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中华艺术宫《美术作品中的上海》大展全记录(摄影/翻唱/视频制作:ZG)

ZG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上海是一座有着悠久文明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城市,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特有的革命文化遗存、民族工业文化遗存、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近现代建筑、名人故居等,是上海的城市记忆,也是难得的文化历史资源。而今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也越来越显示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迷人风采。党的二十大以来,上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实现城市发展的新超越,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文化艺术建设成果斐然,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p><p class="ql-block"> 此次展览作品均来自馆藏,其中不乏“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时代风采一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日出东方上海市庆祝建党百年青年美术创作项目”、“十年·海上风华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项目”等重大美术创作项目的优秀成果。这些作品突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新时代的上海,人民蓬勃向上,文化繁盛绚丽。期待展览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上海的历史和文化,进一步激励我们热爱党,热爱祖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众志成城,开拓进取,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而不懈奋斗!</p><p class="ql-block">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文明的印记--崧泽、福泉山文明</p><p class="ql-block"> 传说大禹治水,把天下分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上海属于“扬州”,是中国大地最接近海洋的地方,上海地区早在夏代就加入了“神州中国”的版图。大禹平洪水,在江淮流域的涂州,娶涂山氏之女。后世的宣城、蚌埠、绍兴都有涂山,可见大禹足迹遍布江南。又传说大禹南巡扬州,据说病逝在会稽,今绍兴有“大禹陵”。最早的江南史书《越绝书》、《吴越春秋》都有大禹在江南治水的记录,顾颉刚甚至认为:大禹的传说,本来就是从吴越地区起源的,后来传入中原经典。所以,从文献考证来看,大禹应该在上海周围地区生活过。《孟子·告子下》说:“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以四海为壑”的治水方法,应用在治理太湖的时候,就是把洪水导向东海。所以《尚书·禹贡》说:“三江既人,震泽底定。”“震泽”就是今天的江南太湖,“三江”就是今天的浏河、吴淞江和黄浦江。大禹带领江南民众,把太湖里泛滥的洪水引向东海,结果平定了洪水。《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是黄帝的玄孙,他的父亲鲧受尧的任命,担任治水。九年洪水不退,鲧受舜责骂,命令禹继承父亲的事业。大禹治水成功后,受到各方诸侯拥戴,登上王位,称“夏后”,开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按一般传说,夏代开始于五千年前,正好相当于上海地区发现的“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时期。近年来,从考古发掘的成果看,上海地区出土的崧泽遗址(六千年前)、福泉山遗址(五千年前),属于江南地区河姆渡文化(七千年前)和良渚文化(五千年前)系统。福泉山出土的玉器,在整个江南地区是最精致的,表明当时上海附近并不是一个偏僻的文化落后地区,相反还可能是一个文化中心。结合考古和文献两个角度,崧泽、福泉山时期的上海人,相当于夏代,和尧、舜、禹同时。古代上海,壮丽辉煌。</p> <p class="ql-block">文明的印迹--崧泽、福泉山的文明</p><p class="ql-block">196x500cm中国画</p><p class="ql-block">2014</p><p class="ql-block">纪连彬</p> <p class="ql-block">上海之根,海派之源-广富林文化遗址</p><p class="ql-block">200x176cm中国画</p><p class="ql-block">2022</p><p class="ql-block">庞飞</p> <p class="ql-block">对话-利玛窦和徐光启的文化盟约</p><p class="ql-block">245x36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12</p><p class="ql-block">李根</p> <p class="ql-block">1843年冬日-上海</p><p class="ql-block"> 1843年11月14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George Balfour,1809-1894)在得到上海道台宫慕久的授权后,发布第一号告示,宣布上海开埠。11月17日上海开埠。随后上海租界正式划定,地点定在城北“李家场”(今北京东路),四界为黄浦江、苏州河、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和“界路”(今河南中路)。但是,开埠初期,租界仍然是一片荒地、滩地、坟地,很少居民,没有商户,外国商人的活动中心还是在老城。开埠当天就有一艘早就停在吴淞口的外国商船进入黄浦江,后停靠在十六铺码头。至12月31日,共有七艘外国商船停靠上海。最大的“伊利萨·斯蒂沃号”(Eliza Steward)吃水423吨,最小的“玛兹帕号”(Mazeppa)载重171吨。