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梅事记:三月末的香雪与欢歌

晴岚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4日的青岛春日尚带微凉,地铁1号线刚驶出遵义路站,风里已裹着清冽的花香——这是李沧梅花节的邀约,从十梅庵的方向漫过来。换乘364路公交至十梅庵公园站,步行不远便见青岛梅园的入口,"花漾李沧 梅好相约"的横幅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开幕才三日的第二十五届梅花节,正处盛景之时。</p> <p class="ql-block">  进园便跌入"香雪海"。三面环山的梅园里,两万余株梅花沿赏梅谷、百梅坡次第铺开,200多个品种的美各有千秋,却又在春风里凝成一片醉人的浪。宫粉梅是最热闹的,花苞像缀满枝头的粉珍珠,初绽的花瓣带着少女颊边的红晕,全开了的则如蓬松的云絮,层层叠叠堆在枝桠间,风一吹便晃出满树的温柔;绿萼梅偏是清冷的俏,花萼泛着玉石般的淡绿,花瓣却白得透亮,像裹了一层薄霜的玉盏,擎在苍劲的枝上,自带"冰雪林中著此身"的孤高;朱砂梅最是浓烈,花瓣红得似燃非燃,像画家泼翻了胭脂盒,点点殷红缀在墨色枝桠间,热烈得让人心尖发烫;还有那玉蝶梅,花瓣薄如蝉翼,白中带粉的纹路像蝴蝶翅膀上的脉络,凑近些看,连花蕊上的细绒都清晰可见,风过时,整树花影摇曳,真如千万只粉白蝴蝶振翅欲飞。</p> <p class="ql-block">  行至揽梅亭,凭栏望去,脚下的醉香壁被花瓣铺成粉白相间的绒毯,踩上去软乎乎的,还沾着晨露的湿意。风过处,落英簌簌沾上衣襟,有的花瓣贴在发梢,有的落在肩头,连呼吸里都浸着清苦又清甜的香。抬手拂去衣襟上的花瓣,指尖竟沾了淡淡的粉,像是把春日的胭脂悄悄偷带了回来。不远处的"天下第一梅"正被游人围着拍照,百年老树干苍劲虬曲,布满了岁月的褶皱,可枝头却繁花似锦,老枝与新花相映,像一位白发老者捧着满捧的春光,藏着李沧数十载的春消息。</p> <p class="ql-block">  转过揽梅亭的转角,忽见一片低坡上的梅树沾着细碎的水珠——原是清晨下过一场微雨,此刻阳光刚破云而出,给这些梅花镀上了别样的美。雨后的宫粉梅褪去了几分喧闹,花瓣吸饱了水汽,粉得更显温润,水珠悬在花瓣边缘,像缀着颗颗碎钻,阳光一照便折射出七彩的光;绿萼梅的花萼被雨水浸得更绿,花瓣却愈发通透,水珠顺着花瓣的纹路往下滑,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连带着花香都变得湿润起来。有蜜蜂停在带雨的花蕊上,翅膀沾着水珠,却仍执着地钻进花芯,惹得花瓣轻轻颤动,水珠滚落,打在另一片花瓣上,发出细碎的"嗒"声,像是梅花与春天的私语</p> <p class="ql-block">  再往深处走,便到了梅园西侧的逆光坡。此时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穿过梅枝,成了最好的打光板。站在坡下往上看,朱砂梅的花瓣在逆光中竟成了半透明的,红色的纹路清晰可见,像染上了胭脂的薄纱;玉蝶梅的花瓣更绝,阳光穿透时,能看见花瓣里细细的脉络,像画家用极细的笔勾勒出来,花蕊的金黄在逆光下成了柔和的光晕,整朵花仿佛悬浮在光里,美得有些不真实。有摄影爱好者架着相机,正对着一枝斜伸的梅枝拍摄,镜头里,光与影在花瓣上流转,落英在光中飞舞,连空气中的尘埃都成了美的点缀。</p> <p class="ql-block">  沿香风阁旁的栈道前行,喧闹声渐起。"梅好喜市"主题市集里早已人声鼎沸,烟火美食区飘来李沧脂渣的焦香与梅花糕的甜意,文创非遗街区上,艺人正现场演示熏画与扎染,蓝白布料上的梅花纹样引得游人驻足围观。转角撞见中医药膳展,工作人员端出的梅花药膳汤香气醇厚,试喝一口,暖意从舌尖漫到心底,这倒是把"春来话养生"的巧思融进了花事里。</p> <p class="ql-block">  午后的阳光穿过梅枝,落在"定格梅好"摄影采风的人群中。有姑娘穿着汉服倚梅而立,水袖拂过枝头,花瓣便簌簌落在裙摆上,粉白的花与浅绿的裙相映成趣,快门声里,人与梅都成了画;书法家在案前挥毫,"暗香浮动"四字刚落笔,便引来阵阵喝彩。不远处的小广场上,民乐合奏《梅花三弄》悠扬响起,琴弦轻颤间,仿佛看见梅花在风雪中开合的模样,与孩子们在儿童娱乐区的欢笑声交织,成了春日里最生动的配乐。</p> <p class="ql-block"> 离园时已近黄昏,顺手买了袋梅花形状的文创书签。公交驶过李村商圈,想起上午在市集领到的美食地图,便拐去尝了沧口锅贴——金黄酥脆的外皮咬开,鲜汁四溢,配着刚买的春茶,恰好消解了赏梅半日的疲惫。</p> <p class="ql-block">  暮色中的梅园该已安静下来,月光该会洒在枝头,让那些半开的花苞泛着银辉,落英该会在晚风里打着旋儿,把最后的香留在空气里。那些枝头的繁花、市集的烟火与琴声,该还在晚风里流转。这趟李沧春日之旅,不仅是与梅花的邂逅,更是与一座城的温柔相拥。</p> <p class="ql-block">  作者:杨玉珍(上图),生于1960年3月,毕业于山西大学汉语言本科,1979年参军时在28军84师宣传队,后到84师医院工作,从部队回地方后从事教育工作直到退休。喜欢读书、写作、舞蹈、游泳、健身、旅游、朗读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