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爱可以治愈一切

胡付彪

<p class="ql-block">【8+1读书会阅读打卡】1000天韧性挑战 </p><p class="ql-block">【打卡】第232天2025.10.8</p><p class="ql-block">【书目】拉塞尔·普罗克特 / 罗纳德·B·阿德勒《沟通的艺术》第九章</p><p class="ql-block">【读者】胡付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爱可以治愈一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个字:爱</b></p><p class="ql-block"> 当孩子作业本上的字迹潦草马虎,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或许是怒火中烧,脱口而出:“跟你说了多少遍,字要写工整!这么乱,重写!”这一刻,孩子听到的不仅仅是批评,更是:“我让你失望了”、“我不够好”。</p><p class="ql-block">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看见事实。事实是,孩子的精细肌肉尚未发育完全,专注力时间有限,他可能只是急于完成作业去玩耍。那潦草的字迹,不是对你权威的挑战,而是他成长过程中一个需要引导的寻常瞬间。</p><p class="ql-block">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这样跟孩子讲述感受:“看到这样的作业,我感到焦虑和担忧。我焦虑的是,怕你养成不认真的习惯,未来在考试中吃亏;我担忧的是,我的反复提醒似乎没有效果,这让我感到一丝挫败和无助。”</p><p class="ql-block"> 然后提出需求: “孩子,妈妈/爸爸需要你知道,书写工整是对自己学习的负责。我希望我们能一起解决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最后表达希望与智慧的爱,智慧的爱,在此刻不是指责,而是靠近。你可以走过去,轻轻抱住他因紧张而微缩的肩膀,说:“这几个字写得不错,看来你是有能力写好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让所有的字都像这几个一样漂亮,好吗?” 然后,和他一起分析字的结构,约定先认真写十分钟,完成后就有十分钟的自由时间。</p><p class="ql-block"> 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带着同理心的引导和陪伴。 当你把“纠正错误”变成“共同面对”,孩子感受到的就不再是攻击,而是支持。这份支持,这种“无论怎样,你都在我身边”的安全感,才是能治愈马虎、激发内在向上力量的源泉。爱,是看见行为背后的那个需要帮助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个字:接纳</b></p><p class="ql-block"> 如果一个孩子的天性、情绪和选择长期不被父母接纳,他会将“我不被爱”、“我不好”的信念内化到心底。长大后,他可能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极度叛逆,用对抗一切权威的方式来捍卫那个从未被看见的自我;二是过度讨好,压抑所有真实需求和情绪,只为换取外界一丝可怜的认可。他们的内心住着一个从未被接纳的、孤独的小孩。</p><p class="ql-block"> 接纳,是疗愈这一切的起点。 它意味着“我接受你是你,我接受事情已经发生”。接纳不等于赞同不良行为,而是将“人”与“事”分离——我永远爱你这个人,但我可以不认可你的这个行为。</p><p class="ql-block"> 如何从身心全方位地传递接纳:</p><p class="ql-block"> 1. 心理上, 首先调整自己的认知。告诉自己:“他还是个孩子,正在学习如何与世界相处。这个错误,是他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稳住自己的情绪,为接纳创造内在空间。</p><p class="ql-block"> 2. 语言上,用“描述事实+表达感受/影响”代替指责。</p><p class="ql-block"> 不要说: “你又把妹妹弄哭了!你真讨厌!”</p><p class="ql-block"> 试着说: “我看到妹妹哭了,看起来她很伤心(描述事实)。我想你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不愉快,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表达关心)”</p><p class="ql-block"> 在批评行为时,加上爱的铺垫和保证: “妈妈爱你,但我不喜欢你打人这个行为。”</p><p class="ql-block"> 3. 眼神上, 即使在他犯错时,也尽量让眼神保持平静与温和,而不是充满厌恶与鄙夷。当你蹲下来,与他平视,你的眼神就在说:“我看到了你的不安,但我依然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4. 身体接触上, 一个温柔的拥抱,一次轻拍肩膀,胜过千言万语。尤其是在他情绪崩溃或意识到错误后,身体的接触能最快地重建连接,告诉他:“即使你犯了错,你依然是我的宝贝,我依然接纳你。”