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22日,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已公示,88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顺利通过初评。多所非“双一流”高校也势头强劲,即将向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发起冲击!</p> <p class="ql-block">21所非“双一流”高校,冲国奖!</p><p class="ql-block">据统计,本次共有21所非“双一流”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牵头完成的26个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科技奖初评。其中,4项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奖初评,5项通过国家技术发明奖初评,17项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奖初评。</p><p class="ql-block">从通过初评项目数来看,首都医科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通过初评项目数量最多,各有3项;其次是深圳大学,有2项通过初评;昆明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18所高校各有1项通过初评。</p><p class="ql-block">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初评建议等级为特等奖的三所高校中,非“双一流”高校就占据了两席。首都医科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各有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初评建议等级为特等奖,展现不俗实力。</p> <p class="ql-block">力争国家奖,冲击“双一流”!</p><p class="ql-block">【学科发展水平数据监测平台】通过“双一流监测”功能对所有高校在建学科的“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和“大成果”等标志性指标以及学科点层次这一基础指标等共5项核心指标对全国高校学科进行监测。</p> <p class="ql-block">如浙江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双一流”核心指标达标均已达标。此次由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薛亚平教授牵头完成的项目“绿色手性农药先进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初评建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p><p class="ql-block">首都医科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燕山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双一流”核心指标达标率为4/5,多所高校在核心指标上仅缺大成果指标尚未达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