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中秋的月光与国庆的红旗在南关厢的青瓦飞檐下交相辉映,一场名为《中秋传暖意,国庆颂山河》的文艺演出,于2025年10月7日下午,在海宁市南关厢灯彩广场温情启幕。关厢文工团以歌舞、朗诵、戏曲等多元艺术形式,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南关厢,为市民与游客烹制了一道双节同庆的文化大餐。</p> <p class="ql-block"> 演出在潮乐鼓舞团鼓舞《歌唱祖国,好运连连》中拉开帷幕。十位舞者身着红黄渐变的演出服,在巨型龙纹战鼓前腾跃击奏,鼓槌上的彩绸如火焰般翻飞,鼓点铿锵有力,瞬间点燃了现场氛围。这不仅是鼓乐的狂欢,更是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礼赞,让观众在震耳鼓鸣中感受到家国同庆的磅礴力量。</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关厢文工团双山分团的张文年带来男声独唱《咱老百姓》。他身着白衬衫,搭配精致领结,以浑厚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将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国的眷恋娓娓道来。歌声质朴真挚,如清泉淌过心间,引发全场共鸣,不少观众轻声跟唱,沉浸在这份对平凡幸福的歌颂里。</p> <p class="ql-block"> 新月舞蹈队的扇子舞《江山》紧随其后。六位舞者身着红色的长裙,手中的红扇似云霞翻涌。她们或旋扇成花,或舒臂展扇,将“江山如此多娇”的画卷在舞台上徐徐铺展。每一个动作都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裙裾与扇影的交织间,家国情怀悄然浸润人心。</p> <p class="ql-block"> 关厢文工团的姚伟东、凌佳带来诗朗诵《月光下的中国》。二人手持红色诗稿,在富有感染力的语调中,将月光下的长城、黄河、江南水乡一一勾勒。“月光下的中国,美得让人掉泪”,当这句诗响起时,现场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热烈掌声——文字的力量与中秋的月色碰撞,让家国之思在每个人心中升腾。</p> <p class="ql-block"> 古典舞《轻舞》则是关厢文工团张冬冬等六位舞者的匠心之作。她们身着浅绿与粉白相间的飘逸舞裙,宛如从古画中走出的仙子。舞步轻盈流转,水袖如云霞舒卷,将古典艺术的雅致与中秋的诗意完美融合,带观众穿越时空,在传统美学中品味文化的悠长韵味。</p> <p class="ql-block"> 关厢文工团歌咏队的钟琦、张旭霞献上男女声对唱《红旗飘飘》。男声雄浑、女声清亮,二人默契的配合让这首经典歌曲焕发出新的活力。“红旗飘飘,引我成长”的旋律在南关厢上空回荡,红旗的意象与国庆的氛围交相呼应,点燃了在场所有人的爱国热忱。</p> <p class="ql-block"> 静之舞的孩子们带来少儿舞蹈《跃龙门》。九位小舞者身着红装,手中的红绸带如灵动的火焰,在舞台上翻腾跳跃。他们用充满童趣的舞姿演绎“跃龙门”的典故,既是对成长的期许,也暗含着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稚嫩的动作中透着蓬勃朝气,让现场观众忍俊不禁又倍感温暖。</p> <p class="ql-block"> 星影文化戏曲团的朱红燕、汤建一等五位演员带来越剧联唱《大观园》。她们身着精致的戏服,头戴华丽的头饰,将《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演绎得淋漓尽致。越剧婉转缠绵的唱腔与古典故事的韵味在南关厢的古建中交融,为喜爱传统戏曲的观众奉上了一场视听盛宴,也让中秋的文化氛围愈发醇厚。</p> <p class="ql-block"> 演出在乐龄馆非洲鼓班的非洲鼓合奏《爱我中华》中落下帷幕。十六位演奏者身着统一的红色文化衫,手中的非洲鼓色彩斑斓。鼓点节奏明快、充满活力,“爱我中华”的歌词在鼓乐中反复唱响,不同文化形式的碰撞却殊途同归,共同抒发着对祖国的热爱。现场观众纷纷起立,跟着节奏拍手,将演出推向最后的高潮。</p> <p class="ql-block"> 这场在南关厢灯彩广场的文艺演出,以中秋的团圆意涵为底色,以国庆的爱国情怀为主调,通过舞蹈、声乐、朗诵、戏曲等艺术形式串联成一幅生动的文化图景。关厢文工团及各参演单位用真诚的表演,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南关厢,为海宁市的市民与游客打造了一场兼具文化厚度与情感温度的双节盛宴。</p> <p class="ql-block">文案:浙江板桥头</p><p class="ql-block">图片:关厢文工团摄影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