七艘船只的平均吨位是281吨,平均船员25名。共有175名外国人来到上海,买了433,729元中国货物,出售了146,072元外国货物。买入的主要是丝绸、茶叶、瓷器和工艺品。卖出的主要是钟表、器物和鸦片等货物。</p> <p class="ql-block">1843年冬日-上海</p><p class="ql-block">220x38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12</p><p class="ql-block">刘亚平</p> <p class="ql-block">青龙镇</p><p class="ql-block">170x250cm中国画</p><p class="ql-block">2020</p><p class="ql-block">朱新昌</p> <p class="ql-block">洋务运动</p><p class="ql-block">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作为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成立于1865年,简称“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机器局”、“上海制造局”,后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主要制造枪炮和修造兵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制造局造船的部门独立,称作江南船坞,辛亥革命又改称江南造船所。江南制造局本身也于1917年改称上海兵工厂,于1937年停办。日军占领上海后,将其场地和机械并入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所至1953年,又更名为江南造船厂,1967年搬到高昌庙镇,扩充设备,建有机器厂、洋枪楼、汽炉(锅炉)厂、铸造厂、轮船厂等,占地70余亩。至80年代又相继建成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栗色火药厂、无烟火药厂等。1996年改为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p> <p class="ql-block">洋务运动</p><p class="ql-block">145x365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11</p><p class="ql-block">姜建忠</p> <p class="ql-block">美的启蒙-刘海粟与艺术教育</p><p class="ql-block">288x24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12</p><p class="ql-block">张正刚</p> <p class="ql-block">海上繁华-南京路上的四大公司</p><p class="ql-block">327x535cm中国画</p><p class="ql-block">2014</p><p class="ql-block">毛冬华、韩硕</p> <p class="ql-block">文明的步伐-记上海现代市政的源头</p><p class="ql-block"> 西方现代文明的物质层面比它的精神层面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事实上,现代化城市设施在19纪中叶就开始传入上海租界了。有人说,现代城市生活方式都是从管道传输的。在中国,上海人最早从管道中接触到了现代文明。中国的城市过去没有街灯,一到晚上街上便是一片黑暗。第一次英美租界路灯用煤气是在1865年,由上海自来火公司供给。这里的自来火就是指煤气。上海有了电灯以后,煤气路灯就逐渐被电灯所取代。上海人便开始在家庭中使用煤气作燃料。上海人第一次使用电话是在1881年。当年的电话业务是由大北电报公司兼营的,共有338个用户。后来由英商上海德律风公司经营。而这一年距离1876年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电话原理才五年的时间。上海人第一次看见电灯是在1883年6月的南京路上。当时英商上海电气公司在大马路(今南京路)上设立了35盏路灯。1913年开设在杨树浦的上海工部局电气处新厂发电。电灯开始普及到户。这家电厂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发电机组,和美国芝加哥发电厂为同一机型。1929年改组为美商上海电力公司,电厂发电能力达12万千瓦,售电5亿度,据说和英国大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相近。如果加上华商的闸北水电厂,上海的供电规模在世界上恐怕也能名列前茅。上海人是在1883年8月开始从“水龙头”里放水的。设在杨树浦的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一天供水 2270 吨,供15万人使用。上海人无需从井里、河里打水,告别了乡村自然生活。煤、电话、电力、水,十里洋场的现代城市管理,大多都是从杨树浦输出的。可以说,杨树浦是上海现代市政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文明的步伐--记上海现代市政的源头</p><p class="ql-block">211x465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14</p><p class="ql-block">徐步成、何珏颖</p> <p class="ql-block">南京路</p><p class="ql-block">40x30cm摄影</p><p class="ql-block">不详</p><p class="ql-block">佚名</p> <p class="ql-block">国际饭店</p><p class="ql-block">59x38.5cm摄影</p><p class="ql-block">1930</p><p class="ql-block">佚名</p> <p class="ql-block">南京路</p><p class="ql-block">38.5x60cm摄影</p><p class="ql-block">1930</p><p class="ql-block">佚名</p> <p class="ql-block">跑马厅</p><p class="ql-block">45x30cm摄影</p><p class="ql-block">不详</p><p class="ql-block">佚名</p> <p class="ql-block">诗心相印-泰戈尔与徐志摩</p><p