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奥运

地中海

<p class="ql-block">  美国百年奥林匹克公园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遗产,以奥运主题景观和城市文化活动为特色,在夏季举办流行音乐会,并在每年独立日举办音乐会和焰火表演等活动。</p><p class="ql-block"> 这公园不大像寻常所见的公园,没有巍峨的亭台,也没有曲折的回廊,更没有那些带着历史烟尘的碑刻与题咏。它坦荡荡地铺陈在亚特兰大市中心的摩天楼群之间,像一片被匆忙的城市无意间遗落的、巨大的空地。然而,你一脚踏进去,那感觉便不同了。脚下是厚实而富有弹性的草皮,眼前是开阔得有些奢侈的广场,几排木质的长椅闲闲地摆着,沐浴在佐治亚那特有的、带着些甜腻的温热阳光里。风是懒洋洋的,拂在脸上,并不清爽,却有一种奇异的安抚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便被那广场中央的喷泉吸引了去。那也不是我们惯常见惯的、喷吐着庄严水柱的式样。它是由一排排矮矮的、铜铸的奥运五环标志组成的,无数根水柱从那些圆环里激射出来,高高低低,错错落落,织成一片跳跃的、活泼的水网。水珠子在阳光下闪着亮,像是千万颗碎钻,被一只无形的手抛向空中,又哗啦啦地落回浅池里。最动人的是那些孩子们,他们笑着,叫着,赤着脚在水幕里穿梭、奔跑,衣衫尽湿了,头发也贴在了额上,却浑不在意,那一种纯粹的、发自生命本源的欢愉,仿佛将周遭的空气都搅动得年轻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我拣了一张离喷泉稍远的长椅坐下,静静地望着。这眼前的欢腾,是真实的,鲜活的;但不知怎的,我的心里,却总有一丝挥之不去的、沉静的影子。这公园,毕竟是叫作“百年奥林匹克”的。名字里带着“百年”二字,便仿佛天然地有了重量,压着一段并不算遥远,却也足以让人反复咀嚼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六年,那场夏日的盛会,那全球瞩目的狂欢,似乎还留有几分余温,散在这风里,藏在这草叶的脉络里。我想象着当年,这里的万头攒动,这里的旗帜飞扬,这里的呐喊与掌声,是如何地震动了这一方天地。那时的光景,该是何等的煊赫,何等的辉煌,像一出正演到高潮的戏剧,所有的灯光、色彩、声音都汇聚到了一点,亮得让人睁不开眼。</p><p class="ql-block"> 然而,盛会终究是散了。如同一切热闹的筵席,曲终人散之后,留下的便是无边的寂静,与需要慢慢收拾的场。这公园,便是那场盛宴后,被精心保留下来的一个角落。它没有让那片土地重新变回冰冷的混凝土,而是将它化作了一个寻常百姓可以漫步、嬉戏的所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慈悲,一种将瞬间的辉煌转化为长久温存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不远处,有一面长长的纪念墙,上面镌刻着所有为那届奥运会做出贡献的人的名字。我走过去,用手指轻轻拂过那些冰凉的、凹凸的字母。那些名字,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着各自的喜怒与劳碌;如今,他们被以一种庄严的形式,凝固在这里,成了历史的一个注脚。阳光将我的影子,也投在了那墙上,与那些陌生的名字短暂地重叠。这一刻,竟有些庄周梦蝶的惘然。究竟他们是真实,还是我是真实?抑或,在这流转不息的时间长河里,我们都不过是些瞬息即逝的影子罢了。</p><p class="ql-block"> 忽然便想起了我们东方的哲思。老子曾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园子,之所以能成为今日这般包容而闲适的模样,或许正因为它经历了那场极致的“有”。那场运动会,将它填得满满的,赋予了它名字与灵魂;而后,盛会散去,复归于“无”,这空阔的场地,才真正实现了它为民所用、滋养日常的“大用”。这其中的盈虚消长,仿佛也暗合着某种天地的节律。</p><p class="ql-block"> 夕阳的余晖,给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涂上了一层温暖的、橘红色的釉彩。喷泉边的孩子们,已被他们的父母唤了回去,广场上重又变得空旷。那哗哗的水声,在暮色里听来,便格外清晰,也格外寂寥。</p><p class="ql-block"> 我缓缓地站起身,向着园外走去。回头再望一眼,只见那五环喷泉依旧不知疲倦地跳跃着,在渐浓的夜色与初亮的华灯映照下,像一片永远不会熄灭的、流动的星火。它纪念着一段过去,也慰藉着每一个当下。这,或许便是这座公园,最沉默,也最深沉的语言了。</p><p class="ql-block">亚特兰大百年奥林匹克公园。</p> <p class="ql-block">相邻的亚特兰大可口可乐总厂产品展销品尝馆,真是一个甜蜜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游客在这里能品尝遍该厂出品的各种饮料产品。</p> <p class="ql-block">也是一个讨小朋友喜欢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随便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