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度 </p><p class="ql-block"> 刘继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手里的杯子,水满了,再倒,便要溢出来。这是连孩子都懂的道理。可我们这些大人,为何总想着要一直倒下去呢?</p><p class="ql-block"> 工作,总想做得更多,恨不得一身兼起数职,将日程的每一寸缝隙都填满;能力,总想磨得最快,在人群里要最耀眼,在事头上要最锋利;财富,总想积得更厚,从一斗盼一石,从满仓盼满园。我们攥着、磨着、积着,仿佛这人生,便是一场无止境的加法。</p><p class="ql-block"> 然而,老子只淡淡地问了一句:“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已经满了,为什么不停下?那强持着的、满溢出来的,不是荣耀,是负担;不是力量,是倾覆的开始。你看那秋风中的稻穗,饱满的总是谦卑地垂着头,而那空瘪的稗草,才终日昂首向天。这其中的道理,天地万物都懂,唯有人,常常忘记。</p><p class="ql-block"> 锋芒,是能伤人的。一把刀,磨得极锐,寒光凛凛,自然无坚不摧。可正因它太锐,也最易崩出口子,甚至折断。一个人,处处要强,事事争先,像总绷紧的弓弦,固然能箭无虚发,可久之呢?弦会断。那强撑起来的气势,能保几时?身边的花草,可还能在你这般“强光”下安然生长?怕是终要落得个“身边寸草不生”的孤寂。“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这话,是说给刀听的,更是说给世上所有聪明人、能干人听的。</p><p class="ql-block"> 金玉满堂,是何等光耀的景象。可这世间,可有能永远守住的库藏?财富如流水,今日在你瓮中,明日便可能奔向他处。我们前半生,用性命去换那满堂的金玉,仿佛它们是世间最坚实的依靠;到了后半生,往往又要耗尽这些金玉,去换回一具千疮百孔的躯体。这其中的得失,竟像一场辛辣的讽刺。那些在风浪中倾覆的,有多少是起初贪恋“再多一点”的侥幸,而忘了“满则溢”的古老训诫?“莫之能守”,四个字,道尽了所有繁华背后的虚妄。</p><p class="ql-block"> 于是,问题便来了。我们辛苦追求,难道错了么?</p><p class="ql-block"> 并非错了,是“过度”了。老子并非教我们清贫、无用与退缩。他指的,是一条“中道”。是那杯将满未满时的知足,是那把锋利却懂得藏鞘的智慧,是那座虽不盈满却能安稳度日的家园。他的哲学,是“适度”的哲学。宇宙大道,本是平衡。日升则必落,月圆则必缺,四季轮回,从不为谁停留。人若逆此道而行,偏要求一个“满而不溢,锐而不折,富而不失”的永恒,便是与天地之力抗衡,岂有不败之理?</p><p class="ql-block"> 那么,路在何方?</p><p class="ql-block"> 答案,或许就在那最后的几个字里:“功遂身退,天之道也。”</p><p class="ql-block"> 事做成了,功业立了,便该学着收敛,学着后退一步。这不是失败,而是更大的成功——一种符合了天道的成功。太阳完成了普照白昼的功业,便悄然退下,将天空让给星辰与月色,于是才有了昼夜交替的和谐。</p><p class="ql-block"> 在职场,功成不居,不贪恋那个超出自己能力与心性的高位,方能守住立身的根本。在投资,目标既达,便安然收手,不贪恋峰顶的最后一分风光,方能避开深渊的吞噬。在人际,事了则拂衣去,不将功劳尽揽于身,懂得分享与退让,情谊方能绵长。</p><p class="ql-block"> 这“退”,不是消失,而是转化,是涵养,是蓄力。是为下一次的“进”,留出宽阔的余地。</p><p class="ql-block"> 人生在世,不是一场非要冲到极致的冲刺。它更像一场寻“度”的修行。持而有度,不使盈满;锐而有度,以保长久;富而有度,方能守静;功成有度,身退以合天道。</p><p class="ql-block"> 执着的加法,带来的是负累与危险。而懂得做减法的人生,或许,才真正拥有了那份宽阔与从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