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背景 <p class="ql-block">园所自主游戏材料趋于固化,因此我们组织教研,将户外游戏材料重新布置规划,以支持幼儿游戏创新。在材料调整后,大一班的孩子们这两天忽略了主材滚筒和轮胎,转而对规则游戏材料兴趣颇高,班内教师没有强调必须玩主材,而是根据幼儿兴趣决定让孩子们自由探索一段时间,观察后再做分析与支持。我的游戏观察在此背景下展开,源于一次简单的垒高游戏。</p> <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2025年9月</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户外自主游戏平衡区</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大一班梓宸、正正、铭铭等</p><p class="ql-block">观察教师:杨玉霞</p><p class="ql-block">观察目的:观察区域材料调整后幼儿的游戏状态及幼儿与材料互动情况。</p> 9月17日 <p class="ql-block">我值完班观察幼儿游戏时,孩子们已经开始了pvc管垒高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正正用pvc管一层一层垒高到了一定高度,管子旁边垒高了五块太阳砖,但太阳砖垒的有点杂乱。</p><p class="ql-block">他拿来新的一块<span style="font-size:18px;">pvc管想</span>踩在太阳砖上继续将pvc管进行垒高。再一只脚站上去之后,他迅速地扯掉了一块太阳砖,又调整了太阳砖的摆放,使其上下尽量对齐,然后尝试站上太阳砖。</p><p class="ql-block">在安稳的站好后,他尝试一只手将手中的pvc管摞到最高处,我看到他的动作很慢,先将管子的一边对齐,然后轻轻地放下整个管子,成功后看我一眼,然后跳下了太阳砖,跳下的过程中太阳砖有点倾斜,碰到了垒高的pvc管,但撞击力度不大,<span style="font-size:18px;">pvc管没有倒塌,他蹦跳了一下,难以掩饰内心的高兴。</span></p><p class="ql-block">成功后,他再次拿来新的pvc管,太阳砖叠放的依旧不整齐,所以他在站上去的时候明显感觉出了晃动,我看到他很慢很慢的一点一点站起身,抬头看了一眼垒的很高的pvc管后,转身跳了下来,跳下的过程中太阳砖倒塌,砸倒了高高的pvc管。正正就去玩其他游戏了。</p> <p class="ql-block">正正的游戏吸引了梓宸小朋友。</p> 梓宸的第一次垒高 <p class="ql-block">梓宸快速的一块一块的垒高,很快高度就高的够不到了。与正正不同的是,梓宸选择向在一旁观察游戏的园长发起求助。</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在幼儿负责到处寻找pvc管,园长负责摆放的分工下,pvc管又高出五截,每次摆放成功后,梓宸都会拍手跳高,发出“耶耶耶”的欢呼。</p><p class="ql-block">这个过程中文豪拿着塑料棒表现出想击打pvc管的动作,梓宸第一时间发现并用行动和语言阻止。</p><p class="ql-block">游戏一直摆放到最后,园长也够不到了。梓宸便一直守候在pvc管周围保护。</p> <p class="ql-block">文豪小朋友靠近的时候,他说:“哎,哎,你干嘛?你靠这么近干嘛?我打你。”但是我发现,梓宸虽然嘴上说着严肃的话,但是表情却是轻松愉悦的,文豪每次表现出击打pvc管时,塑料棒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而且每次塑料棒都不会接触到pvc管,我不禁思考,这是不是也是幼儿游戏中的一环呢?</p> <p class="ql-block">后来梓宸还发起小伙伴的帮助,他对洛洛小朋友说:“常嘉洛,你在这守着,别让他(文豪)弄坏了,你是保安,你在这里守着,他干坏事,你立马叫我哈!听到了吗?”</p><p class="ql-block">家洛也负责地拿起塑料棒担任“保安”的职责。</p> <p class="ql-block">在组织幼儿上厕所时,梓宸向我发起求助,想让我帮忙看好pvc管,别让其他小朋友碰倒,但我需要协助老师带他们如厕,所以我们一致同意把这项保护<span style="font-size:18px;">pvc管的任务交给了园长。</span></p> <p class="ql-block">如厕后,在楼梯间梓宸看到园长在办公室办公,转身对我说:“坏了,园长爷爷回来了。”