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云岭镇罗里村,是新四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军事指挥中心。1938年1月至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驻扎于此,完成了部队整编和战略部署。在此期间,新四军从1万余人发展至9万余人,成为华中抗日的中流砥柱。</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几个大字熠熠生辉,镶嵌在一座古朴厚重的石质牌坊上。牌坊静静矗立,仿佛一扇时光之门,通向那段烽火连天的艰苦年月。</p> <p class="ql-block">票务中心前方,一枚巨大的红色五角星静静伫立,其上镌刻着“N4A”三个字母,下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普及一下,“N4A”是新四军的英文缩写,N是new的首字母,A是army的首字母。</p> <p class="ql-block">广场一侧,叶挺的铜像巍然矗立,目光坚毅。铜像下方,“抗战到底”四个大字由叶挺手书,笔力遒劲,彰显着不屈的民族气节与抗争决心。</p> <p class="ql-block">军部旧址由“种墨园”和“大夫第”组成,完整保留了抗战时期新四军的军事指挥、政治工作等场景。眼前这幢白墙黛瓦的建筑就是种墨园。</p> <p class="ql-block">"种墨园”建于清末,占地1600多平方米,宅院由三进四十七个房间和一座花园组成,整体结构呈船型,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特色。军长叶挺、副参谋长周子昆、国际友人史沫特莱、作曲家任光夫妇等都曾在此居住、办公。1939年春,周恩来视察云岭军部时,曾下榻在“种墨园”内。司令部参谋处于1939年下半年也从“大夫第”迁至此屋厅堂。 </p> <p class="ql-block">站在“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部”的牌匾下,抬头望着那竖写的字迹,忽然觉得它们像一列列整装待发的士兵,肃立在历史的门槛前。</p> <p class="ql-block">进门左拐是“叶挺同志生平展”</p> <p class="ql-block">叶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新四军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叶挺一生铁骨铮铮、功勋卓著。毛主席曾赞扬叶挺“领导抗战,卓著勋劳”,周恩来赞扬他“为新四军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穿越时空,拂去岁月的尘烟, 走进战火纷飞的战场,去瞻仰叶挺同志的伟岸形象,传诵他的生平事迹,领略他的人格魅力,弘扬他的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叶挺,字希夷,号西平,1896年出生于广东惠阳。1922年任孙中山先生警卫团营长,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展柜里陈列着叶挺少年时用过的农具,还有他在保定军校的毕业文物。一张张照片串联起他从农家子弟到北伐名将的轨迹。那个在亭中读书的少年,怎会想到自己终将名扬四海,又蒙冤受难?</p> <p class="ql-block">1925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在北伐战争中屡建战功,荣获“北伐名将”美誉,后升任二十四师师长兼武汉卫戍司令。1927年8月1日,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和十一军军长。同年12月11日参加领导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流亡欧洲,与党失去联系。</p> <p class="ql-block">北伐期间,叶挺独立团多次担负攻坚任务,在攻打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城等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为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嬴得了“铁军”称号。</p> <p class="ql-block">这是叶挺使用过的指挥刀</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叶挺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与国民党谈判时被扣。</p> <p class="ql-block">一句标语让我驻足:“人要上进,叶须上挺,挺身而出,拯救中华!”这是叶挺的名字巧嵌,更是他一生的写照。他挺过了战火,却倒在了政治的暗流中,可他的名字,永远挺立。</p> <p class="ql-block">展柜的玻璃擦得一尘不染,叶挺将军使用过的望远镜、戴过的军帽、穿过的军服静静陈列其中,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烽火岁月。</p>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在中共中央严正交涉下,1946年3月4日叶挺获释, 并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8日于重庆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时年五十岁。</p> <p class="ql-block">离开叶挺生平展,沿参观路线继续前行,来到了作战会议室。会议室挂着两幅作战地图,桌上铺着蓝布。江北、皖东,这些地名曾是生死攸关的战场。如今地图静挂墙上,让人感受到当年的紧张与决断。</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的卧室十分整洁。室内摆放两把椅子,木床上挂着白色蚊帐,发黄的军服静静挂在一旁。</p> <p class="ql-block">参谋处是司令部下属八大处之一,下设作战、 侦察、通讯联络、训练教育四科。 庭院中央的长桌铺着蓝布,四周用红绳围起,阳光从上方洒落,照亮了梁柱上的雕花。</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作曲家任光的住室。这位写下《渔光曲》的“民族号手”,在皖南事变中牺牲。他的音乐曾唤醒无数人心,而他的生命,却永远停在了1941年的冬天。</p> <p class="ql-block">叶挺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叶挺住室</p> <p class="ql-block">叶挺办公室旁边是军部会议室。会议室的长桌上铺着蓝布,茶具静置,木雕天花板精美典雅。</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新四军军部后花园。芳草萋萋铺就一片柔软绿毯;绿树成荫织就清凉天幕,静谧中藏着岁月的沉稳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1938年8月至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驻扎泾县云岭近三年。三年来,新四军与皖南民众同生死、 建立起休戚与共、鱼水相依的革命情谊。 这组雕像再现了1941年1月,新四军皖南部队奉命北移前夕,新四军与皖南民众难舍难分、 依依惜别的场景。 </p> <p class="ql-block">出后花园向左拐,是云岭碑园。碑园将“种墨园”和“大夫第”两处历史建筑连成一条完整参观路线。</p> <p class="ql-block">园内悬挂“云岭石碑”匾额,镶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新四军将士、社会知名人士、国际友人为新四军及纪念馆题写的60块碑刻,包含“为人民而死,虽败犹荣”“抗战到底”等题词内容。</p> <p class="ql-block">穿过碑园,来到大夫第。1938年8月2日,新四军进驻云岭时,副军长项英在这里居住和办公,参谋处曾设在此屋厅堂,并在此召开过参谋工作会议。1939年下半年,参谋处迁至“种墨园”,秘书处遂搬至此办公。</p> <p class="ql-block">“大夫第”建于清末光绪年间,系云岭罗里村地主陈发科的庄园,共有六十四个房间,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罗炳辉住室。罗炳辉,云南彝良人,早年入滇军,1929年入党后率部起义。曾任红九军团军团长、新四军二师师长,是杰出军事家,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住室。1929年底张云逸与邓小平等领导百色起义,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长。抗战全面爆发后任新四军参谋长兼三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二书记。</p> <p class="ql-block">项英副军长办公室。1938年8月至1940年春,项英副军长在此办公。1939年春,周恩来副主席来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曾在此召开新四军团以上干部会议。