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高加索扫描,——高加索三国游之一

梁山话剑

<p class="ql-block">昵 称:梁 山 话 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50033322</p> <p class="ql-block">  在里海与黑海之间,一道群山横卧,峰峦叠嶂,连绵不绝,这就是著名的高加索山脉。它的存在,成了欧亚大陆东部一处界山。</p><p class="ql-block"> 在山之南,聚居着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个亚洲国家。尽管高加索是他们“身份认同的核心”,有着“南方的情结”,故泛称高加索三国。但它们在高加索的存在,却形成三种不同的画风。我们只能走进去,或许可触摸到它们之间的精彩与异同。</p> <p class="ql-block">  今年秋分时节,我进来了!这片土地我初次触碰,脑海里一片连基本常识都未涉及的处女地。出发前,我曾试图找点稍为深度的中文书籍翻阅,但没能做到。故只好以脚步所到和眼力所及,将其扫描拼凑成文,权当存忆。</p><p class="ql-block"> 历12天的行程走了下来,虽不黯其详,但略知皮毛。别看这三个相邻国家,它们虽近在咫尺,但各说各的话,各写各的字,还各拜各的神。人也各有其志,各不相让。</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首站,是阿塞拜疆首都的巴库。这个国家不是最早到来,但所占据的地盘算是最富有了。东部依里海而居,航运、水产带来的财富,让这里的人们赚得盆满钵满。而且,里海不仅可载舟,捕捞,更有燃气、石油。里海好肥,真可谓肥得流油了。巴库,还赢得一个“小迪拜”之誉。</p><p class="ql-block"> 邻居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这两家人,羡慕得直流口水,但也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人家数钱。</p> <p class="ql-block">  巍巍高加索,山连着山,丘挨着丘,借用贾岛的诗,<b>“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b>来形容,还是挺贴切的。</p><p class="ql-block"> 然而,阿塞拜疆国土上除了山和丘,还能沾上一半的平原土地。库拉河和阿拉斯河,承载着高加索山上融化的雪水奔腾而下,润泽着甘穆、希尔万两大平原。让这片茫茫大地,呈现出一派田园牧歌,无限风光!</p> <p class="ql-block">  走出阿塞拜疆,再来看看亚美尼亚。但从阿塞拜疆是不可直达的,只能通过格鲁吉亚过境。阿、亚这两家因领土之争曾大打出手,至今仍不相往来。</p><p class="ql-block"> 高加索有大、小之分,亚美尼亚几乎占了整个小高加索,这么一大片地方却没有多少平地。那天我们来到首都埃里温,这里连作为国家客厅象征的广场,也找不出一方像样的地块来,只好依山而筑,美名为“阶梯广场”。</p> <p class="ql-block">  亚美尼亚山山相连,想修一条快速的道路着实不易,又没有出海口,内外交通难有作为。由此可想而知,这对经济发展是多么艰难。坐在旅游大巴一路走来所见,乡镇建设只相当于我们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p><p class="ql-block"> 还好,亚美尼亚拥有一个塞凡湖,面积很大,大到占整个国土的3%。他们说这是“上帝的恩赐”,故视若珍珠,在湖畔半岛的山顶上,修建了个修道院,日夜守护着。</p> <p class="ql-block">  在亚美尼亚的国度里,本不该只是一个塞凡湖,崇山峻岭间应会藏掖着诸多奇观胜景。估计是资金的缺乏而未能得到很好开发,交通、住宿、通信等方面的落后,让游客难以所至。</p><p class="ql-block"> 这里靠大量的白兰地酒产出,成了该国重要的经济来源。此行,我们在酒厂里花上不少时间。除教堂外,其他并没有太多独特的景观可赏,呆上一天住一夜,即返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p> <p class="ql-block">  至于这一次高加索三国之旅,主要行程还是在格鲁吉亚。它位于大高加索南麓,山高水也秀。在东部的西格纳吉,历史让它成为“葡萄酒的发源地”。大、小高加索之间,留下呈长条型的平原,里奥尼河流经这里,孕育出一片肥沃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最让格鲁吉亚人为傲的是,还有黑海东岸那一片大地,与长条平原连在一起,形成三角形的科尔基斯低地平原。滨海城市巴统的海岸线,造就它旅游之城的品牌。当然还拥有黑海养殖、捕捞和海运丰富资源,担负起经济发力的重任,支撑起这个国家的强力运行。</p><p class="ql-block"> 也许经济的发展获得了一点底气,为了争夺南奥塞梯控制权,竟然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敢与俄罗斯进行了5天战争。但这一仗教训深刻,小猫岂能与大熊争雄。</p> <p class="ql-block">  走过高加索三国,唯巴统这座滨海城市不用去看宗教胜迹。说起高加索的宗教信仰,还真很有特色。格鲁吉亚信仰东正教,亚美尼亚迷信基督教,而阿塞拜疆却追随阿拉伯信伊斯兰教。三个国家各念各的经书,各拜各的神主,故高加索被誉为“众山之束”。</p><p class="ql-block"> 说到宗教,这趟旅游可逛了不少教堂、修道院和清真寺,有古老沧桑的,也有新建豪气的。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城市建设不怎样,但埃米奇阿津大教堂,就显得极为气派。</p> <p class="ql-block">  高加索三国之间挨得很近,却各有各的文字和语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除了同拥高加索外,还曾经有过一个共有的时代,叫苏联时期。</p><p class="ql-block"> 因而,南高加索在那时也称外高加索,山之北称内高加索,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车臣,就是属于北高加索。俄语在南高加索地区,足可成为他们之间语言交流的桥梁,并且畅通无阻。</p> <p class="ql-block">  其实,当年加入苏维埃联盟,这三国并不在人后,紧随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步伐而入。现散落在三国各地苏联时期的建筑、遗物、旧址,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记忆。是怀念,或是伤感,众说纷纭,并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苏联已成为过去,估计再也回不去了,还是回味这三个独立国家的前世今生,风土人情吧!在这片土地上,毕竟是充满着张力与故事的经典地标,承载着地缘政治和文化意涵的鲜明符号。</p> <p class="ql-block">  南高加索,有人说它是<b>“文明的十字路口与破碎的地带。”</b>俄国诗人莱蒙托夫曾服役高加索,在小说《当代英雄》中说过,<b>“高加索成为考验人性、映照命运的舞台。”</b></p><p class="ql-block"> 粗览轻描之后,还是要遁着游程深入这三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寻觅他们在高加索如何赖以生存,形成怎样的人性和命运的舞台。在此,引用普希金《高加索》诗句<b>“高加索在我脚下,我独自屹立在雪崖边,伫立在万丈深渊之上”,</b>来祝福南高加索三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10.07 珠海</p> <p class="ql-block">正文字数:2060字</p><p class="ql-block">文字摄影:梁山话剑</p><p class="ql-block">歌曲:《那山那海》</p><p class="ql-block">演唱:杜劲松</p> 欢迎光临   感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