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集)</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维也纳:多瑙河畔的帝国余韵与金色旋律</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欧洲古典文化与政治枢纽,维也纳坐拥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维也纳历史中心、美泉宫),森林覆盖率50%,多瑙河穿城滋养着哥特尖塔与巴洛克穹顶交织的天际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人文脉络可追溯至:罗马军事要塞(1世纪)→ 神圣罗马帝国首都(15世纪)→ 奥匈帝国政治中心(1867年)→ 现代音乐之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维也纳是大师的摇篮。贝多芬、莫扎特、施特劳斯在此创作,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全球瞩目。</p> <p class="ql-block">国家歌剧院(Wiener Staatsope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69年开幕,与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并称“世界歌剧两极”。新文艺复兴风格立面雕刻音乐缪斯像,青铜门廊悬挂历代指挥家肖像。1955年重建后引入现代舞台技术,保留原建筑183吨水晶吊灯与镀金浮雕。</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Musikverei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是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楼的一部分。1870年启用,木质镶板与石膏女神像构成“黄金比例”共鸣腔,誉为全球最佳自然声效音乐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维也纳爱乐乐团主场,新年音乐会电视转播覆盖90+国家,金色立柱与彩绘天花延续帝国奢华。</p> <p class="ql-block">圣史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哥特式南塔高137米(欧洲第三),镶嵌23万片彩釉瓦拼成哈布斯堡双头鹰屋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墓穴存放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的内脏罐,二战弹痕仍留于北墙。</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克恩顿大街(步行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位于维也纳第一行政区市中心,呈独特的U形走向,被称为“金色的U字”。东起卡尔广场地铁站,西至米夏埃尔广场,串联起国家歌剧院、霍夫堡皇宫、斯蒂芬大教堂等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兼具传统巴洛克建筑与现代商业空间,聚集国际奢侈品牌与奥地利本土老店,年销售额达40亿欧元。拥有53400平方米购物面积,是奥地利经济增长最大的商业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入选“世界十大著名步行街”,以历史建筑、精品橱窗和咖啡馆文化吸引全球游客。</p> <br><br>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维也纳的街道以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建筑为主,米黄色的外墙、雕花的阳台和铁艺路灯构成典型的欧式风情。主城区的街道狭窄而规整,石板路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两侧的咖啡馆和精品店橱窗里陈列着精致的巧克力与水晶制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漫步在维也纳的街头,仿佛置身于一部流动的古典音乐剧。这座城市的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优雅与历史的交织感,让人不自觉地放慢脚步,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街头艺人聚集在卡尔广场或维也纳城市公园,小提琴手演奏着莫扎特或施特劳斯的旋律,音符随风飘散。草坪上人们悠闲地晒着太阳,露天咖啡馆里,游客品着咖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维也纳的街头既有皇城的气派,又有市井的烟火气。在这里,历史不是冰冷的陈列,而是融入日常的呼吸。每一次转角都可能遇见一座宫殿、一家百年老店,或是一段即兴的钢琴演奏——这种不经意的浪漫,正是维也纳最迷人的掠影。</p> <p class="ql-block">美泉宫:哈布斯堡王朝的盛世缩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初为哈布斯堡家族的狩猎行宫,1612年因清泉得名。1743年由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下令改建为夏宫,成为帝国政治与社交心脏。建筑师约翰·伯恩哈德·菲舍尔·冯·埃拉赫设计,1441间客房融合洛可可华丽与古典主义庄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拿破仑在此居住并“解散”神圣罗马帝国(1805);6岁的莫扎特为女皇演奏;末代皇帝卡尔一世签署退位诏书(1918),终结王朝统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厅陈列万历彩瓷大盘与描花古瓶,满墙手绘东方花鸟,日本漆器房金箔镶嵌紫檀木。见证18世纪欧洲对东方艺术的痴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6年美泉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获评 “完整呈现中世纪至巴洛克时期君主生活哲学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美泉宫后花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呈现巴洛克几何美学。2平方公里园林,30万棵菩提树修剪成绿墙,44尊希腊神像守护轴线。海神喷泉正对凯旋门观景台,电影《茜茜公主》于此取景;罗马废墟暗喻帝国兴衰。</p> <p class="ql-block">奥地利国家图书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奥地利国家图书馆的前身为哈布斯堡王朝皇家图书馆,14世纪始建,1681年因藏书激增由利奥波德一世下令专建,后毁于土耳其围城战争。1726年卡尔六世委托费舍·冯·埃尔拉赫父子重建巴洛克风格主体建筑,1730年完成内部装饰,1920年更名为奥地利国家图书馆,1945年正式确立现名。其馆藏从皇家典籍扩展至740万件(含手稿、乐谱、地图等),包括莫扎特《安魂曲》手稿、古腾堡圣经副本等珍品,成为欧洲德语区最大的文化遗产保存机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书馆位于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内,约瑟夫广场西侧,主体为巴洛克风格,穹顶壁画与褐色古书柜构成“辉煌大厅”(普隆克厅),被誉为全球最美宫廷图书馆之一。入口处装饰洛伦佐·马蒂利设计的《战车上的弥涅尔瓦》壁画,两侧金球为天球仪与地球仪,象征学术与地理探索。阅览大厅内陈列16位哈布斯堡皇帝雕像及20万册古籍(1501-1850年),壁画与镀金浮雕展现皇家气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书馆建筑与功能融合了巴洛克艺术的恢弘与知识传承的使命,其免费开放的阅览传统延续至今,印证了卡尔六世“读者应更富有”的初衷。</p> <p class="ql-block">游后感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哈布斯堡王朝600年的统治为维也纳刻下巴洛克印记,从美泉宫镜厅的联姻协议到茜茜公主的忧郁传说,每一步都踏着欧洲史的琴键。莫扎特6岁在此演奏、贝多芬失聪后仍创作《第九交响曲》,老城区石子路上至今回荡着《蓝色多瑙河》的韵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维也纳将帝国余晖淬炼成艺术——美泉宫的明黄墙壁折射特蕾西亚女王的雄心,金色大厅的音符裹挟多瑙河的风,而圣史蒂芬塔尖的鹰,永远俯瞰着欧洲的沧桑流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