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始建于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原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亦称孔明庙、诸葛祠、丞相祠等。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蜀献王朱椿主张“君臣宜一体”,废弃惠陵旁的武侯祠,重修汉昭烈庙,将诸葛亮的塑像塑入汉昭烈庙内,实现“一祠同祀君臣”的格局。清康熙十至十一年(1671—1672年),四川按察使宋可发主持重建武侯祠,形成了前(刘备殿)后(诸葛亮殿)两殿并立,前殿如朝廷礼、后殿如家庭礼的君臣合祀格局。</p> <p class="ql-block">建筑布局:坐北朝南,主体建筑文物区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p><p class="ql-block">风格融合: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的川西建筑特色,庭院、殿宇和雕刻都非常精美,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三国世界。</p> <p class="ql-block">承载了民众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肯定和赞誉,也是三国历史及传说的源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