</p><p class="ql-block">我:“你担心什么?”</p><p class="ql-block">梓宸:“我害怕那个(pvc管)被干趴下。”</p><p class="ql-block">果不其然,<span style="font-size:18px;">pvc管倒塌了,但我们不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梓宸一边大喊着,是谁,是谁弄倒的!一边又重新开始垒高。</span></p> 梓宸的第二次垒高 <p class="ql-block">这次,更多的小朋友加入到游戏中来。</p><p class="ql-block">垒高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相对简单。在垒到一定高度时,我看到了不同小朋友的不同游戏表现。</p><p class="ql-block">在垒高的过程中,果果心思细腻,发现pvc管上下不对齐时,他会细致调整。整个垒高过程中,果果摆放时都很慢很轻。培培则是快速摆放。</p><p class="ql-block">培培拿来两个小号的pvc管想继续摆放时,她的身高已经不够了,她选择伸长胳膊、踮起脚尖两种方式尝试摆放,但都失败了。</p><p class="ql-block">果果一边说我来,一边接过培培手中的小pvc管继续摆放。他悬空着比划了一会,可能是发现管子小,撤下去以后思考了一下又将小pvc管放在大pvc管中间,小管霹雳乓啷的掉了下去,果果说:“摔到一楼了!”</p><p class="ql-block">同时培培搬来平头标志筒,尝试站在上边继续摆放。但pvc管倒塌了。</p> 梓宸的第三次垒高 <p class="ql-block">再次垒高。</p><p class="ql-block">小朋友们这次分工比较明确,我看到培培一直站在平头标志筒负责摆放,梓宸和果果则负责捡来散落各处的pvc管。</p><p class="ql-block">梓宸看着散落在周围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pvc管,大喊着:“快看,还有三根,还有三根,还有三个!”果果大叫着:“还有两个!”</span></p> <p class="ql-block">如下图。</p><p class="ql-block">红色圈内是梓宸口中的三个pvc管,蓝色方框内是果果口中的两个pvc管,四周还散落着小号pvc管,在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已经自动排除了小号的pvc管,他俩口中的五个pvc管都是垒高游戏能用上的。</p><p class="ql-block">地上一共五个大号pvc管,梓宸为什么先说有三个呢?这是我不理解的地方,也是我认为的一个教育契机。</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游戏中梓宸突然转身对我说:“你看,还是倒了,好像不是小朋友弄的,好像是风吹的,你看今天风这么大!”</p><p class="ql-block">他说这句话时,已经距离刚才如厕后pvc管倒塌大约30分钟的时间了,他在游戏过程中发现pvc管有时也会无缘无故的倒塌,所以延伸出对于刚才倒塌的经验,有可能不是小朋友碰的,有可能是风。</p> 梓宸的第四次垒高 <p class="ql-block">第四次垒高,正正又加入了。还是一层一层垒高。</p><p class="ql-block">我看到梓宸在垒高的过程中还会关注pvc管的上下对齐度,他会用双手一左一右轻轻地让管子对齐。</p><p class="ql-block">梓宸在踮着脚摆放pvc管时,由于高度不够,力气有点偏,所以碰倒了一部分<span style="font-size:18px;">pvc管,梓宸捂住耳朵回头看我,这时正正安慰到:“没事,没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正取来平头标志筒站在上面继续垒高,孩子们也自发的找来</span>pvc管递给正正。</p><p class="ql-block">正正突然大喊道:“别再搭了,我知道他怎么倒的了,这里有缝。”</p><p class="ql-block">梓宸一边附和:“对呀!”一边摆正pvc管的位置。他发现下面还有缝隙,又说着这里也有,随即又调整了一番。</p><p class="ql-block">继续垒高的过程中,正正站在平头标志筒上也够不到了,他提出让梓宸站上去摆放,并且告诉梓宸自己够不到了,梓宸则提出将两个标志筒摞起来,这样正正就能够到了,但是还没实践,pvc管倒塌了。