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10日清晨,哈密市的街头刚泛起零星烟火气,我们便已收拾好行囊,早餐后于八点半启程,朝着七十公里外的大海道景区进发,跑了一个多小时,抵达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大海道”的名字足以勾起心底的好奇,它并非贯通大海的通道,而是一片以雅丹地貌为核心的无人之境,因地貌雄浑、风啸如涛,便有了这般充满江湖气的称谓。</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东门入口进入,远远望去,景区大门像是戈壁中凭空立起的一道剪影,与身后的雅丹群融为一体,仿佛是通往另一个时空的门户,其景象似乎扼住了呼吸。</p> <p class="ql-block"> 所谓雅丹,是指干旱地区风力长期侵蚀砂岩与泥岩形成的独特地貌,可当这千万年的自然之力具象化为眼前的奇异景观时,任何文字描述在这里都显得苍白无力。</p> <p class="ql-block"> 最初的路段尚算平缓,车窗外的土丘还有几分柔和的轮廓,可随着车轮驶入景区深处,地貌便愈发狰狞起来。原本平坦的岩层,被风刀雕琢成了千姿百态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有的如昂首的海龟,线条明快,仿佛要踏沙而去;有的似巍峨的古堡,墙垣斑驳,藏着岁月的秘密。有的如利剑出鞘,直指苍穹,像是大自然用时光写下的密码。</p> <p class="ql-block"> 真正的挑战,是景区内那条近百公里的沙石搓衣板路。“搓衣板”三字,道尽了这条路的颠簸与崎岖。路面布满深浅不一的沟壑,车轮碾过,车身便会剧烈震颤。</p> <p class="ql-block"> 起初还觉得新奇,可半小时后,五脏六腑似被揉碎一般,有人笑道:“这哪里是游景,分明是做全身震动式按摩。”即便如此,也没人愿意错过这沿途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每当望见特别奇特的雅丹造型时,我们便会停下车来,踩着松软的沙石,一步步靠近这片大地的杰作,这些看似单调的土黄色岩石,实则藏着细腻的色彩层次。</p> <p class="ql-block"> 表层的沙土因长期日晒呈浅黄,岩层深处泛着暗红与青灰,那是矿物质千万年沉淀的痕迹。有的特别地平整,断面处呈现地层的纹理,像是一本摊开的地质史书。</p> <p class="ql-block"> 指尖轻触岩石表面,仿佛能感受到风穿过岩层的呼啸,听到时光在石缝间流淌的声音。大家忙于拍照,留住的不仅是眼前的形态,更是这份被天地震撼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 正午时分,戈壁的温度渐渐升高,耳畔只闻呜呜声,那是大海道独有的风声,时而如巨兽咆哮,时而如细语呢喃,闭眼聆听,竟有置身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之感。</p> <p class="ql-block"> 当无人机缓缓升空,屏幕里的景象让人屏住了呼吸:从高空俯瞰,千万座雅丹如同一支沉默的军队,排列在戈壁之上,绵延近百公里,形成无边无际的雅丹海洋。</p> <p class="ql-block"> 在地面上看似孤立的丘壑,在空中竟连成了纵横交错的脉络,有的如巨龙蜿蜒,有的如棋盘规整,有的则如浪花翻涌,我们身处的似一片波澜壮阔的“大地之海”。</p> <p class="ql-block"> 无人机的镜头掠过一座最为高大的雅丹,当地人称之为“通天洞”。它矗立在雅丹群的中央,高约数十米,顶部尖锐,底部宽阔,岩壁嶙峋,形似通往苍穹的门户。</p> <p class="ql-block"> 顶部天然形成的洞口朝天敞开,仿佛一道连接天地的神秘通道,风穿过时发出呜咽般回响,似在诉说着远古的故事。有人爬到巨石之上,招呼着无人机为其留影。</p> <p class="ql-block"> 陡然间发现荒漠中一片芦苇荡,让人满心疑惑。经了解,它源于天山雪融水渗入地下汇聚成脉,若干年前,地质勘探钻孔时意外打通这处水源,为绿洲埋下了伏笔。</p> <p class="ql-block"> 午后的时光在走走停停中悄然流逝,当我们抵达景区北门时,夕阳已开始西斜,将天边的云彩染成了金红色。回望身后的大海道,模糊的轮廓更显得雄浑与苍茫。</p> <p class="ql-block"> 从北门驶出,前往鄯善县城。北门外六十多公里的路,依旧崎岖颠簸。此刻心境与来时不同,车轮卷起的沙尘,夕阳的余晖穿过烟尘,将戈壁染成了橘黄色。</p> <p class="ql-block"> 车轮在颠簸中前行,天色渐渐变暗,直到晚七点,才抵达鄯善县城,当双脚踏上平整的地面,竟还有几分不真切的恍惚,仿佛刚从一场与天地对话的梦境中醒来。</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旅行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去别人待腻的地方,而在大海道却是一种“相遇”,一种与自然之力相遇,与大地灵魂相遇,与内心深处对天地的敬畏相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