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三记:于寒凉人间,拾捡星子般的暖

闲鱼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9年保定的深秋,风是淬了冰的刀,刮过市一中心医院住院部的长廊时,连空气都带着颤栗。我躺在靠窗的病床上,左手腕缠着雪白的胶布,输液管里的药液一滴滴砸进血管,凉得像要渗进骨头缝里。诊断书被我折在枕下,“甲状腺功能亢进”六个字,比窗外的霜雪更让人心头发冷——那时我才知道,原来连身体里的激素,都能像被生活逼疯的自己一样,失控地狂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白天的病房还算热闹,护士换药的脚步声、病友低声的交谈声、仪器规律的滴答声,织成一张稀薄的网,勉强兜住我摇摇欲坠的情绪。可一到夜里,这张网就破了。病房的灯被调至最暗,只剩走廊的夜灯透过门缝,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冷光。我睁着眼睛看天花板,看灯管上积着的薄薄一层灰,听自己的心脏在胸腔里“咚咚”地跳,像一面被敲乱了节奏的鼓。那跳动里没有鲜活的力道,只有密密麻麻的焦虑:体育器材室里还堆着没修好的篮球架篮网,后勤仓库的工具箱里躺着半截没拧完的螺丝,手机里躺着校长催着修补操场围栏的未读消息,下个月的房贷还没凑齐,更不敢想家里——父亲还在守着脑梗后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喂饭、擦身、翻背,连片刻喘息的时间都没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我总以为“连轴转”是体育老师兼后勤修补员的常态,是撑起“学校运转”与“家里生计”的必经之路。每天清晨,我跟着第一缕晨光走进校园,先去器材室检查篮球、跳绳,再去操场查看围栏是否松动;体育课上带着孩子们奔跑、跳跃,嗓子喊得沙哑;放学后别人都走了,我还拿着扳手、钳子修补破损的课桌椅,给生锈的体育器材刷漆。深夜回家时,楼道里的声控灯随着我的脚步亮了又灭,口袋里揣着的工具还带着金属的凉意。我像个被上了发条的陀螺,不停地转,以为只要再快一点、再扛一点,就能既守好学校的“小家”,又撑住家里的“大家”。可甲亢的心慌手抖缠上我时,我才猛然摔在病床上明白:我追着的从来不是责任,而是被生活抽打的狼狈。那些被我忽略的疲惫、被我压抑的疼痛,终究会在某个瞬间,以最残忍的方式将我拽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护士来量体温时,见我枕头湿了一片,轻声问:“想家人了?”我慌忙抹了把脸,笑着说“没有,就是有点冷”。其实我心里像压着块石头:父亲今年六十多了,照顾脑梗的母亲已经十几年,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熬药、喂饭,夜里要醒好几次帮母亲翻身,如今我又躺进医院,家里的重担就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我不敢给家里打电话,怕听到父亲沙哑的声音,更怕看到视频里母亲茫然的眼神——她认不出人了,却总在听到我的声音时,伸出枯瘦的手摸索,像在寻找小时候那个黏着她的孩子。出院那天,我自己拎着行李走出医院,深秋的梧桐叶落在肩头,脆得一捏就碎,像极了我那时的勇气。我以为这场“自生自灭”的病,是生活给我的最重一击,却不知命运的寒凉,还在后面等着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一年后的盛夏,涞水县医院的病房里,吊扇有气无力地转着,吹来的风裹着热浪,黏腻地贴在皮肤上。急性肠胃炎发作时,我正在操场修补断裂的单杠链条,手里的扳手还没放下,胃里突然翻江倒海的疼,像有无数根针在扎,冷汗瞬间浸透了工装。我扶着单杠蹲下来,眼前一阵阵发黑,想给父亲打个电话,手指却抖得按不准号码——我知道,他此刻肯定在给母亲擦身,根本走不开。最后还是路过的同事把我送到医院,医生皱着眉说“再晚来一步,就要脱水休克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我躺在病床上,胃里的绞痛一阵紧过一阵,连呼吸都要小心翼翼。床头柜上的手机亮了又暗,校长问单杠修补进度的消息、同事代问体育器材清点的消息,像潮水一样涌来。我闭着眼,突然觉得很可笑:我拼尽全力想守好学校的器材、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想替父亲分担家里的压力,可到头来,一场病就能把我打回原形,连一句“我撑不住了”都不敢说出口。夜里,病房里静得能听到自己的肠鸣声,我想起小时候,母亲还没生病时,会在我运动完递上一杯凉白开,父亲会笑着拍我的肩膀说“小伙子有劲儿”。可现在,母亲卧病在床,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父亲的背越来越驼,手上布满了照顾母亲时磨出的茧子,他们的爱,都藏在“我能行”的硬撑里,藏在“你别担心”的安慰里,却再也没办法像小时候那样,稳稳地接住我的脆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住院第三天,邻居张婶来了。她手里拎着一个保温桶,是父亲托她带来的:“你爸说你胃不好,让我熬了点小米粥,放了点山药。他走不开,你妈今天上午有点闹,他得守着。”掀开保温桶,温热的粥香飘出来,我拿起勺子喝了一口,绵密的粥滑过喉咙,暖了胃,也烫红了眼。张婶叹着气说:“你爸这几天没睡好,夜里要照顾你妈,白天还得惦记你,昨天给你妈喂饭时,自己都差点栽倒。”