</p> 教师分析与思考 <p class="ql-block">关于正正:</p><p class="ql-block">正正的游戏属于自主建构游戏,整个过程完全由他自己发起、规划、调整和解决问题。他的游戏看似只是简单的垒高,但他从始至终围绕着“如何利用PVC管和太阳砖搭建一个稳定的高楼”这一核心目标持续进行游戏。</p><p class="ql-block">正正的行为发展分析:</p><p class="ql-block">1. 问题解决能力:游戏中遇到的“站不稳”“管子难对齐”“太阳砖倒塌”等问题,都是正正独立发现并尝试解决。他没有寻求帮助,而是通过调整材料摆放、调整自身动作来解决,展现了良好的自主性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2. 精细动作与身体协调的发展:正正单手将PVC管对齐一边并轻放到高处的动作,需要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控制;在晃动的太阳砖上缓慢站起身,比较考验他的平衡能力和大肌肉群控制能力,这些动作正正都完成的比较好,说明他的精细动作与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不错。</p><p class="ql-block">3. 情绪管理与自我调节:第一次搭建成功后,他蹦跳着表达喜悦,体验成功的快感;第二次搭建失败、作品倒塌后,他能平静地转移注意力去玩其他游戏,说明他具备一定的情绪调节能力,没有因失败而产生负面情绪或放弃游戏。</p> <p class="ql-block">关于梓宸:</p><p class="ql-block">整体来看,梓宸的四次PVC管垒高游戏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垒高,随着其他小朋友的加入和遇到的问题,这四次垒高存在不同的游戏内容。</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游戏内容围绕垒高进行,当自身能力不足时,他主动向园长求助。游戏后半段当发现有人想搞破坏,梓宸利用“保安”的角色衍生出了守护的角色游戏,游戏情节变的丰富。</p><p class="ql-block">第二次和第三次游戏则是多人分工的集体建构。果果和培培等小朋友加入后,游戏形成明确的分工合作,梓宸和果果负责收集材料,培培负责站在高处摆放。此时的游戏则从个人搭建游戏转变为集体搭建游戏。</p><p class="ql-block">第四次游戏中有一段内容则出现聚焦“倒塌原因”的探究式搭建。正正提出“有缝”所以会倒塌的提示后,梓宸立刻附和并参与调整,游戏内容也从单纯的垒高搭建转变为“为什么倒塌”的问题研究。</p> <p class="ql-block">梓宸的行为发展分析</p><p class="ql-block">1. 社会交往与组织能力:梓宸在游戏中的这项特征突出明显,善于组织和沟通,在身高不够时能积极大胆的寻求园长的帮助,对小伙伴则是直接分配角色(保安),体现了游戏组织和沟通能力。</p><p class="ql-block">2. 问题解决能力及策略转换:面对“够不到”的问题时,最初他选择求助他人,到最后有一次他提议摞起两个标志筒,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依赖他人帮助转向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步提升。</p><p class="ql-block">3. 情绪管理能力:当文豪做出“破坏”pvc管的动作时,梓宸大声呵斥并用动作阻拦,嘴上说着严厉的话,表情却是轻松游戏的状态;第一次pvc管倒塌时,他没有责怪园长没有看顾好,只是焦急地大喊谁干的,随后便开始重建,从以上两方面可见他情绪调节能力较强。</p><p class="ql-block">4.经验迁移能力:第一次作品倒塌时,他表现出焦急(大喊“是谁弄的”),但在第四次游戏中,他能通过多次倒塌积累总结经验并将经验迁移,提出“风太大给吹倒了”的猜想,说明他具备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是需要时间。</p> <p class="ql-block">游戏中的教育契机</p><p class="ql-block">1.数学认知的了解和渗透:第三次游戏中,梓宸说“还有三根”而实际是五根大号PVC管,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应该能熟练掌握十以内数的点数,我不理解他为什么说三根,这是一个了解梓宸数学认知能力的切入点。