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斯洛文尼亚在原南斯拉夫联邦中有些“另类”,保持着其独特的气质,民族单一,绝大多数信仰天主教,与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有些格格不入。而其地理位置又与中西欧联系密切,经济比较发达。。</p> <p class="ql-block">铁托去世后,民族矛盾激化,东欧剧变的大潮席卷巴尔干。在这种大背景下,1991年6月,斯洛文尼亚在这里的总统府起草了独立宣言。26日,斯洛文尼亚举行了独立仪式。</p> <p class="ql-block">南斯拉夫政府当然不会容忍。6月27日装甲部队从克罗地亚边境向斯洛文尼亚挺进, 与当地卫队激烈交战,斯洛文尼亚坚决抵抗。此时南境内已经是危机四伏,南军无法抽调足够的兵力形成绝对优势。南联邦意识到,斯洛文尼亚的独立已经不可逆转了。7月7日,双方达成协议停火。这场战争史称“十日战争”,危害不大,影响巨大,拉开了南联盟的解体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来到首都卢布尔雅那,感受到这里浓厚的文化气息。普雷舍伦广场矗立的塑像是一位文化名人普雷舍伦,他是斯洛文尼亚浪漫主义文学代表,其诗歌《祝酒歌》第七段被定为斯洛文尼亚国歌歌词。</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被誉为”斯洛文尼亚现代文学之父” 的沃德尼克塑像静静伫立。</p> <p class="ql-block">罗巴喷泉被列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文化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市中心建有国家图书馆,音乐学院等文化设施。</p> <p class="ql-block">城市的文化活动在周围显露。老年人组成的合唱团,在表演合唱节目。</p> <p class="ql-block">街头艺人在为游客拉出手风琴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挪威电影周的广告高悬。</p> <p class="ql-block">卢布尔雅那河贯穿城市中心,被誉为“城市的灵魂”,两岸是巴洛克和地中海建筑风格的各式建筑,绿色分布于岸边,人们或乘船、或漫步、或喝着咖啡观赏周边景色。</p> <p class="ql-block">卢布尔雅纳的龙桥。这个曾代表邪恶的生物历经岁月洗礼,化身为城市的视觉符号,成为城市历史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三重桥是卢布尔雅纳的标志性建筑,有一座主桥和两侧副桥组成,横跨卢布尔雅那河,连接老城区与普雷舍伦广场。以其独特的三桥并列设计,承载城市历史记忆,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卢布尔雅那的建筑印证着这个国家的历史。其建筑有哈布斯堡时期的建筑色调,又受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还有新艺术运动的本土化表现。</p> <p class="ql-block">建于奥匈帝国时期的市政厅,象征权威,方济会圣母教堂的粉红色外墙代表宗教的力量。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该城800年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独立后的斯洛文尼亚,摆脱了对南斯拉夫落后地区支持的负担,与中西欧联系更加密切,经济发展顺利,人均GDP已达到3万美元,2004年5月加入了欧盟,又于2007年1月和12月先后加入欧元区和申根区,成为转型成功的前南斯拉夫国家。</p> <p class="ql-block">斯洛文尼亚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布莱德湖是旅游胜地。我电脑中有一张屏保照片,原来就是这里。湖中有座小岛,岛上有一座巴罗克式教堂。黄色的塔身,灰色的塔尖,周边红色屋顶,葱郁的树丛,湖中小船游弋,构成布莱德湖迷人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明镜般的湖面,远处云雾中若隐若现阿尔卑斯山影,给人梦幻般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布莱德湖是由冰川融化后形成的湖泊,山顶积雪融水、山间清泉不断注入湖中,故有“冰湖”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乘还有时间,我沿着湖边漫步,从不同角度欣赏湖光山色,驻足拍摄这美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斯洛文尼亚的波斯托伊那溶洞是欧洲第二大溶洞。说到溶洞,国内溶洞众多,风采各异。而波斯托伊那溶洞同样颇具特色。一是长,溶洞全长约27公里;二是深,洞深115米;三是高,洞内空间巨大。</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观光轨道电动游览车,驶向溶洞深处。</p> <p class="ql-block">溶洞属喀斯特地貌典型代表 。溶洞内分布大量钟乳石,形态各异,如宝石花、如宝莲花,如巨笋,如宝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任凭你想象。</p> <p class="ql-block">黑山原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到了 20世纪九十年代初,黑山和塞尔维亚成为了南斯拉夫仅存的两个加盟共和国。2006年5月,黑山举行独立公投获通过,同年6月3日,黑山宣布独立。塞尔维亚知道大势已去,打起来两败俱伤,遂与黑山和平分手。</p> <p class="ql-block">从地图看,在巴尔干,黑山太小了,面积仅1.68万平方公里,人口才65万。不过它拥有199公里海岸线,战略地位重要。黑山独立后,塞尔维亚的一大损失是国家没有了出海口,成了内陆国。</p> <p class="ql-block">进入黑山的入境口,车辆拥挤,办理入境手续速度缓慢,所以到达布德瓦古城时夜幕开始降临。</p> <p class="ql-block">作为亚得里亚海岸最古老定居点之一,布德瓦历经希腊殖民、罗马统治,威尼斯共和国控制,19世纪先后被奥地利、法国等帝国占领,在布德瓦留下了许多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在威尼斯统治的世纪里,城市四周被高大的城墙围住,加强了防御,以抵御奥斯曼帝国的袭击。</p> <p class="ql-block">旧城区就像一个迷宫,街巷纵横交错,夜色中狭窄的鹅卵石道路两旁看似一样的石头建筑让人分不清方向。</p> <p class="ql-block">沿着游艇码头的海滨步道散步,一尊少女舞者的塑像造型映入眼前。流行的说法是一位布德瓦少女苦等出海未归的爱人,最终化为礁石上的雕像,是忠贞爱情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科托尔古城在公元七世纪见于史籍。十五世纪起被威尼斯、奥地利等国控制,1918年归南斯拉夫。它是亚得里亚海沿岸保存中世纪古城原貌最完整的城市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来到科托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城堡遗迹,是15-18世纪威尼斯共和国统治时为抵御奥斯曼帝国入侵而建的防御系统。</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1166年的圣特里芬大教堂是黑山最重要的天主教圣地。其对称的双钟楼,是典型的威尼斯防御性教堂设计,钟楼曾兼作瞭望塔,抵御奥斯曼入侵。这千年教堂,见证了天主教、东正教与威尼斯、奥斯曼势力的更迭变迁。</p> <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斯塞尔维亚东正教堂,建于1902-1909年,是科托尔最大的东正教堂,象征着多数黑山人的宗教信仰。</p> <p class="ql-block">老城钟楼。建于1602年威尼斯统治时期,兼具报时与防御功能,是科托尔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一些显赫家族居住过的住宅,门口钉有标牌,记录当年这些家族的气派和豪华。</p> <p class="ql-block">穿梭于交错曲折形似迷宫的街巷,有许多罗马—拜占庭式、哥特式、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记录了历史上各种宗教势力和政治势力对黑山影响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如今,黑山,摆脱了前南斯拉夫的统治、又脱离了塞尔维亚而独立的年轻国家,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遗产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在亚得里亚海岸绽放新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巴尔干半岛五国游,给我留下的是回味,思考,难忘和愉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