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雕塑园</p><p class="ql-block">国庆节期间,上网查询得知宛平城卢沟桥相距百余米,便决定前往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第一站参观抗战雕塑公园。</p> <p class="ql-block">雕塑公园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畔,与宛平城相邻,园内矗立38尊青铜雕塑,组成震撼心灵的雕塑群,再现“苦难·抗争·胜利”主题。</p> <p class="ql-block">前来参观写生的小朋友还真不少。</p> <p class="ql-block">宛平城</p><p class="ql-block">又称宛平县城,在雕塑公园北侧,卢沟桥东,与桥相距百余米,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称“拱北城”,清朝时期改称“拱极城”,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称“宛平城”,是明、清时期专用的军事卫城。</p><p class="ql-block">宛平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城池总面积约20公顷。城墙高7.18米。城墙基础为六层条石,墙身内部以黄土和碎石筑实,外面以城砖包砌,城墙顶上铺砌面砖三层。城墙四周外侧有垛口、瞭望孔、射眼,每垛口都有盖板。城有东、西两座城门,东门"顺治门”,并非清朝顺治皇帝之意,而是崇祯皇帝表达“顺治永昌”。 西门原称“永昌门”,清朝因回避李自成年号“永昌” 才改为"威严门”。宛平城是中国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仅设东西两座城门的卫城,同时也是七七事变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包含宛平城在内的卢沟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从顺治门进入后,看到道路两侧是琳琅满目的美食。这里俨然成了一条美食街。</p> <p class="ql-block">抗战纪念馆</p><p class="ql-block">穿过美食街,来到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的北面是抗战纪念馆,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100平方米,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肩负传播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开展和平教育的使命,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落成于1987年7月6日,同年7月7日该馆正式建成并对公众开放。据2025年8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该馆有藏品32506件(套),其中珍贵文物数225件(套),文物藏品以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各种历史文献和相关实物为主,收藏与日本自1874年侵略和占领台湾的历史相关的各类文物,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历史侧面,逐步形成了以“七七事变文物组群、重要抗战人士相关文物、抗战时期纸质文物、侵华日军武器装备”为特点的文物收藏特色。</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组巨幅壁画。</p><p class="ql-block">全民抗战。</p> <p class="ql-block">母亲河黄河。</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p> <p class="ql-block">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匆匆浏览主要部分,重点拍一些文物照片。</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新四军军装。</p> <p class="ql-block">缴获日军的战利品。</p> <p class="ql-block">机枪。</p> <p class="ql-block">装文物迁移的木箱。</p> <p class="ql-block">织布机。</p> <p class="ql-block">纺线车。</p> <p class="ql-block">参观了纪念馆,我们穿过西门(威严门),走过马路,进入卢沟桥景区。</p> <p class="ql-block">卢沟桥</p><p class="ql-block">是迄今中国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11孔联拱石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p><p class="ql-block">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廿九年(公元1189年),建成于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桥长266.5米,宽9.3米,桥上大小石狮共计501只,雕刻精美,形态各异。其名称由来与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最初由金章宗命名为“广利桥”,意为“广利天下”。但民间和官方逐渐以“卢沟桥”称呼,原因如下:“卢沟河”的称谓:辽金时期,永定河因河水浑浊呈灰黑色(“卢”在古语中意为黑色),被称为“卢沟河”或“小黄河”。桥名由此直接衍生,意为“横跨卢沟河的桥”。</p><p class="ql-block">永定河名称变迁:河流原名“无定河”(因水患频繁),清朝康熙年间治理后改称“永定河”。但“卢沟河”作为古称仍被沿用,桥名未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卢沟桥桥墩前尖后方,迎水面砌成分水尖,并在每个分水尖上安置一根长约26厘米的三角形铁柱,以其锐角迎击冰块,保护桥墩,人称“斩龙剑”。桥墩的另一头,形如船尾,水流出券洞即可分散,减少券洞内水流的压力。</p><p class="ql-block">十三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盛赞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卢沟桥构造科学缜密、别具匠心、“铁柱穿石”成为中国古代建桥技术的创举,历经八百多年,仍巍然屹立。卢沟石狮惟妙惟肖、华表碑刻壮观苍劲,“卢沟晓月” 闻名遐迩,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桥是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于一身的国之瑰宝。</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爆发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卢沟桥成为一座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英雄之桥!</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康熙8年(1669)“重修卢沟桥碑”</p> <p class="ql-block">卢沟晓月碑</p><p class="ql-block">位于卢沟桥东头雁翅桥面北侧,由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御笔题写"卢沟晓月"四字,碑阴刻有其所作同题诗文。该碑与西侧康熙帝御制碑共同构成卢沟桥东西两端的标志性文物,其选址与"燕京八景"文化传统直接相关,古时因永定河水面倒映月色形成"一天三月"奇观而得名。碑体通高4.52米,周边设有四根高约4.65米的华表及石狮、石象等雕刻。</p> <p class="ql-block">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和年代的久远。</p> <p class="ql-block">501只栩栩如生的石狮展现在我们眼前,古人的巧妙构思和精湛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路中央的石书。</p> <p class="ql-block">席地而坐,用身体感受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红领巾跟着爸爸妈妈一起来游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p> <p class="ql-block">厉害了!左拥右抱的狮妈妈憨态可掬。</p> <p class="ql-block">哇!害羞了!</p> <p class="ql-block">呵呵!你这牙齿真的假的?</p> <p class="ql-block">康熙“察永定河诗碑”</p> <p class="ql-block">乾隆51年(1786)“重葺卢沟桥记碑”</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古老的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夕阳拉长的影子让古道更增添了沧桑神秘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从卢沟桥头向右是前往地铁站的捷径,但我们选择了原路返回,真庆幸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p> <p class="ql-block">夕阳的光芒无可阻挡的放射进城门。</p><p class="ql-block">哇!美得太不像话了!</p> <p class="ql-block">威严门</p><p class="ql-block">虽然已经傍晚时分,进城打卡的人依然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而出城观桥的人更多。</p><p class="ql-block">各取所需吧。或许,更多的人喜欢欣赏夕阳下的卢沟桥,晚霞披在桥上更有诗意和韵味!</p> <p class="ql-block">天色向晚,华灯初上。此时,才发现沿途树枝上挂满了名言警句,像风铃一样随风飘荡,荡出养眼的诗情画意!太有创意了!</p> <p class="ql-block">中秋夜,此地举办中秋赏月活动,相信会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顺治门</p><p class="ql-block">明朝崇祯年间,为保卫京师,崇祯皇帝下令在卢沟桥畔、京都要道上建造宛平城。城池于崇祯十年(1640年)建成,作为防卫功能的宛平城设东西两座城门,东门名为“顺治门”,西门名为“永昌门”,取吉祥之意“顺治永昌”。</p><p class="ql-block">崇祯皇帝没有料到的是,四年后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城,首领李自成的名号竟是“永昌”;而入关进京的第一位大清皇帝的年号竟是“顺治”。两座城门的题名似乎成了明朝灭亡的预言。</p><p class="ql-block">清朝时期,西门“永昌门”因李自成年号“永昌”被改为“威严门”,而东门名称未变。1928年宛平县公署迁入后,该城正式定名宛平城,东门沿用“顺治门”之称。</p><p class="ql-block">走过顺治门,希望自己顺顺利利,更希望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繁荣昌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