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出文化园,我们继续过桥,峨山县政府一侧的山下,一座门楣上书临江公园几个大字,从介绍看,公园前身是明朝始建的玉皇阁,后经多次扩建形成灵官殿庙群,民国时期借用殿庙建筑,先后设立过“蚕桑学校”、“国民短期小学”,抗战时期用作转运军用物资的兵站。</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大炼钢铁时砍光山上林木,拆殿庙木材金属用作炼铁,文革时期破四旧砸毁殿内所有塑像,1970年又遇7.7级强震,景区成为废墟,殿宇基石被拆作他用,1983年在原址建园并复建灵官殿等殿庙。</p><p class="ql-block">公园入口处一侧建有一座纪震亭,亭内的碑刻记录峨山历代有记载的各次破坏性地震烈度概况,绘有多种动物震前反应等地震防范知识,庙里庙外山上山下,除了江边还有几个人闲逛,我们就没看到一个人,甚至连宗教人士工作人员都难见到。</p><p class="ql-block">公园出来,沿大道进入古镇,古镇也叫嶍峨古镇,是一座以彝族文化为核心、融合明清建筑风格的仿古小镇,古镇以花腰彝人街为中心,建筑方面融合明代江南风格与彝族土掌房元素,文化方面突出彝族“六彝”传统,设有三馆合一的非遗馆、博物馆和规划馆,展示彝族服饰、火塘文化和歌舞艺术等内容。</p><p class="ql-block">古镇人工打造痕迹比较明显,游人稀少街面冷清,两边的店铺大多关闭,相当部分从建好就没开过,有的开过一段时间又关闭,偶有几家开着,里面的人不是打盹玩手机就是眼巴巴地看着我们,想想人类真是怪物,过去了的总想抓回来,毁掉了的非得重建,就为怀古忆旧。</p><p class="ql-block">返回玉溪看时间还早,我们前往聂耳音乐广场,音乐广场是一座集聂耳纪念,音乐,园艺,河湖,廊桥,楼阁于一体的文化园,我们车停路边,进入环湖路,往西至北岸,园区外,隔着马路,对面有座红色的五孔仿古廊桥,横跨一条小河,桥上有座楼阁。</p><p class="ql-block">穿过马路,我走上廊桥,桥下的小河不宽,一个大孔就跨过,两头两个小孔撑住引桥,桥上的楼阁高约二十多米,三层翘檐,楼顶正面书写兰溪阁字样,底层中间是廊道,两侧有步梯可以登顶,底层过道两侧和上面两层室内,没有商家店铺没有工作人员也没啥摆饰,登上二层三层,沿四周凭栏观望后下楼。</p><p class="ql-block">返回公园,我们沿湖往东,路过一片树林,枝头结满了扁圆的柿子,柿子已经长成但是还没成熟,树下的草地中,零星掉落有青果,这些青果捡回去,放个三五天,应该会红会熟,可食。</p><p class="ql-block">走出树林,是一座小山,山顶平台上,矗立有一座聂耳拉琴的铜像,几个游人在平台上观览,拍照,山下,一道两三米宽的栈桥跨过湖面延伸至对岸的广场,广场呈圆形,广场上的装饰,与桥上用红色砖石铺就的几条红线,组成一把巨大的小提琴,广场外,是聂耳纪念馆和大剧院。</p><p class="ql-block">一个游客问我地面上那把小提琴在哪,我指着山下的栈桥说那不是,几个游人听说再看,然后说还真是,一个个纷纷拍照,下山,踏琴。</p><p class="ql-block">走出园区,看看时间还早,再去柴家大山,山顶有个观景台,可以观看玉溪街景,天气又阴沉下来,接着开始下雨,到了柴家大山一看,路边有条又窄又陡的车道,问一个大妈,大妈说汽车到不了山顶,但是还得走一段梯步,老婆一听要爬山,直说下雨就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