class="ql-block">190x15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12</p><p class="ql-block">姜建忠</p> <p class="ql-block">望平街</p><p class="ql-block">200x46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12</p><p class="ql-block">黄卫刚、单搏</p> <p class="ql-block">五卅惨案</p><p class="ql-block">25.5 X40.5CM</p><p class="ql-block">版画</p><p class="ql-block">黎鲁</p> <p class="ql-block">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上海)</p><p class="ql-block">188x33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11</p><p class="ql-block">石奇人</p> <p class="ql-block">国歌--聂耳、田汉在上海</p><p class="ql-block">198x32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11</p><p class="ql-block">周长江</p> <p class="ql-block">风云儿女</p><p class="ql-block">188x33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11</p><p class="ql-block">殷雄</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的苏州河</p><p class="ql-block">185x36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12</p><p class="ql-block">曹立伟</p> <p class="ql-block">第一艘万吨轮下水</p><p class="ql-block">200x50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12</p><p class="ql-block">潘文艳、陆毅</p> <p class="ql-block">海上先贤</p><p class="ql-block">330x570cm中国画</p><p class="ql-block">2015</p><p class="ql-block">韩硕、范奕彬</p> <p class="ql-block">南京路上好八连</p><p class="ql-block">160x215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11</p><p class="ql-block">罗田喜</p> <p class="ql-block">晨曦-上海解放</p><p class="ql-block">250x35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11</p><p class="ql-block">陈宜明、颜秉卿、任今今</p> <p class="ql-block">劳动者的家园--曹杨新村</p><p class="ql-block"> 曹杨新村始建于1951年,是解放后中国兴建的第一个工人新村,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意义。1952年6月,上海市沪西各厂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人搬入“曹杨新村”新工房。当时,这个占地200亩,可容纳1002户,建有合作社、医疗站、公共浴室等设施的新式住宅区成为无房户们梦寐以求的天堂。如今,经过60多年的建设,曹杨新村已发展为拥有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环境、交通等资源的大型成熟社区。整个社区占地2.14平方公里,住户3.2万余户,居民10万余人。作为全国首批外事接待单位,曹杨新村先后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150多个国家的首脑、政要和旅游团队。1987-1990年曹杨新村街道被评为市外事旅游优质服务先进集体,1988年还被评为全国旅游优质服务先进集体。曹杨新村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商业服务网点遍布大街小巷,曹杨商场附近已成为新村的商业中心,曹安路东段亦形成热闹的商业街,散布新村各处的菜场、农贸集市和小商品市场方便了居民生活,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医院、文化馆、电影院、文化中心、图书馆、游泳池等文教卫生设施一应俱全。新村道路四通八达,有十几条公交线路通行,交通十分方便。曹杨新村也是全市第一个全面绿化的新村,环境优美。曹杨新村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努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明礼貌活动,创建“五好”家庭、文明楼(组)、卫生之家和文明街区(村),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社区文化活动,1988-1990年曹杨新村街道连续被评为市文明单位,1989年成为全市创建文明街区试点单位,1992年3月还被中共上海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十个红旗集体之一。</p> <p class="ql-block">劳动者的家园-曹场新村</p><p class="ql-block">尹皇忠</p> <p class="ql-block">上海援建大三线之青春赞歌</p><p class="ql-block">150x25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21</p><p class="ql-block">王文星</p> <p class="ql-block">春风雨露--毛泽东和上海文化名人</p><p class="ql-block"> 1956年初,毛泽东主席到南方视察,1月10日从杭州到上海,当日下午在陈毅、柯庆施陪同下视察了江南造船厂、上海公私合营申新九厂。下午6时,中共上海市委邀请各界民主人士出席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欢迎毛泽东的宴会和晚会。