</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的最高领导人项英的住室</p> <p class="ql-block">红军主力长征后,项英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领导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副军长、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改为东南局)书记、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军分会书记。1941年3月13日,在泾县南容蜜蜂洞被叛徒杀害,时年43岁。</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秘书长李一氓住室</p> <p class="ql-block">在大夫第,设有项英同志生平展。</p> <p class="ql-block">项英(1898-1941),字德隆,湖北武昌人。1921年12月参加革命。192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参与领导二七大罢工和上海沪西纱厂二月罢工。</p> <p class="ql-block">北伐战争时任武汉工人纠察队总队长,是中共二大代表,中共第三至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共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1928年在共产国际六大上当选为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1930年12月后历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代理书记、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代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领导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副军长、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改为东南局)书记、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军分会书记。1941年3月13日,在泾县南容蜜蜂洞被叛徒杀害,时年43岁。</p> <p class="ql-block">项英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项英同志为革命奋斗一生的经历,充分表现了一个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理想、斗志、情怀、品德、作风。</p> <p class="ql-block">项英同志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坚忍不拔、抗战到底的坚强意志,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值得我们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距“种墨园”和“大夫第”一公里</p> <p class="ql-block">在大会堂前面,是新四军文化园。</p> <p class="ql-block">这一个个雕像,是无数个“军护民、民爱军”瞬间的凝固,无声却有力地见证着那份超越血缘的深情,在时光里愈发厚重。</p> <p class="ql-block">项英同志浩气长存</p> <p class="ql-block">军部大会堂原系云岭村"陈氏宗祠,建于清初康熙年间, 咸丰10年被毁,道光光绪年间屡次重修。占地10亩3分,后祠堂左边“敬修堂"毁坏,现面积3225平方米,是泾县最大的两座祠堂之一,整个祠堂分为前、中后三进,建筑宏伟,壮观,木雕、石雕精湛。 </p> <p class="ql-block">1938年8月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此祠用作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是军部召开各种大型会议、开展文艺演出、举办战利品展览的主要场所。1957年被拆,1983年修复,1985年辟为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 </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视察新四军军部期间,曾在这里多次作报告。</p> <p class="ql-block">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同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军部于1938年8月2日进驻泾县云岭。 </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主要领导人</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教导总队的前身是救导队、教导营。一九三八年九月,在教导营的基础上扩建为新四军教导总队。学员一部分来自新四军各支队的军政干部,大多来自江南各沦陷区,救导总队第三期曾达13个分队。总计办了5期,毕业学员为四、五千人。 </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根据中共中央发展华中敌后的战略方针,挺进敌后开展大江南北的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创建了苏南、苏中、皖中、皖东、豫皖苏、皖东北、鄂豫边等游击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从一九三八年春至一九四年底,新四军共进行大小战斗一千三百四十余次,歼灭日伪军三万余人,缴获各种武器弹药一百三十万余件,部队也由一九三八年初的一万人发展到一九四O年底约十万人。</p> <p class="ql-block">一九四O年秋,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共高潮,我党考虑团结抗战大计,顾全大局,委屈求全。一九四一年一月四日, 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率领皖南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部队九千余人奉命北移。</p> <p class="ql-block">皖南事变形势图</p> <p class="ql-block">一月七日,新四军途经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顽固派八万余人的包围袭击,除两千人突出重围外,大部被俘、失散,一部分壮烈牺性,军长叶挺与顽军谈判被扣, 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英勇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遭叛徒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p> <p class="ql-block">皖南事变后,在江苏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下辖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在代军长陈毅和政治委员刘少奇的正确领导下,新四军迅速发展壮大。</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这支伟大的人民军队,驰骋在大江南北,给华中地区的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泾县山水福地,人才辈出。著名的革命家、外交家王稼祥是泾县厚岸村人。</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稼祥故里,红色厚岸。</p> <p class="ql-block">王稼祥,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厚岸村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领导人,新中国优秀的外交家。</p> <p class="ql-block">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外交人民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兼八路军总政治部代主任,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历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1943年7月,他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到严重的迫害。</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王稼祥故居纪念馆目前正在整修,计划2025年12月1日重新开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