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话剧院的不老松——赵克明老师

lydia皖晴的秋天

<h1><b> 赵克明老师的头衔: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员。我在剧院时,他是演员队队长,也是我们训练班学员的老师刘荷荣的爱人。由于他幽默,没有架子,我们这些女孩都喜欢跟他开玩笑。<br></b><b> 他高高的个子,留着有点自来卷的背头。他在剧里大都扮演坏人,小到匪兵,大到蒋介石。我们中也不知道谁给他起了个外号“鸡干板”,这可能是西安人赋予瘦子的雅号吧。他听了从来不生气,总是乐呵呵地与我们逗乐。那时我就感到他是剧院里最有风度的男演员,衣服穿的很得体,皮鞋一尘不染。走起路来的神气,像是在跳华尔兹。初次见面,你绝对不会把他与台上那个躬着虾米背,张牙舞爪的匪兵联系在一起。<br></b><b>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品兴盛时,观众们捧红了许多台前的表演者,但对幕后的导演们却知之甚少。我甚感骄傲的是这些导演中的焦乃积是我们铁道兵文工团的,而赵克明是我曾经工作过的西安话剧院的。</b></h1> 演员队队长赵克明老师(前排左二)带着我们帮舞美组装台后的留影 <h1><b> 我离开剧院几年后,话剧市场逐渐萧条,是赵克明老师和刚刚接替他当上演员队队长的郭达联手,将剧院学员班自创的八个小品,搞了一台名为“笑”的晚会在剧场演出。这是话剧院历史上的头一回,结果反响热烈。后来,小品《产房门前》登上了央视《综艺大观》,导演就是赵克明。他前后执导过一百多个小品,家喻户晓的有蔡明、郭达表演的《越洋电话》和侯跃文、黄宏表演的《打扑克》。<br> 二十多年前,赵老师来北京执导完小品,准备回西安前给我打了个电话,我去看望这位很多年未见的老师。令我吃惊的是,七十出头的他居然头上未有白发,身板还是那么笔挺。我们一起共进晚餐,席间我提到当年自己在剧院时那么任性,为了请假回京没有批准,就赖在他家不走,缠着他的爱人刘老师放我回家,直到晚上十点了,他们实在是拗不过我,只好同意我回京。说到这里,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记得分手时他说回去不久后还要来,我说来了一定告诉我,我要请你吃饭,他爽快地答应了。又是许多年过去了,我却再也没见过他。后来,他托人给我送来他写的一本自传《忘不了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b></h1> 赵老师的著作 <h1><b> 七年前的春节,剧院的朋友转发给我一段团拜的录像。许多人我再也见不到了,而健在的却老得认不出谁是谁,可一眼就看到了赵克明老师,86岁的人,戴着一顶贝雷帽,衣着打扮像个老年模特,行走起来还是那么风度翩翩。据说他的头上依然少有白发。时间老人被他彻底击败了!<br></b><b> 惊悉,赵克明老师因病于2025年10月4日15时55分不幸辞世,享年93岁。谨以此文深切缅怀我敬爱的老师。</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