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长崎和平公园纪行

蓝调

<p class="ql-block">9月中旬乘邮轮旅行,经过日本最南端的长崎县,有几小时的岸上游览时间,毫无疑问,长崎的和平公园是必须到访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9日清晨美军一架B29重型轰炸机携带着绰号为“胖子”的原子弹,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的天宁岛基地起飞,B29的第一攻击目标是北九州的工业城市小仓,但到达小仓上空后,发现天气不好,云层较厚,阻碍了视线,随调转方向前往第二目标,港口城市兼造船基地——长崎。</p><p class="ql-block">B29到达长崎上空,透过云间看到了巨大的工厂群,在高度是3万英尺(大约9600米)的上空投下“胖子”,原子弹在于11点2分,在长崎北部松山町上空大约500米爆炸,释放出相当于2.1万吨TNT的能量,造成七万多人死亡。</p> <p class="ql-block">1955年8月9日,即长崎原子弹爆炸(日语:原爆)10周年之际,在松山町建立了和平公园(日语:平和公園),选址位于原爆中心点北侧300米的山丘,占地面积约18.6公顷。每年8月9日长崎原爆纪念日,和平公园都会举行和平祈祷仪式。</p> <p class="ql-block">公园由和平祈念像、爆心地公园、和平之泉及各国赠送的纪念碑群组成,上图为公园平面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进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最北端的的和平祈念雕像。他是和平公园的核心雕像,高达9.7米,由日本雕刻界泰斗北村西望设计完成,1955年8月9日落成。一位壮汉端坐石上,双目微合,象征着祈念和平;右手上举,食指朝天,象征着原子弹从此往下投掷;左手平伸,手掌朝下,象征祝愿天下安泰、世界和谐;右腿作盘腿打禅状,祈祷世界和平。</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雕像下方的铭文</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雕像作者题记。</p> <p class="ql-block">和平祈念雕像两侧分别有两座折鹤塔,上有金色的折纸鹤。“折千纸鹤祈福”是日本的传统习俗,起源于江户时代。二战结束后,原子弹爆炸时只有2岁的佐佐木祯子因辐射患上急性淋巴腺白血病,但她坚持在病床上折出千只纸鹤以祈求康复。1955年10月25日,12岁的佐佐木祯子离世,日本人民把佐佐木祯子看成是为战争而死去的最后一人。她去世后,引发来自世界各地的儿童送来逾十万五颜六色的纸鹤。</p> <p class="ql-block">长崎之钟(又称和平钟)是和平公园的一座重要纪念雕塑,其钟体来自原爆中损毁的浦上天主教堂,1972年安置于公园内。其设计由四名儿童托举钟体,下方立有原爆殉难者碑。‌‌</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悬挂在钟柱上的原爆幸存者证言。</p> <p class="ql-block">原爆使许许多多的受害者在灼热的干渴中死去,为了给这些悲惨的灵魂献上一杯水,为他们祈求冥福,同时也是为了祈祷世界的永久和平,禁止核武器和平建设国民会议( KAKKIN )和长崎市利用来自各地的捐款,于1969年在此修建了"和平之泉"。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喷泉,形成和平鸽振翅飞翔的形状,同时也象征着被称为鹤之港的长崎港。</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和平之泉。</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标有原爆时间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公园南端的原爆殉难者名奉安碑。</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战灾复兴纪念雕像。</p> <p class="ql-block">在和平之泉周围布满世界各国赠送的纪念雕塑。上图《Tree of Life Gift of Peace》,是一棵在原爆中烧焦的树。</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捷克斯洛伐克赠送的《Joy of Life》。</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民主德国赠送的《Monument of People Friendship》。</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前苏联赠送的(俄文不认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孟加拉国赠送的《O'Bird of Mine》。</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保加利亚赠送的《A Call》。</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意大利皮斯托亚市赠送的《Hymn to Life 》。</p> <p class="ql-block">和平公园所处位置在二战时是长崎监狱浦上分监区,上图是现公园与当年监狱的相对位置图(从监狱的平面图上看,监狱的构造是放射状的,这与日本人设计的旅顺监狱有相似之处)。</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原爆中心周边复原图。</p> <p class="ql-block">二战期间有4万名中国劳工被掳到日本,在矿山、水库工地、工厂等从事高强度劳动。其中约有1000多名中国劳工在长崎的高岛、端岛、崎户、鹿町的煤矿劳动。在长崎的中国劳工有33人由于反抗被关押在浦上监区,该监区距离原子弹爆炸中心仅300米。33中有1人在原子弹爆炸前已去世,余下32人均在1945年8月9日的爆炸中丧生。</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原爆牺牲者追悼碑是2008年7月7日设立的,由长崎前市长本岛先生倡议。纪念碑使用中国产的石材,高1.9米,宽1.2米,碑的正面刻有"浦上监狱:中国人原爆牺牲者追悼碑"几个字,背面刻有遇难者的名字。在落成揭幕仪式上,本岛先生说:"在这场战争中,日本是单方面的侵略者、加害者。本来在战争结束后,就应该立即向中国谢罪。作为生者的义务,我们有责任永远为牺牲者祈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许多来自中国的游客在追悼碑前摆上清水,特别是摆放上祖国大陆出产的饮用水,以慰籍那些葬于异国他乡的灵魂。</span></p> <p class="ql-block">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我国政府把程允贤、潘鹤、王克庆、郭其祥创作《和平少女》赠予长崎和平公园(上图)。雕像背面有中国领导人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公园内的告示牌标明原子弹爆炸受灾状况:</p><p class="ql-block">死亡:73884人(当时总人口有24万人)</p><p class="ql-block">受伤者:74909人</p><p class="ql-block">受灾人员:120820人(半径4公里以内的全部烧毁和房屋全部毁坏的家庭成员)</p><p class="ql-block">受灾户数:18409户(半径4公里以内的所有户数,占市内总户数的36%)</p><p class="ql-block">全部烧毁:11574户(半径4公里以内大约占市内的1/3)</p><p class="ql-block">全部毁坏:1326户(半径1公里以内视为全部毁坏)</p><p class="ql-block">坏掉一半:5509户(半径4公里以内视为坏掉一半)</p><p class="ql-block">烧毁土地面积:6.7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长崎原爆已经整整过去80年了,但在此处短短40分钟的浏览,仍感受到时间的凝固和历史的沉重,废墟旁的草本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坚强,而那此来自世界各地的悼念更是表达对和平的共同祈望。</p><p class="ql-block">站在和平公园的草坪上,海风带着太平洋的湿润掠过脸颊,夕阳正缓缓沉入海面,将那些雕像的影子拉得很长。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敬畏生命,守护"可以期待明天"的平凡生活。和平从来不是上天的赐予,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努力维护的,这恰是黑暗留给光明最珍贵的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