文旅标杆。</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每一块青石板都镌刻着历史的记忆,每一盏灯笼都映照出传统的韵味,每一次游船都穿行在诗画之中。中秋佳节的团圆时刻,更是让这份历史底蕴与人文温情愈发浓厚。作为辐射中原的诗意生活新地标,溱洧水城正以独特的魅力,让更多人感受诗经故里的千年风雅,体验传统文化的当代活力。</p> <p class="ql-block">  人太多了,跟着家里人,只有半天时间,边走边拍。匆匆走过,饭店都没有卫生间,非常不方便,建议增加卫生间,方便游客。水平有限仅供参考。</p> <p class="ql-block">备注:视频用华为P50手机和大疆7型手机稳定器。照片用尼康D800E,尼康镜头24mm—70mm。网上搜索借用资料对作者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