她从口袋里掏出一沓叠得整整齐齐的钱,塞到我手里:“这是你爸让我带来的,他说不够再跟他说,别委屈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我攥着那沓带着父亲体温的钱,指腹蹭过他手上磨出的老茧留下的痕迹,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这钱里,藏着父亲无数个不眠的夜晚,藏着他给母亲擦身、喂药的辛苦,藏着他对我无声的牵挂。原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场带着枷锁的奔跑:我在学校里扛着器材、握着扳手,父亲在家里守着病床上的母亲、操持着琐碎的家务,我们都在为了“活下去”拼尽全力,却在不经意间,把最珍贵的陪伴,熬成了“等我有空”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本以为肠胃炎痊愈后,生活能稍微缓口气,可腰间盘突出的到来,还是给了我沉重一击。这次住进涞水中医院,病房里飘着浓郁的中药味,苦涩的气息钻进鼻腔,让人忍不住皱眉头。医生拿着片子说“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必须卧床休息,不能再扛重物、久站久坐了”,我盯着片子上那根变了形的腰椎,突然就红了眼——我靠扛着体育器材上课,靠握着扳手修补桌椅,靠站在操场上传授动作要领,可我的腰,已经撑不起这份“双重责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每天的针灸和理疗成了必修课。理疗室的床很硬,银针扎进腰部穴位时,疼得我浑身发抖,可我不敢喊出声,因为旁边床的大叔,每次扎针时都咬着牙不吭一声。他是个菜农,为了给生病的老伴凑医药费,每天天不亮就去地里摘菜,这次腰病发作,是儿子硬把他从菜地里拉来的。“老伴还在家等着我喂药,我停一天,她就少一顿踏实饭。”他说话时,额头上渗着冷汗,却还是挤出一丝笑:“没事,忍忍就过去了,咱庄稼人,皮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我看着他,突然就想起了父亲。父亲照顾母亲的这十几年,腰早就落下了毛病,却从来没说过一句疼,只是在夜里给母亲翻身时,会忍不住哼一声。他们这代人,好像都把“忍”刻进了骨子里,把“疼”藏进了笑容里,不是不脆弱,是不敢脆弱;不是不怕疼,是不能怕疼——因为他们身后,站着需要依靠的人。理疗结束后,我躺在病床上,看着窗外的梧桐树。树叶从翠绿变成深绿,又慢慢染上金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的腰渐渐好了些,可心里的寒凉,却好像更重了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有天夜里,我疼得睡不着,拿出手机翻相册,看到去年和学生们一起参加运动会的照片。照片里,孩子们举着“加油”的牌子,我扛着跳高横杆,笑得一脸灿烂。那时我们一起在跑道上冲刺,一起为队友呐喊,可现在,连站在操场边给他们加油,都成了一种奢望。我给体育组的同事发了条消息:“替我盯着点器材室的篮球,别让孩子们玩坏了没的用,等我回去,还带他们练跳绳。”没过多久,同事回复了:“你放心养病!器材我都检查过了,孩子们还问你啥时候回去呢,说想跟你一起上体育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看着那条消息,我的眼泪又掉了下来。原来在这个冰冷的世界里,总有一些温暖的瞬间,像星星一样,在黑暗里闪着光。那些我们以为的“自生自灭”,其实从来都不是真的孤独——父亲会在照顾完母亲的间隙,偷偷给我发消息问“疼不疼”;张婶会每天给我送来父亲叮嘱的饭菜;同事会帮我守着器材室、代上每一节体育课;学生们会在日记里写下“体育老师快好起来,我们还想跟你一起跑步”。这些细碎的温暖,像一缕缕阳光,穿过生活的裂隙,照进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三次住院,三次与“孤独”对抗,我终于明白:生活的寒凉,从来不是为了击垮我们,而是为了让我们看清,那些藏在“忙碌”背后的爱,那些藏在“无奈”深处的牵挂,才是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力量。我或许会为了钱发愁,会为了学校的后勤和体育课疲惫,会在生病时因没人照顾而无助,可只要想起父亲硬撑着的背影,想起张婶送来的热粥,想起学生们稚嫩的期盼,就会觉得,再难的日子,也能扛过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出院那天,天很蓝,云很轻,阳光洒在身上,暖融融的。我慢慢走在医院的小路上,看着路边的小花努力地绽放,看着来往的人们脸上带着希望的笑容,突然就释然了。或许我这个体育老师兼后勤修补员,就是在三尺讲台、一方操场与家庭重担里独自撑伞的人,可只要我记得,在伞的另一边,总有人在为我守候,总有人在偷偷爱着我,那么,再冰冷的日子,也会慢慢变得温暖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生活或许有很多不完美,有很多寒凉,可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暖,那些刻在心底的爱,就像黑夜里的星子,指引着我,在教书育人、修补守护的路上,在疲于奔命的途中,一步步走向光。而我,也终将在这场与生活的对抗中,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在寒凉人间,守护好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为了父亲,为了学生,也为了那个在风雨里从未停下脚步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