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旅行》天山脚下“苹果之城”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印象记

根林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阿拉木图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它既有前苏联时期留下的宏伟建筑底蕴,又有独立后蓬勃发展的现代气息,更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美景。无论你是文化历史爱好者、自然探险家,还是美食体验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旅程。 </p><p class="ql-block"> 阿拉木图之名,在哈萨克语中意为“苹果的祖父/故乡”的意思,传说这里是苹果的发源地,故被称为“苹果之城”。这座城市坐落在天山北麓,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与现代化都市的融合魅力。</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1997年之前,阿拉木图一直是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首都。后迁都至努尔苏丹,但它依然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被许多人视为“南都”。</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阿拉木图建于1854年,原是沙俄在中亚建立的军事城堡,作为其控制外伊犁山(中国称外西北)的重要据点。</p> &nbsp; &nbsp; &nbsp; &nbsp;如今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的金融和商业心脏。全国最大的银行、跨国公司区域总部、证券交易所和主要企业都聚集于此。石油、天然气产业的许多管理机构也设在这里。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阿拉木图靠近吉尔吉斯斯坦边境。城市坐落在天山山脉伊犁阿拉套山脚下,海拔约700-900米,这使得它拥有迷人的雪山背景。 城市总面积682平方公里,2024年统计常住人口约228.6万,多民族居住。</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整体布局呈棋盘状,宽阔的林荫大道和大量漂亮建筑,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仍在不断涌现。市中心绿树成荫,公园众多,被誉为“花园城市”。</p> &nbsp; &nbsp; &nbsp;登上科克托别山,能一览阿拉木图城市全貌。可以清晰地看到天山雪山和葳蕤的丛林,一座座民房点缀其间,屋顶或红或蓝,宛如红蓝宝石镶嵌在万顷碧波当中。半山坡坐落着别墅群,是有钱人的度假之所。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作为哈萨克斯坦最发达的城市,阿拉木图的生活水平全国最高,但生活成本(尤其是房价和物价)也相对较高。 &nbsp; &nbsp; &nbsp; &nbsp;阿拉木图是有情感、有记忆的城市,市内留有许多历史遗址遗迹,也有许多现代的重大事件纪念场馆。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独立纪念碑就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共和广场中央,由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倡议,于1999年修建,现为阿拉木图的地标性建筑。 纪念碑通高28米,顶部为6米高的金武士立于带翼雪豹之上,象征国家政权。 </p> &nbsp; &nbsp; &nbsp; 基座四周环绕的四尊雕塑,分别为“天上的智者”(哈萨克老人)、“大地的母亲”(年轻妇女)及两名骑马孩童,代表历史传承与未来希望。 &nbsp; &nbsp; &nbsp; &nbsp;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的名义命名的《第一总统公园,建于2001年,园区总面积73公顷,花园种植绿色植物。阿拉木图曾参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因此种植了大约一百株的云杉树和桦树,以示纪念。图为公园大门。 &nbsp; &nbsp; &nbsp; &nbsp;阿拉木图的灵魂之地——潘菲洛夫-28勇士公园。是阿拉木图乃至整个哈萨克斯坦重要的爱国主义精神象征和市民休闲中心。它的意义远超一个普通的城市公园。 &nbsp; &nbsp; &nbsp; 公园的建设源于一个悲壮而光荣的历史事件:在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最激烈的时期,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潘菲洛夫步兵师的316师的一部,奉命在杜博谢科沃火车站附近阻击德军的坦克部队。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来自哈萨克斯坦地区的28名战士,在政治委员克洛奇科夫·季耶夫指挥下奋勇抗击,最终弹药耗尽,身绑手雷冲向德军坦克,全部壮烈牺牲。</p> &nbsp; &nbsp; &nbsp; &nbsp;他们成为了二战中苏联红军英勇精神的象征之一,也成为了哈萨克斯坦为卫国战争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骄傲代表。 &nbsp; &nbsp; &nbsp;进入公园,你就能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nbsp; &nbsp; &nbsp; &nbsp;这是一组巨大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红色花岗岩雕像。雕像刻画了28位勇士的不同形象,他们面容坚毅,仿佛正从墙上走出来扑向敌人。雕塑下方刻着所有28位勇士的名字。 &nbsp; &nbsp; &nbsp; &nbsp;在纪念碑正前方,永不熄灭的“长明火”熊熊燃烧,象征着英雄们的精神永存。 &nbsp; &nbsp; &nbsp; &nbsp;在长明火两侧是两座巨大的浮雕,一面刻着“伟大功勋”,另一面刻着“1941”,记录了这场战斗的时间和意义。 &nbsp; &nbsp; &nbsp; &nbsp;公园有专人管理养护。当地新婚夫妇在结婚日来此献花,已是哈萨克斯坦一项悠久的民间传统,在特殊的纪念日来表示对先烈的尊敬和对幸福生活的感恩。 &nbsp; &nbsp; &nbsp; &nbsp;在阿拉木图市中心冼星海大街上,有处名人纪念碑--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纪念碑,其背后有一段深厚的中哈友谊故事。 &nbsp; &nbsp; &nbsp; &nbsp;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冼星海辗转前往苏联,后因卫国战争爆发而不得已滞留哈萨克斯坦。期间,他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帮助,并与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结下深厚友谊。在此期间创作了多部作品,包括《民族解放》《满江红》等,都融入了哈萨克民族音乐元素。 &nbsp; &nbsp; &nbsp; &nbsp;为纪念冼星海与哈萨克斯坦的渊源以及中哈两国的文化纽带,1998年哈萨克斯坦政府决定在阿拉木图建立冼星海纪念碑。纪念碑由哈中两国共同合作完成。如今,冼星海纪念碑已成为阿拉木图的一个文化地标,吸引着来自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游客前来瞻仰,延续着两国之间的艺术与友谊佳话。9月中旬我等一行中国游客,特前来观瞻。 &nbsp; &nbsp; &nbsp; &nbsp;阿拉木图市内公共交通有130多条线路,其中有9条有线无轨电车,公共交通比较方便。另有一条地铁线路,连接火车站与市区主要区域‌。 &nbsp; &nbsp; &nbsp; &nbsp;<br> &nbsp; &nbsp; &nbsp; &nbsp;市内各车站提供防雨防晒设施,以方便居民出行。我等乘坐的大巴在市内穿梭,所见秩序井然,体现了良好的市民素质。 &nbsp; &nbsp; &nbsp; &nbsp;阿拉木图市政府重视市民体育活运,主要体育设施包括阿拉木图体育馆冰宫、中央体育场及麦迪奥滑冰场等综合性场馆,能够满足不同体育项目的需求。图为中央体育场一角。 &nbsp; &nbsp; &nbsp; &nbsp;世界上最大的高山冬季运动综合体,核心设施麦迪奥滑冰场,建于哈萨克斯坦外伊犁山麓阿拉套山上,海拔1691米,距阿拉木图市18公里,面积10500平方米。冰层厚度达2.3米,全年可用。 &nbsp; &nbsp; &nbsp;前往滑雪场需乘坐索道缆车上山,共要换乘三段。我等上山时遇浓雾锁山,不得已在二级站台放弃登顶,回乘下山,故无缘见得其真容。 &nbsp; &nbsp; &nbsp; &nbsp;图为一、二级索道换乘站外景一角。&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这座色彩斑斓、宛如童话城堡的建筑称为耶稣升天教堂,(也称泽恩大教堂)坐落与勇士纪念碑群一步之遥的公园中心。它是世界第二高的木制结构建筑(不使用一颗钉子),本身就是一个建筑奇迹。 &nbsp; &nbsp; &nbsp; &nbsp;教堂属传统的俄罗斯拜占庭风格,色彩极其鲜艳活泼。糖果色的外墙、金色的洋葱头圆顶、精美的木雕窗棂和饰边。在蓝天和公园绿树的映衬下格外夺目。(由于时间关系,未能入内参观。) &nbsp; &nbsp; &nbsp; &nbsp;它是座活跃的东正教教堂,每天都会举行礼拜仪式, 是每一位到访阿拉木图的游客必游之地。 &nbsp; &nbsp; &nbsp; &nbsp;绿色巴扎--中亚最富盛名的集市之一。建筑本身充满特色,内部商品琳琅满目,从干果、香料、糖果到马肠、奶酪等当地特色食品应有尽有。是体验当地市井生活和购买特产的最佳地点。 &nbsp; &nbsp; &nbsp; &nbsp;市场始建于1875年,是阿拉木图现存最古老的贸易中心,见证哈萨克斯坦商贸发展史。‌‌场内设有中国制造专区:部分区域集中销售中国进口商品。 &nbsp; &nbsp; &nbsp; &nbsp;中亚最大干果蜜饯集散地,杏干、无花果干等堆砌成彩色小山。‌‌本地蜂蜜与发酵马奶(库米斯)均有批发销售。‌‌<br> &nbsp; &nbsp; &nbsp; &nbsp;马肉制品专营区(马肠、马肉香肠)展现游牧饮食文化。‌‌<br> &nbsp; &nbsp; &nbsp; &nbsp;哈萨克斯坦草原上的猎鹰传奇 。哈萨克民族世代传承着一项古老而神秘的技艺——猎鹰。在这片自由与野性并存的大地上,猫头鹰、秃鹫、隼这些自然界的空中霸主,成为了哈萨克猎人忠诚的伙伴与骄傲的象征。 &nbsp; &nbsp; &nbsp; &nbs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在阿拉木图市郊,有专门的猎鹰表演秀。哈萨克猎人带着他们的猫头鹰、秃鹫、隼,展示着这项古老而神圣的传统技艺。这不仅是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与遵循,更是哈萨克族人民智慧与勇气的结晶。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猎鹰文化如同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哈萨克儿女。 &nbsp; &nbsp; &nbsp; 表演内容非常丰富,从猫头鹰幼鸟开始,到训练有素的游隼,金雕,秃鹫等各类猛禽,会给你各种惊喜。 &nbsp; &nbsp; &nbsp; 训鹰师与游客互动。 &nbsp; &nbsp; &nbsp; &nbsp;训鹰师在表演空中捕鹰绝技。当飞鹰从眼前高速掠过,训鹰师急速抛出手中索钩,准确钩住飞鹰脚踝,从不走空令人叫绝。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阿拉木图的旅程在此收尾。雪山下的苹果之城,既有拜科努尔广场的辽阔雄心,亦有升天大教堂的静谧祥和。集市里飘散的馕香,老者指尖流淌的冬不拉琴声,都诉说着这片土地特有的温暖与韧性。此行所见,是草原与雪峰的交响,所感,是游牧血脉里不息的生命力。中亚的风拂过,留下悠长回响。<div>&nbsp; &nbsp; &nbsp; &nbsp;再会!阿拉木图!</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