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西安 30. 明.城墙遗址大美西安第一季人文景观

瑞雪芳菲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源自网络,致谢拍摄者!有异议即撤!</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忆秦娥——明城墙 </b></p><p class="ql-block">巍然立,斑驳厚重沧桑继。沧桑继,严防匪逆,定宁乐褀1。</p><p class="ql-block"> 龙首原上安远懿2,九重宫阙福寿倚。</p><p class="ql-block">福寿倚, 战火纵厉,乘舆垣祭3。</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资讯】</p><p class="ql-block"> 西安明城墙又称“西安城墙”,位于莲湖区、碑林区、新城区共辖之地。是环西安市中心区的古城墙。有最强王者“五为一体”防御塔之称。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是遵循明太祖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思想指导,为巩固西北边防(抵御蒙古残余势力),在唐皇城“新城”基础上,历时八年,而建成的“墙 - 马面4 - 瓮城-月城-护城河”等完整的、且闻名世界的军事防御工程。该城墙是整体闭合的环形长方形城墙。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周长13.74公里,面积合11.32平方公里。包括护城河(城壕)、吊桥、闸楼(能控制吊桥实现瞭望的楼)、月城(闸楼和箭楼之间)、箭楼(为射箭方便设置的三面有66孔箭窗的楼)、正楼(作战指挥中心)、瓮城(箭楼和正楼之间,有着很强防御和打击作用的空间)、墙体、角楼(分布在城墙四角)、敌台、敌楼(马面上的台、楼)、女儿墙(城墙内测起维护士兵巡逻或运送物品安全的较外墙略低的墙)、垛口(外墙上为侦查或打击敌人的设置)等一系列古代军事设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墙顶上透过女儿墙可见城墙内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墙体顶部平整,宽阔,可以并行多辆汽车,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不仅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更是这座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被人们誉为“活着的历史环岛”。它将拥有钟楼、鼓楼、碑林等古迹的古城区域完整地包围起来,城内是现代古典的结合,城外是蓬勃发展的现代都市。该城墙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站在城墙上,你能深刻地体会到这座十三朝古都的厚重与辉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墙,可以看到下一个马面,以及城墙外的环城公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隆庆二年(1568 年),陕西巡抚张祉首次修复城墙外壁及顶部,包砌青砖,并用糯米汁掺入砖缝,增强了防御性。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又经陕西巡抚毕沅启动清代最大的修缮工程。他采用三合土夯筑、青砖贴面,完善排水系统、增设 167 个石质排水槽(“螭首” 造型,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解决了城墙顶积水问题。并完成了城墙从边防屏障到区域行政中心的功能转换。至今城墙上仍能看到毕沅修缮时留下的碑刻记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代先后11次修缮城墙。中后期还在城墙东北角设置专供八旗兵及其家眷居住的“满城”,形成 “城中之城”和专用的新城门。也为民国时期 “拆满城、开新门” 埋下伏笔。1927-1949 年为纪念西安历史事件或人物,明城墙先后“新开 8 座城门”,有纪念孙中山的中山门(1927 年),有纪念冯玉祥“解围西安” 而建的玉祥门(1928 年),还有“解放门”(原 “中正门”,1945 年建)、“建国门”(原 “小差市门”)等,打破了明代 “四城门” 的对称格局,也让城墙开始融入城市日常交通。新中国成立后又增辟 6 座城门,形成下图 18 座城门的格局5。</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南门——永宁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值得关注的几个地方如永宁门(南门),它是城墙的也是城市的礼仪之门。是明清皇帝祭祀、迎接贵宾出入之地;含光门,因保留隋唐城墙断面而建有遗址博物馆,其内陈列的唐代过水涵洞,展现出古代水利建设的智慧;文昌门因毗邻碑林博物馆而建有魁星楼,寓意文运昌盛。 还有城墙的东南角和西南角也各具特色。如下图: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墙东南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墙西南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然,西安明城墙也经历了 “保护与重生”—— 从 “危墙”“部分拆除” 到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地的历史性变化。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 年,西安市政府启动 “环城建设工程”,不仅修复所有破损墙体(如重建解放门段城墙,恢复闭合形制);而且拆除城墙周围的违章建筑,清理护城河,修建环城公园(全长 13.74 公里,种植树木数十万株);形成 “城墙 - 护城河 - 环城公园” 三位一体的景观带,使城墙从 “危墙” 变为 “城市绿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环城公园一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4 年成立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启动 “数字化监测”,开创预防性保护模式6。成为中国大型文物建筑 “预防性保护” 的标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遗产保护案例。2014 年西安城墙被列入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西安也因此成为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目的牵头城市。