</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把人和事的分离,是接纳的核心。</b> 孩子打碎了碗,我们要处理的是“打扫碎片”这件事,而不是斥责“你这个毛手毛脚的孩子”。我们接纳孩子因害怕而哭泣的情绪,但同时引导他下次要更小心。当我们接纳了孩子的“不完美”,他才能开始接纳自己,并生出改变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3个字:太好了</b></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成长动力,源于“我能行”的成就感。而“太好了!”就是点亮这份成就感的神奇咒语。它意味着被看见、被尊重、被欣赏。</p><p class="ql-block"> 在家庭劳动中, 孩子第一次洗碗,溅得满地是水,碗也未必干净。不要说“看你弄得多乱”,而是欣喜地说:“太好了! 你主动帮妈妈分担家务,真是个贴心的小帮手!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把水龙头开小一点,洗得更省水好吗?”——他感受到的是价值感。</p><p class="ql-block"> 与家人打招呼时,孩子主动向客人问好。及时地、当着客人的面说:“太好了! 我们宝贝这么有礼貌,叔叔阿姨一定觉得特别温暖!”——他感受到的是被肯定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关心家人时,你咳嗽时,孩子递来一杯水。哪怕水洒了一半,也要紧紧抱住他:“太好了! 你懂得关心妈妈/爸爸了,这杯水比任何药都管用!”——他感受到的是爱的回流。</p><p class="ql-block"> 在学习中, 孩子攻克了一道难题,兴奋地拿来给你看。不要只看结果对不对,看着他的眼睛说:“太好了! 我看到你为了这道题认真思考了这么久,这种不放弃的劲儿,才是最棒的!”——他感受到的是努力过程被珍视。</p><p class="ql-block"> “太好了!”的魔力,在于它聚焦于孩子的积极动机和微小进步。它满足了孩子内心深处被看见的渴望,将普通的瞬间转化为值得庆祝的成长里程碑。当成就感不断累积,孩子自然会更加自信、主动地去探索世界,因为他知道,他的每一次尝试,背后都有一声喝彩:“太好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4个字:都不容易</b></p><p class="ql-block"> 治愈家庭关系的万能钥匙,往往就是这四个字——都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作为家庭的中流砥柱,我们承担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我们需要首先看见并关怀自己:“我今天很累了,情绪有些烦躁,这很正常。” 只有先安顿好自己的内心,才有能量去爱家人。</p><p class="ql-block"> 当你觉得对方忙于工作、对家关心不够时,试着站在他的角度:“他最近项目压力大,连续加班,也很想休息陪陪孩子吧?” 这句内心的独白,能瞬间化解大半怨气。</p><p class="ql-block"> 当你觉得孩子写作业磨蹭、不听话时,想象你是他:每天要面对不喜欢的功课,要达到父母老师的期望,小小的身体里也装满了我们看不见的烦恼和压力。他,也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站在对方的感受去体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 当你开始这样做,沟通的神奇变化就会发生:</p><p class="ql-block"> 从 “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心里还有没有这个家!”的<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埋怨、指责,</b>变为:</p><p class="ql-block"> “回来这么晚,工作一定很辛苦吧?饭菜在锅里热着,快吃点。”的<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同理心、关爱。</b></p><p class="ql-block"> 从 “这次怎么才考了80分?是不是又粗心了!”的批评、指责变为:</p><p class="ql-block"> “这次考试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来,我们一起看看哪里可以改进。我知道你也很想考好,没关系,我们慢慢来。”的理解、赋能。</p><p class="ql-block"> “都不容易”这声叹息,背后是深深的理解与慈悲。它让我们从彼此的<b style="color:rgb(237, 35, 8);">“差评师”</b>,变成并肩的<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战友</b><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span>。当我们能体谅对方的不易,内心的抱怨便会消融,接纳会变得自然,爱的表达也会更加真诚。这时,治愈,便悄然发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