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的风

韶华时光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方人是不过中秋节的,所以唐人街的月亮就显得特别圆,在写有“礼仪廉耻”四个大字的牌楼上,皓月照唐人。而且很奇怪,月亮是不是特别关照华人,好像我走到哪里,月亮就跟到哪里,在街头巷衢,扭头望天空,每次都是月儿朗照。</p><p class="ql-block"> 这感受有点像今天上午去的瓦尔登湖。第一次踏上它的环湖步道,无论从哪个角度,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湖。这当然不奇怪,本来就是为了观湖而修的路。或许是因为环保,说是路,其实只是踩实的路面而已,但可能是为了防止游客乱串,窄小的路两边用细铁条隔档,只在适合到湖边沙地漫步的地方开了口子。</p><p class="ql-block"> 沿着湖走,细心体味当年作为爱默生超验主义践行者的梭罗,在这里所经历的一切。梭罗在这里两年两个月兼两天的生活,可谓简单,他在这里自己建房、种地、垂钓,用自己收获的豆子换生活必需品,又在这张如此狭小的书桌上写就了不朽的《瓦尔登湖》。从此,这个在康科德极为普通的湖,成为东西方读者心目中的圣湖,成为世界文学中最有文化底蕴的湖。</p><p class="ql-block"> 在微风的吹拂下,我看见瓦尔登湖的柔波尤如书页的翻卷,细微的浪涌声,又如书本纸张翻动的声响。</p><p class="ql-block"> 与前两次来瓦尔湖的匆匆不同,这次我选择了独行,为的是在宁静中感受它的宁静。湖的四周山丘间,像地毯一样铺满了深秋金黄的树叶,较之于梭罗所倡导的现代人的极简生活,大自然这次却显得无比奢华,层林尽染,大地锦绣,有深红、鹅黄、碧绿、淡紫、谌蓝、乳白色,像一位画师在这里打翻了他的调色板。</p><p class="ql-block"> 我遇见几位湖边的纸质书阅读者,他们安静地注视着书本,与秋天的瓦尔登湖溶为一体,为这个沉思之湖平添了最生动的注脚。梭罗曾在这里除了劳作,其中很大一部分时间,便是阅读,并写下读书笔记。从这一点上来说,瓦尔登湖是他们共同的户外阅览室。阅读与思考,其实也是我们这个时间碎片化时代的迫切所需,把生活简单到极致,花更多的时间关注灵魂,关注大自然里的各种生物,并与它们进行交流,这是梭罗给我们的启示。</p><p class="ql-block"> 除了户外阅读,这里也是游泳场,喜爱游泳的当地人会开车带上泳衣、躺椅,来游泳或日光浴。我注意到那些垂钓者斜插在湖边沙地里的鱼杠,也是很久很久没有鱼咬钩。他们来体验的或许只是城市郊野的慢时光。</p><p class="ql-block"> 经年的风从湖面上吹来,似乎要在人的肉身里吹出年轮。一如这座城市老旧的地铁、火车,只是因为看见有人可以自如的扛着自行车上下,老式做派的售票员还会对他们报之于微笑,的确,也没什么不可以的,骑自行车累了,坐一会儿火车、地铁。报站名的声音也实在不考究,没有正字与腔圆,这也挺符合梭罗的超验与极简。瓦尔登湖最适合于新英格兰,梭罗的思想也是在这一片土地上长出来的大树。</p><p class="ql-block"> 一百八十年了,梭罗的这部《瓦尔登湖》一版再版,成为世界文学中经典中的经典。由于喜爱,我几乎收齐了它的几乎所有中文版本,这次我又入手了它的英文版,细心的店员还为这本书加盖了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 2025 10 6中秋夜于波士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