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坚持早会共学

子木

<p class="ql-block">陈朝霞老师20多年的教学工作,因为孩子的挑战走进来学习的收获分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天清晨,当城市还在朦胧中苏醒,一群教育者已经悄然集结。不是为了打卡,也不是应付流程,而是带着一份期待——在“扶鹰教育·院长早会”的共学时光里,遇见更好的自己。陈朝霞老师就是其中之一。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她曾以为自己早已看尽教育的风景,直到孩子成长中的挑战让她重新走进学习的课堂。她发现,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不是纠正,而是陪伴。而这份领悟,正始于每一个清晨的坚持共学。</p> <p class="ql-block">清晨六点,镜头前的身影并不华丽,却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背景虽是简单的深色,但上方那句“扶鹰教育·院长早会”却像一盏灯,照亮了无数个家庭的晨光。屏幕下方的聊天记录不断滚动,一句句“今天给孩子贴了鼓励贴”“我发现他开始主动复盘了”悄然浮现,夹杂着笑脸和花朵表情,像极了春日里悄然绽放的枝芽。成长型思维不是口号,它藏在这些细碎却坚定的日常里。每天一次的共学,像一根细线,把散落的觉察串成项链,让改变在不知不觉中发生。</p> <p class="ql-block">可我知道,这不是重复,而是坚持的回响。早会的内容或许有相似,但每一次聆听,都是新的共振。有人在孩子写作业拖延时学会了“先共情再引导”,有人在亲子冲突后用“鼓励贴”重建连接。这些真实的故事,在每一次共学中被分享、被看见、被复制。原来,改变从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每天早起十分钟,听一听、想一想、做一点不一样的事。</p> <p class="ql-block">“跟着学习的圈子和系统,一次次听话照做、刻意练习,实现无痛式成长。”这句话像一颗种子,落在许多人心田。我们总以为成长必须痛苦,必须撕裂,可在这里,成长是温和的、持续的,像每天早会的准时开启,从一个人摸索,到一群人同行;从一次次怀疑,到一次次验证。系统给了方向,圈子给了温度,而每天的共学,就是那根不断牵引我们向前的绳索。</p> <p class="ql-block">这不是企业的KPI表彰,而是家庭的成长勋章——“最佳鼓励家长”“本月共学全勤家庭”“亲子沟通进步奖”。这些看似轻巧的奖状,背后是无数个清晨的坚持,是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忍住怒火说出的那句“我看到你很难过”,是孩子第一次主动说“妈妈,我今天犯错了,但我可以改”。早会不只是听课,它点燃了行动的火种,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自己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教培机构的校长之前在其他平台学习花了几十万,依然走近扶鹰,半年的时间半信半疑,最终孩子用一台扶小鹰学习机,从新对扶鹰家庭教育的了解,最终在这里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扶鹰精神,助人之路——不浪费每一次危机。”这句话在视频下方静静写着,却有着千钧之力。老师分享的语气平和,却字字入心。危机,或许是孩子成绩下滑,或许是亲子关系破裂,又或许,是身为教育者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可正是这些“危机”,把许多人带到了早会的屏幕前。而坚持下来的每一天,都在把危机变成转机。共学不是逃避问题,而是学会在问题中看清路径,在混乱中建立秩序。</p> <p class="ql-block">“扶鹰家庭教育,人人都需要。”这句话从老师口中说出时,是家人围坐的晚餐桌,笑容温暖,食物氤氲着热气。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教育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全家共修。早会不只是校长、老师的学习,更是每一位父母的自我疗愈与成长。我们在这里学会的,不只是如何教孩子,更是如何做自己。那些曾经焦虑的清晨,如今变成了期待的开始;那些曾经想逃离的亲子时刻,如今成了最珍贵的共处时光。</p> <p class="ql-block">“带领家庭达成邮轮游”“达成哈佛进修”。听起来像梦想清单,可发言者语气笃定。不是空想,而是把目标拆解成每天的行动:今天共学、明天实践、后天复盘。早会不只是精神加油站,更是行动导航仪。它让人相信,哪怕起点平凡,只要每天向前一步,终能抵达远方。而最动人的,是这些目标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共同成长——父母在变,孩子也在变。</p> <p class="ql-block">“你不需要厉害才开始,但你需要开始才厉害。”蓝色渐变的背景上,这句话像一道光,照进许多人的清晨。视频中老师语气柔和,却带着力量。那些曾觉得自己“不够格”“不懂教育”“孩子已经来不及了”的父母,在一次次早会中重拾信心。原来,最好的教育时机,不是等你准备好了才开始,而是从你决定开始的那一刻,就已经在路上。而那些默默努力的清晨,终将汇聚成照亮前路的星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天坚持早会共学,不是为了听多少道理,而是为了把一个道理,重复到变成习惯;不是为了改变孩子,而是为了先改变自己。当一群人在清晨同频共振,教育,就真的发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