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号:61263343</p><p class="ql-block"> 美篇昵称:揚清</p> 诗嵌名 蔡 伦 詹天佑 <p class="ql-block"> 诗嵌名</p><p class="ql-block"> 蔡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蔡侯东汉伟功贤</p><p class="ql-block"> 伦法融浆铭世寰</p><p class="ql-block"> 造术简缣难续史</p><p class="ql-block"> 纸薄传著越千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10.8</p><p class="ql-block"> 注:① 蔡伦因造纸有功被朝廷封为龙亭侯。 </p><p class="ql-block"> ② 简缣,是指古代在造纸术未发明以前,一直用竹简和缣写字作书。竹简体积繁重,不利保管、传输。而缣是用绢丝制成,用来绘画,造价高,且不宜保管,中华文明历史不利于传承。</p><p class="ql-block"> ③传著,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距今已有1900多年。且被后人传著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伦简介</p><p class="ql-block"> 蔡伦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宦官、发明家。 </p><p class="ql-block"> 蔡伦出身于铁匠世家,入宫为宦官。汉和帝即位后,他升迁为中常侍,后又兼任尚方令,掌管皇宫制造业。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p><p class="ql-block"> 他认真总结前人经验,革新造纸工艺,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经过挫、煮、捣、抄等工艺,制成了“蔡侯纸”。这种纸质地好、成本低,奏报朝廷后,被广泛推广。</p><p class="ql-block">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纸圣,推动了书写材料的变革,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 诗嵌名</p><p class="ql-block"> 詹天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詹录功传铁路长</p><p class="ql-block"> 天途险隧至云苍</p><p class="ql-block"> 佑福庶众神州径</p><p class="ql-block"> 车载小康迎未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10.9 </p><p class="ql-block"> 注:①詹录,指记录</p><p class="ql-block"> ②云苍,是指中国铁路有的地方穿山越岭、使用的高架桥直达千米云端。</p><p class="ql-block"> ③ 神州径,是指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也指中国铁路长度已达16万公里其中高铁5万公里。</p><p class="ql-block"> ④ 迎未央,是指用智慧与汗水,主动去迎接更多更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詹天佑简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詹天佑 字达朝,号眷诚,广州南海人,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工学家,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p><p class="ql-block"> 1872年,詹天佑考取清政府第一批官派幼童赴美留学。1878年,考入美国耶鲁大学谢菲尔德工程学院学习土木和铁路工程专业,1881年毕业回国。</p><p class="ql-block"> 1888年,詹天佑经推荐进入中国铁路公司任帮办工程师,参与塘沽到天津铁路铺轨工程。1893年,他主持修筑津榆铁路,采用压气沉箱法成功解决滦河铁桥打桩难题。1905年,詹天佑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他首创“人”字形线路,采用“竖井开凿法”等,成功攻克居庸关、八达岭等段的施工难题,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此外,他还参与了萍醴路、新易路、粤汉铁路等多项铁路工程的建设。</p><p class="ql-block"> 詹天佑是第一个担任铁路工程师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个加入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中国工程师。他主持制定了中国铁路标准轨距,创办了中华工程师学会并任首任会长。</p> <p class="ql-block"> 文献图片、音乐选自网络 致谢!</p><p class="ql-block"> 诗文:盛伟</p><p class="ql-block"> 美篇制作:揚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