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难得糊涂”杂谈</b></p><p class="ql-block"><b> 卓 然</b></p><p class="ql-block"><b> 2025年10月8日</b></p> <p class="ql-block"><b> 清代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文学家郑板桥老先生一生留下了“两句四字”至理名言:一个是“难得糊涂”,另一个就是“吃亏是福”。他说得好极了: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而“难得糊涂”,则说明一个人精明或清醒到了极致。其实,难得糊涂也是一种聪明,更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人,如果太过较真,会心事太重,负累太多,甚至会作茧自缚,然而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酿造出来的人生悲剧,都是源于自己精明过分或清醒过度而为之。</b></p> <p class="ql-block"><b> 有一年,郑板桥到山东莱州云峰山观摩郑公碑,晚间借宿在山下一老儒家中,老儒自称糊涂老人,言谈举止,高雅不凡,两人交谈十分投机。老人家中有一块特大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郑板桥看了大为赞赏。</b></p> <p class="ql-block"><b> 老人请郑板桥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砚台背面,郑板桥感到糊涂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并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砚台有方桌大小,还有很大一块余空,郑板桥也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老人没加推辞,随手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石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b></p> <p class="ql-block"><b> 写罢也盖了方印,印文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看后,知是一位情操高雅的退隐官员,顿生敬仰之意。</b></p> <p class="ql-block"><b> 郑板桥见砚台还有空隙,便又提笔补写了一段文字:“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b></p> <p class="ql-block"><b> 呜呼!人生难得糊涂啊,该装糊涂的时候,郑板桥和这位老人却难得糊涂!</b></p> <p class="ql-block"><b> 嗟呼,人世间有很多悲剧都是源于“难得糊涂”而为之,要是能在悲剧发生之前,自己糊涂一点儿,须绕人处且饶人,那该多好啊!这样既给了别人的台阶,也给自己留出了退路。 这种方法被书画家们称做“留白”。</b></p> <p class="ql-block"><b> 人生难得糊涂,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更是一种心灵的修行!</b></p> <p class="ql-block"><b> 我选择糊涂,不是我真的糊涂,只是不愿计较,从而大度应对,难得糊涂,笑看世态!</b></p> <p class="ql-block"><b> 唯其如此,我的糊涂观:大事上清楚,小事上糊涂;根本问题清楚,枝节问题糊涂;原则问题清楚,生活小节糊涂;法律问题清楚,人际交往糊涂。 </b></p> <p class="ql-block"><b> 噫嘻!人生,需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为人处世,最为难得的,不是精明圆滑,而是难得糊涂!</b></p> <p class="ql-block"><b> 亲们,要是难得糊涂的话,那就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随遇而安吧!</b></p> <p class="ql-block"><b> 我的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经历和阅历告诉我:人生最难的一件事,就是做人难得糊涂,因此,我主张两全其美之法:既要糊,但不能涂,不卑不亢,芳兰竟体,或不矜不伐最妙;做事,既要大智,又要若愚,但不能蠢;处世,既要假痴,也要不癫,但更不能笨。</b></p> <p class="ql-block"><b> 人生一世,大都做人难得糊涂,其实,假装糊涂也是一种智慧。</b></p> <p class="ql-block"><b>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人生苦短,何必吹毛求疵,不如难得糊涂。</b></p> <p class="ql-block"><b> 抱朴守拙,难得糊涂。老子说,“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意为抱朴守拙。朴为天性,拙为智慧。朴拙者最初给人的印象,或许是木讷,是愚钝,久与处之,则使人愈见其身上的真善美,若金子久埋沙尘之中,一旦为人发现,刮垢磨光,愈见其光辉。</b></p> <p class="ql-block"><b> 曾国藩说:“一味浑厚,绝不发露。”与其处世圆滑,不如保持自然质朴;与其张显才智,不如难得糊涂!</b></p> <p class="ql-block"><b> 亲们,我观察并发现:现如今有很多人把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装成金裱后放在自己的大堂上,显摆自己很有思想,很另类。您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b></p> <p class="ql-block"><b> 我觉得,挂这幅字的主人的意思无非是想说,他太聪明呀,太聪明!可这世道太混浊,容不得象他这样的聪明人。他多么希望自己糊涂一点,安然高卧度人生啊!</b></p> <p class="ql-block"><b> 其实,挂这幅字的主人,有许多确实是极有品味的,但也有的人,可能不是难得糊涂,而是真糊涂啊!</b></p> <p class="ql-block"><b> 人,有时需要心如明镜的通透,但更多的时候,还要有一些大智若愚的睿智。如果活得太通透了,就会固执地想在无能为力的事情上做出改变。这样活着,心就一定会很累。所以,人生难得糊涂,不钻牛角尖,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b></p> <p class="ql-block"><b> 如果太过清醒了,就会让人觉得世态凉薄;要是太过糊涂了,又会让人觉得浅薄迷离。所以,人生要“难得糊涂”,该清醒时,则务必清醒;该糊涂时,则一定得糊涂。</b></p> <p class="ql-block"><b> 走过人生沧桑半世路,我豁然明白三件事:一是人生不必活得太清醒,事情不必看得太透明,否则,既难为了别人,又困扰了自己,难得糊涂方为真;二是知足常乐,傻傻地挺好,难得糊涂,人生才能富足;三是只有放下过去,才能举起未来。所有这些不是我不懂,而是我不想懂,因为越简单就越快乐!</b></p> <p class="ql-block"><b> 嗟呼!孔子发现了糊涂,取名中庸;老子发现了糊涂,取名无为;庄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逍遥;墨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非攻;如来发现了糊涂,取名忘我;郑板桥发现了糊涂,取名难得糊涂;我发现了糊涂,取名大智若愚;美女发现了糊涂,取名忽悠,而且最难!</b></p> <p class="ql-block"><b> 作者简介:卓 然,笔名,本名王德广,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经济法学硕士、研究员、教授、硕士生导师,高等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