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同庆:游刘谦初故居

<p class="ql-block">10月的双节同庆,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国庆节的红旗充满了大街小巷,中秋的月光也照耀出了家家户户的团圆。两种喜悦碰撞在一起,让整个国家都尽在温暖又庄重的范围里。为此,我去了我们这儿的刘谦初故居,没有必要拍照打卡,就是想在这革命先辈生活过的地方,实实在在感受下他心中的家国情怀究竟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刘谦初的故居十分朴素,是我们这儿农村常见的老房子,青砖铺地,灰瓦盖顶,虽与周边的老房子没有太大差别,但仿佛带着特殊的分量。院角的老槐树比以前更加粗壮了些,枝叶几乎遮住了半个院子,树叶被风吹得沙沙响,仿佛重复着刘谦初的经历。作为田庄的老乡,我从小就听了一遍又一遍有关他的故事。他原来也在田中的这片土地上奔跑过,也吃过家乡的粮食,后来他走出了镇子,去了青岛,北京等地求学,后来还去了日本留学。可是因为当时国内太乱了,国家面对列强侵略,百姓受苦。他听到这些消息,并没有在国外安身,而是想着家乡的乡亲们在这里受苦,他希望国家赶紧好起来,所以他毅然放弃了留学,转身回国投身革命。他一边写文章,在报纸上发声,唤醒麻木的群众一边秘密组织工人,学生,运动展柜里还留着当年泛黄的手稿,还有几封家书是写给妻子张文秋的。没有甜言蜜语,没有多少家庭琐事,多是革命工作的内容,结尾中也常有若我牺牲,你要继续为党工作一类的话。</p> <p class="ql-block">他深知自己的处境有多危险,但他从来没有想过退缩。可不幸的是,193一年,他因叛徒的出卖而被捕,他在监狱中被折磨了好几个月,敌人对他软磨硬泡,可他始终没有松口,最终年仅34岁就以身殉国了。每当想到这,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奶奶说过的话,以前日子苦,多亏了刘谦初这样的人才,让我们有了现在的好日子。小时候不理解话中的意思,现在我站在这个地方才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站在故居的院子里,我盯着那棵老槐树发了会儿呆。以前总在课本里学革命先烈,觉得他们离自己很远,可当我亲眼看见那屋里的旧物件,家书。我才明白,他们并不是生来就为英雄,他们也是有父母有牵挂的普通人。面对小家和大家 他们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更艰难的后者,他们用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更多人的安稳</p> <p class="ql-block">走出故居门口的广场十分热闹,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灯笼也挂在房檐之下,我不禁体会到双国同庆:只有革命先辈们的拼死奋斗,才换来了中秋佳节这般的团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