应邀参加的有市工商联主委盛丕华、副主委荣毅仁、常委刘念义、陈铭珊和郭棣活、郭琳爽、吴志超、经叔平以及各界人士共七十多人。</p><p class="ql-block"> 1957年7月7日晚,毛泽东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接见上海市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和工商界代表人士,市工商联常委陈铭珊,执委史慕康、吴中一等参加,毛泽东与大家亲切交谈,并勉励大家要在各自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 1961年5月1日,毛泽东在上海出席各界人士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联欢晚会。晚会前接见上海市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负责人以及教育、文化、科学界的代表,与各位亲切交谈。应邀参加的有市工商联副主委刘靖基、胡厥文、王性尧等。</p> <p class="ql-block">春风雨露-毛泽东和上海文化名人</p><p class="ql-block">200x30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11</p><p class="ql-block">郑艺</p> <p class="ql-block">旧貌变新颜--肇嘉浜的变迁</p><p class="ql-block">208x327cm中国画</p><p class="ql-block">2011</p><p class="ql-block">魏忠善、魏志善</p> <p class="ql-block">“三转一响”-“上海货”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1970年代,青年工人、学生和职员开始筹办婚礼,布置新房。新式(西式)和旧式(中式)家具,疑似“封、资、修”,家具厂还在停产中,但是,迫不及待的市民开始利用废旧木料自己打制家具,式样有“传统式”。“捷克式”、“罗马尼亚式”、“组合式”等。从开始的简易家具,发展到后来齐全的大衣柜、五斗橱、大床、方桌、夜壶箱等,号称“36只脚”。新房布置后,“青工”们转向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于是,“四大件”(“三转一响”)成为热门的商品。其中上海牌手表(上海手表厂)永久牌自行车(上海自行车厂)、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缝纫机厂)、红灯牌收音机(上海无线电二厂)最能代表。这股需求促进了上海轻工产品的大发展,使得上海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新产品。自1971年到1983年,红灯牌711型电子管收音机类生产185.5万台,为同类产品佼佼者,风靡全国,供不应求。</p><p class="ql-block"> 随后,收音机还衍生出“上海”、“海燕”、“春雷”、“凯歌”、“飞乐”等知名品牌;自行车领域还有“凤凰”品牌崛起,缝纫机领域涌现出“蜜蜂”品牌,手表市场则有“宝石花”品牌崭露头角,电风扇市场上“华生”品牌受到欢迎;香烟市场有“中华”、“前门”、“凤凰”等品牌占据一席之地;肥皂市场则有“扇牌”、“五洲”、“固本”等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牙膏市场则涌现出“美加净”、“中华”、“丰收”等知名品牌。</p><p class="ql-block"> 上海在1970年代生产的商品占全国商品一半以上。之后,像上海人那样热爱生活成为全国人民的内心向往,去上海买“上海货”,成为全国各级干部们的实际行动。因此,上海南京路上的“市百一店”、“市百十店”的风景,在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电影《中国》中成为中国人正常生活的窗口,南京路也因此在之后被外地人誉为为“中华第一街”。</p> <p class="ql-block">“三转一响”-“上海货”的魅力</p><p class="ql-block">210x270x175cm雕塑</p><p class="ql-block">2016</p><p class="ql-block">杨冬白</p> <p class="ql-block">“蝴蝶牌”缝纫机</p><p class="ql-block">59x39.5cm摄影</p><p class="ql-block">1950-1960s</p><p class="ql-block">佚名</p> <p class="ql-block">海鸥牌照相机</p><p class="ql-block">39.5x39.7cm摄影</p><p class="ql-block">1950-1960s</p><p class="ql-block">佚名</p> <p class="ql-block">造万吨轮</p><p class="ql-block">29.5x38cm版画不详</p><p class="ql-block">吕蒙</p> <p class="ql-block">繁忙的海港</p><p class="ql-block">43.2x32.5cm版画不详</p><p class="ql-block">吕蒙</p> <p class="ql-block">复兴公园</p><p class="ql-block">71x90cm油画</p><p class="ql-block">1981</p><p class="ql-block">刘海粟</p> <p class="ql-block">百年外滩之一(外滩晨光)</p><p class="ql-block">56x76cm水彩</p><p class="ql-block">2013</p><p class="ql-block">陈希旦</p> <p class="ql-block">百年外滩之二(万国建筑)</p><p class="ql-block">56x76cm水彩</p><p class="ql-block">2017</p><p class="ql-block">陈希旦</p> <p class="ql-block">百年外滩之三(上海大厦)</p><p class="ql-block">56x76cm水彩</p><p class="ql-block">2013</p><p class="ql-block">陈希旦</p> <p class="ql-block">百年外滩之四(夏日外滩)</p><p class="ql-block">56x76cm水彩</p><p class="ql-block">2015</p><p class="ql-block">陈希旦</p> <p class="ql-block">破冰-中美《上海公报》1972·2·28上海</p><p class="ql-block">500x25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11</p><p class="ql-block">谭根雄</p> <p class="ql-block">畅想·浦江</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件描绘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与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历史时刻的油画作品。