</p><p class="ql-block">2.科学探究的引导:针对孩子们对“倒塌原因”的猜测(风、有缝)可进一步进行讨论支持。</p> 9月18日 <p class="ql-block">今天,铭铭独自利用篮球和pvc管搭建巨型冰激凌。冰激凌造型以平头标志筒为底座,一层篮球,一层<span style="font-size:18px;">pvc管的规律摆放。</span></p><p class="ql-block">梓宸想利用呼啦圈套圈,铭铭拒绝,梓宸又灵活的说:“我来吃冰激凌。”但铭铭专注于自己冰激凌的搭建,并没有理睬。</p><p class="ql-block">冰激凌越来越高时,铭铭站在两个平头标志筒上准备再摆放一层篮球。梓宸拿过篮球想要帮忙,但正正大喊道:“你这太矮了,这样会倒塌的!”</p><p class="ql-block">梓宸则相信自己的能力,说:“我真能够到!”说着便摆放篮球。</p><p class="ql-block">两人争抢着我来我来,铭铭着急的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p><p class="ql-block">梓宸:“我自己做,我给你做!”</p><p class="ql-block">不出意外,冰激凌出现了倒塌。</p><p class="ql-block">铭铭情绪激动地说:“倒了吧,我说我来我来,你非不听!”</p><p class="ql-block">梓宸笑着一直捡回散落的篮球和pvc管。</p> <p class="ql-block">刚才的事情直接影响了铭铭的心情,所以梓宸在协助铭铭重新搭建的过程中,铭铭比较抗拒,一直用语言表达排斥。于是梓宸在旁边玩了一会呼啦圈后离开了,留下铭铭自己继续搭建。</p><p class="ql-block">在成功搭建了七层后,铭铭开心的蹦跳着:“耶,成功了!”随后他数了数冰激凌的层数,大喊:“七层!”</p><p class="ql-block">而后他又选择摆放一层pvc管,但过程中冰激凌倒塌了。</p> <p class="ql-block">铭铭自己再次重新搭建,这次很顺畅,很快就搭建出了八层冰激凌。</p><p class="ql-block">从他蹦跳的动作和喜悦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对于成功搭建后的愉快感受。</p> <p class="ql-block">随后,铭铭又更换了搭建底座的形式,将两个平头标志筒叠高后再开始冰激凌制作。</p> <p class="ql-block">最终的成品。</p> 9月22日 <p class="ql-block">中间周末放假,加上下雨天影响,游戏观察在22日才继续。</p><p class="ql-block">铭铭还是利用篮球、平头标志筒和pvc管进行搭建垒高。</p><p class="ql-block">这次的形式又有变化,没有规律。</p> <p class="ql-block">第一种</p> <p class="ql-block">第二种</p> <p class="ql-block">与铭铭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更换冰激凌造型的原因是,原来那种经常容易倒,所以换成了矮冰激凌。搭建好后,铭铭便开始了售卖冰激凌的情景游戏。</p> <p class="ql-block">玩了一会又下雨了,游戏暂停。</p> 教师分析与思考 <p class="ql-block">铭铭的“巨型冰激凌”搭建游戏是一场从“搭建冰激凌”到“售卖冰激凌”角色游戏的发展式游戏。</p><p class="ql-block">1. 最初建构时,铭铭确定了“平头标志筒为底座,一层篮球、一层PVC管”的固定搭建规律。后来多次倒塌后,铭铭改为“矮冰激凌”建构,原因是矮冰激凌不会倒塌,这个过程中,可能不是游戏的简化,而是铭铭积累实践经验后对游戏内容的调整。</p><p class="ql-block">2. 当“矮冰激凌”搭建完成后,铭铭自然地引入了“售卖”情节。这标志着游戏从单纯的建构延伸为包含角色扮演和社会交往的“情景游戏”,游戏的社会性和趣味性都得到了提升。</p> <p class="ql-block">铭铭与梓宸的矛盾中的行为分析</p><p class="ql-block">铭铭和梓宸的矛盾互动是本次游戏中值得分析的观察点,过程清晰展现了不同性格幼儿在社会性交往中的碰撞与成长。</p><p class="ql-block">1. 