2018年4月13日“西安城墙景区” 晋升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亦成为展示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智慧的 “活化石”7。</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至于城墙功能变迁,概言之,明代是军事防御核心(扩建、包砖均为强化防御功能);清代主要是区域行政载体(修缮、设置“满城”,适配统治需求);民国时期曾是城市矛盾焦点(是围城战8的屏障、也是交通需求的通道);当代更突出的是文化遗产(保护、申遗的标杆)和文旅融合之地。是西安旅游观光者感受古都风貌、触摸历史脉搏的绝佳场所。这里,不仅有历史遗迹,有碑刻实物,更是城市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城墙上骑行、散步,看护城河碧波荡漾,或在绿树成荫的环城公园里小憩、锻炼。白天看城市地标明城墙与护城河、环城公园构成的 “墙、河、林、路”一体化景观。晚上看永宁门夜景灯光秀、城墙上不时举办的各类灯展。特定时光里市民还可以在城墙上参加国际马拉松赛比赛。随着保护技术的创新与文旅融合的深化,这座 “活着的城墙” 将做为世界认识中国文化的窗口,继续讲述中华文明的兴衰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关联诗作】</p><p class="ql-block"> 专门评论明城墙的古诗作不多。但是,涉及城墙结构内容作品还是不少。有写盛唐气象,雄浑与壮丽的,如以《滕王阁序》闻名的诗人王勃诗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篇即以“城阙”象征长安城墙的磅礴气势,展现盛唐的胸襟与格局‌。有写边塞沧桑:历史与战火‌的,元稹《古筑城曲》‌中称:“平城被虏围,汉斸9城墙走。”描绘城墙在战乱中的防御作用,凸显其历史厚重感‌。明代江阴女子诗‌:“雪酱白骨满疆场。”以血泪写城墙之悲壮,守城百姓用血肉筑墙的惨烈‌。有写 ‌四季风物:诗意与生活‌的,如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诗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将早春细雨,朦胧如画‌描绘的令人向往。而贾岛在《忆江上吴处士》‌诗中强调:“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以秋日城墙内外落叶纷飞,寄托离愁‌。</p><p class="ql-block"> 还有唐代中期著名诗人姚合直言“移山入县宅,种竹上城墙”;唐末著名画僧、诗僧贯休诗曰:“皇城宫阙回头尽,紫阁烟霞为我开”;南宋末年词人陈德武词曰:“见霜满晴空,山衔星斗,月挂城垣”;明宣宗朱瞻基写有《城楼晚眺》等诗句,描绘登城所见壮丽景色(此外,他更藉登城近距离考察内阁官员的工作与生活状况,留下了诸如关心阁臣用餐而命设"烹膳处",以及赐予象牙棋盘等轶事传说);清朝乾隆皇帝也曾诗曰:“撰辰晓出凤城垣,烟市灯棚景物繁”,可见古城墙对诗人、世人的影响颇为深远。</p><p class="ql-block"> 再推荐两首诗作,虽然不一定是为西安明城墙而作,但不妨碍我们借此了解古先贤们对城墙事宜的关心、欣赏与评说。</p><p class="ql-block"> 旋移红树斫10新苔,宣使龙池更凿开。</p><p class="ql-block"> 展得绿波宽似海,水心楼殿胜蓬莱。</p><p class="ql-block"> 太虚高阁凌虚殿,背倚城墙面枕池。</p><p class="ql-block"> 诸院各分娘子位,羊车到处不教知。 </p><p class="ql-block"> ——唐. 花蕊夫人《宫词(节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p><p class="ql-block">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p><p class="ql-block"> ——唐. 刘禹锡《石头城》</p> <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 指西安城墙的西门 “安定门”、南门 “永宁门”和东门“长乐门”。</p><p class="ql-block">2. 指西安城墙的北门“安远门”。</p><p class="ql-block">3. 西安城墙墙顶宽敞,可以跑车、操练,如今这里已多次举行过马拉松越野赛。</p><p class="ql-block">4. 马面,指城墙外侧突出的墙体部分,伸展出去的叫敌台。敌台上建的楼叫敌楼、从护城河方向看过去的突出部分就叫马面。是打击外敌的狙击点,每隔120米一个,西安城墙共有98个马面。</p><p class="ql-block">5. 18座城门分别是:(东)朝阳门、中山门、长乐门;(西)安定门、玉祥门;(南)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永宁门、朱雀门、勿幕门(又称小南门,为纪念辛亥革命元老陕西先烈井勿幕)、含光门;(北)尚武门、安远门、尚德门、解放门、尚勤门、尚俭门。</p><p class="ql-block">6. 为解决城墙因地震、雨水侵蚀和游客荷载带来的安全隐患,建立 了8000 多个监测点,监测城墙沉降、裂缝、温度、湿度,实时传输数据至指挥中心,一旦出现异常会立即预警,以实现预防性保护。</p><p class="ql-block">7. 含光门遗址博物馆考古实证:通过城墙断面揭示西安城墙是五大历史时期(隋唐、唐末五代、宋元、明清、近现代)的建筑叠加,证明城墙最早可追溯至隋代。</p><p class="ql-block">8. “西安围城” 事件,指1926 年直系军阀刘镇华率 10 万 “镇嵩军” 围攻西安,意图控制西北之战。杨虎城、李虎臣率全城军民奋勇坚守8 个月后,因冯玉祥率军解围而获救。城墙虽多处受损(如瓮城、箭楼被毁),但成功保护了城内数万民众。城墙因此成为坚守的屏障、成为西安人心中的 “精神象征”。这是西安近代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也是城墙 “军事功能” 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实战。守军依托城墙的马面、瓮城构筑防线,在城墙顶部开挖战壕、架设机枪,多次击退敌军攻城;敌军曾试图用炸药爆破城墙(西门、北门附近),但因青砖墙体坚固而失败。</p><p class="ql-block">9.“斸”zhú, 其意有:1. 锄头,如“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2. 掘,如“其下常斸掘,种绿豆、小豆”。3. 斫,砍削,如“谁将修月斧,斸取一尖来”。4. 刺。</p><p class="ql-block">10. 斫zhuó 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感谢您的关注和点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