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娲皇,石上春秋

小虫

<p class="ql-block">  在娲皇宫,最令人震撼的不是九条锁链拴起来的那座凌空的“活楼吊庙”,而是以山石为纸以锤凿为笔将整个信仰的重量都压进了大山骨血里的巨幅大书——“天下第一壁经群”。</p> <p class="ql-block">  这是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她补天剩下的石头,不仅有一块被丢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幻化成了贾宝玉,更把这些巨大的、近乎垂直的屏风,实实在在地留给北齐的皇帝们,于是他们用信仰用强权也用无数人的生命把经文凿刻进去,希望将动荡的灵魂和来世的祈愿,锁定于永恒的彼岸。</p><p class="ql-block"> 从前看碑刻,我总有这样的疑问,书法家的作品是写在纸上的,而碑刻是工匠凿的,那么从纸到石头中间的环节是怎么做的呢?(在此求教书法家朋友们)为什么那个碑刻的作者仍然只是书法家,而没有刻碑人呢?即使书法家的作品如何精妙,如果刻碑的技术不好,那还能成为传世佳作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再看眼前这不朽的巨石,那是多少无名的刻经人,在无数个北齐的黄昏与清晨,将呼吸、心跳、悲苦与无言的祈愿,一锤一锤,从掌心的震颤传递给沉默的山体。当最后一个笔画在那无名雕刻师的轻叹释然中收拢,于是,这石壁便活了,它不再仅仅是承载信息的媒介,本身就是一场持续千年的宏大诵经。</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面壁立的摩崖刻经处,我就想,小小的北齐,国祚不过短短的28年,六位皇帝,也没干别的吧,除了凿窟造佛就是摩崖刻经,也难怪北周武帝宇文邕在灭掉北齐之后首先推行禁佛令,还集中破坏了一些寺庙和佛像,邺城考古博物馆的那些填埋的佛造像大约就出自他的手笔,而响堂山石窟最早的破坏者也是他吧。</p><p class="ql-block"> 是耶?非耶?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现在这137400多字的鸿篇巨制,静静地沐浴在细雨中,与我们这些人相遇。这里有隶书,有楷书,更多的是魏碑,就是我们电脑输入的魏碑本碑。它们棱角分明,筋骨开张,每一笔都带着斧凿的决绝,岁月的风雨并未完全磨去它们的锋芒,反而在笔画边缘,滋养出苔藓的微绿与流水的暗痕。光阴在这里是可见的——它让坚硬的石头变得温润,也让墨色般的苍黑,沉淀为一种更为厚重的时间本身的颜色。相反倒是人为破坏的突兀成为这光阴流转中极不和谐的篇幅,据说这些巨大的石壁上方都被敲砸过,整个娲皇宫被破坏达80%以上。啊!那没有被破坏前该有多么完美!那些无名雕刻家,他们用漫长的时间和单薄的锤凿将文明一笔一划地镌刻进石壁,而那些毁坏者,他们也用锤凿,却是一下子便将有了生命的石头打回原形。是无知?是愚蠢?还是强权和别有用心?</p><p class="ql-block"> 任何为了一己私利实施破坏的行为都不可原谅。</p> <p class="ql-block">  只愿从此以往,文明无恙,毕竟这是沐浴着文明始祖女娲娘娘8000年光辉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娲皇宫始建于北齐,但现在的娲皇洞以及这座酷似悬空寺的“活楼吊庙”并左右的钟鼓楼都是明代的建筑,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端坐于平地之上的庙堂,而更像一只从山体中生长出来的、意欲凌空飞去的巨鸟。</p> <p class="ql-block">  整组建筑紧紧贴着中皇山的峭壁,以“悬空”的姿态,挑战着重力与常理。拴住主殿的九根铁索,不是牵引,而是束缚,生怕这灵宫在某一个清晨,随着山间的岚霭一同羽化登仙。登临娲皇宫的过程,本身便是一场朝圣。脚下的木梯吱呀作响,与千年前工匠的斧凿之声遥相呼应;每一步的升高,都仿佛离尘世远了一分,离传说近了一分。身临其境,我们宁愿相信所有的传说都是真的。</p> <p class="ql-block">  抟土造人是真的,炼石补天是真的,甚至惩罚无道昏君商纣王也是真的。其实怎么会不是真的呢?如果说开天辟地、遍尝百草、怒触不周山都是男性在创世纪中的作为,那么他们如果捅了篓子呢?天要是塌了呢?不周山倒了呢?世界还是需要女性来缝缝补补。男人打猎种植,还是需要女性烧火煮熟;男人的事业后继无人,还得需要女性来繁衍。漫长的时代中女性都以生殖能力作为安身立命的重要砝码,即便是在统治圈中,也是母凭子贵嘛!所以,可以想象,文明肇始,有无数个女娲,她们承担着繁衍养育后代的责任,然后这无数个母亲不断抽象成一个神祇,便成就了东方神话中创世纪的女神。</p> <p class="ql-block">  女神当然是亵渎不得的,所以当年纣王到女娲庙进香,看到女娲圣像美貌非凡,便心生邪念,随即在庙上题诗表达爱慕之情:</p><p class="ql-block">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p><p class="ql-block">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p><p class="ql-block">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p><p class="ql-block">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p><p class="ql-block"> 这诗如果放在平常的女子身上,不同意顶多骂上一句“登徒子”也就是了。果然被现在的一些女孩子碰上,那简直不要太幸运啊,一下子就嫁入豪门,实现阶级的跃迁啊。然而纣王面对的可是女神啊,四海八荒的女性统治者,亵渎老祖宗辈的神灵那还了得。女神一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商朝就覆灭在了他的手里。</p> <p class="ql-block">  游览娲皇宫的这天,细雨一直不停。凭栏远眺,群山如海,天地间一片苍茫,此刻方能领悟,古人择此险峻之地凿窟立庙,也许追求的本非安稳,而是升华,它能将人的视线引向高远,将精神托付给苍穹。</p><p class="ql-block"> 女娲于此,不再是传说中遥远的创世神,而是这山、这殿、这方天地精魂之所钟。她留下的这些镌刻着经文的石头,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补天”。看雨滴沿着笔画的沟壑流淌,仿佛在为这教义施行着永恒的洗礼,它们对抗的,正是时间那无可挽回的流逝。</p> <p class="ql-block">  回来的路上,在女娲塑像处停留,抬头看,烟雨迷蒙中的娲皇宫云雾缭绕,仿佛真的要飞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