铭铭:</p><p class="ql-block">强烈的自主意识:从拒绝梓宸用呼啦圈套圈,到大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再到重建时抗拒梓宸的加入,都表明铭铭在游戏中有着极强的掌控欲和自主需求,他希望作品完全由自己完成。(通过零碎的其他视频也能看出这一点,铭铭不太喜欢他人加入其游戏)。</p><p class="ql-block">情绪外显且真实:作品倒塌后,铭铭直接表情痛苦的指责梓宸;成功后,又通过蹦跳和大喊来显示自己的喜悦。</p><p class="ql-block">问题解决与反思的能力:经历两次倒塌后,他没有放弃,而是通过更换底座(叠高标志筒)、改变造型(做矮冰激凌)来解决“易倒塌”的问题,展现了良好的问题解决和经验迁移能力。</p><p class="ql-block">2. 梓宸:</p><p class="ql-block">社交能力再体现:梓宸被铭铭拒绝套圈后,立刻转换角色说“我来吃冰激凌”尝试加入游戏;被拒绝帮忙后,又改口“我给你做”。这种快速的角色转换,显示他有强烈的参与游戏的意愿和灵活的社交技巧。</p><p class="ql-block">情绪调节能力较好:在帮忙却发生倒塌时,梓宸被铭铭指责和抗拒,但梓宸始终保持积极态度,笑着捡材料、在一旁等待时机,最后坦然离开。这与他之前游戏中展现的情绪管理能力相对一致。</p> <p class="ql-block">游戏中的教育契机:</p><p class="ql-block">铭铭在游戏中学习如何表达拒绝和坚持自我,梓宸则在学习如何应对拒绝和保持积极心态。这是幼儿学习社交规则中必经的过程。但同时我又在思考,铭铭这种强烈的自主意识会不会给他的同伴交往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观察中我也发现,铭铭比较喜欢独自游戏,其他小朋友想加入或动他的游戏材料时,他会表现出明显的抗拒。需不需要介入呢?</p> 其他零碎镜头 <p class="ql-block">由于近期秋雨缠绵,加上培训教研任务,后续跟进观察减少,只能碎片化记录。</p> <p class="ql-block">冰激凌售卖店</p> <p class="ql-block">用长棍担着冰激凌售卖</p> <p class="ql-block">pvc管是热牛奶</p> <p class="ql-block">另一种形式的垒高</p> <p class="ql-block">垃圾场</p> <p class="ql-block">同伴行为模仿后的冰激凌垒高</p> 教师支持与指导整体反思 <p class="ql-block">现有支持的亮点:</p><p class="ql-block">1.充分的自主空间:教师始终以“观察者”身份为主,未干预幼儿的游戏决策(如梓宸求助时,我没有阻止园长帮忙;铭铭拒绝梓宸时,我没有强迫分享),保障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p><p class="ql-block">2. 及时的情感回应:当梓宸担心PVC管倒塌时,我通过提问“你担心什么”引导其表达担忧情绪,体现了我对幼儿心理需求的关注。</p><p class="ql-block">优化改进的支持方向:</p><p class="ql-block">1.问题探究的深度引导:幼儿对“倒塌原因”的探究(风、有缝、管子不对齐)停留在表面观察。我也并未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谈话,错失了将问题转为深度探究的机会。</p><p class="ql-block">2.社会性冲突的适度介入:铭铭与梓宸的冲突(争抢帮忙)是宝贵的社交学习契机。我在担忧中没有进行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后期如果在铭铭的游戏中再出现类似情景,我可以利用一对一倾听的方式引导两人理解彼此的需求,学习更温和的拒绝与加入游戏的方式。</p><p class="ql-block">3.游戏材料的组合使用:调整户外游戏材料后,大一班的小朋友多数游戏都脱离了主材,转而对篮球、pvc管、呼啦圈等辅助材料兴趣高涨。起初考虑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但长时间忽略主材总觉不妥,所以下一步考虑支持幼儿游戏主材与辅材的结合游戏。</p> <p class="ql-block">编辑:杨玉霞</p><p class="ql-block">审核:杜方勇</p><p class="ql-block">单位:尹集镇中心幼儿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