作品以邓小平1991年2月视察上海时的历史事件为依据,构思创作而成。在画面中,邓小平坐在航行于黄浦江的船上,背景是浦东的现代化高楼,如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等地标建筑,象征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繁荣景象。作品突破了时空限制,将当时的浦东与今日的辉煌夜景相结合,展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体现了“畅想”这一主题。《畅想·浦江》不仅是对邓小平的致敬,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艺术赞颂。该作品获得了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并被认为是邓小平题材美术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反映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还兼顾了艺术的表现力,成为记录和赞颂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重要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畅想.浦江</p><p class="ql-block">168x35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00</p><p class="ql-block">邱瑞敏、石奇人、马宏道</p> <p class="ql-block">浦江新曲-重建证券交易所</p><p class="ql-block"> 19世纪后期,国内钱庄和外资银行合作,上海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1920年代以后,欧美、亚洲和中国各地的资金集中涌入,上海又升级为亚洲的金融中心。上海游资充分,仿照西方商业制度,用证券交易的方式建立股份公司,成为新兴的集资方式。1914年,12家华商将自己的股票联合上市交易,成立“上海股票商业公会”,1919年发展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1934年,该交易所建成“上海证券大楼”(今上海自然博物馆大楼),规模亚洲第一。1952年,证券交易被作为“投机”活动禁绝。随着中共中央“改革、开放”口号的提出,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制定《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管理办法》,允许在街道一级的集体企业中尝试恢复发行股票,9月,华宁实业公司定向募集股本金300万元,首次招股;11月,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在集资中,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开设静安证券营业部(“申银”),用柜台方式交易股票。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成为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1992年1月,上海兴业房产股份有限公司等数家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集资,采用先发行“股票认购证”的方法,购买股票申购资格,每张认购证售价30元。虽然额外收费,敏感的上海市民却意识到这次在上海恢复股票交易,是中共中央允许民间投资的开始,戏称为“邓伯伯挑挑上海人发财”,因此认购非常踊跃。随后,“认购证”本身就暴涨数十倍,股票上市后更是狂涨,股票投资狂热遂在新一代上海市民中升腾起来。</p> <p class="ql-block">浦江新曲-重建证券交易所</p><p class="ql-block">260x23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11</p><p class="ql-block">王申生</p> <p class="ql-block">梧桐深处的武康大楼</p><p class="ql-block">200x15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22</p><p class="ql-block">何珏颖、徐步成</p> <p class="ql-block">新生态</p><p class="ql-block">255x150cm中国画</p><p class="ql-block">2023</p><p class="ql-block">陆吴佳</p> <p class="ql-block">超级工程--洋山深水港建设</p><p class="ql-block"> 上海自康熙、乾隆年间成为中国沿海贸易的中枢港口,港区设在城东十六铺一带。鸦片战争后开埠进行中西贸易,港区也一直沿黄浦江岸线分布,至20世纪后期,寻求在长江口的外高桥建港。但因长江口航道泥沙淤积,大吨位和专业化的船舶还是不能进入,需要另辟深水港区。2002年6月26日,上海政府获得在杭州湾大、小洋山岛建设“上海洋山深水港”的批准,开工建设世界上首个外海岛屿上的离岸式集装箱码头。港区距上海南汇芦潮港32公里,位于浙江省嵊泗崎岖列岛,离宁波北仑港90公里。东北亚韩国、日本和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俄罗斯和中国香港等地的集装箱,均可在此交换,是国际最佳航线之一。2005年12月10日,经过1200个日夜不停作业,五个集装箱船泊位的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建成,年装卸量达220万标准箱。洋山深水港的开港,为把上海建成世界航运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水港的配套工程是“东海大桥”。大桥跨海,全长达32.5公里,载重车30分钟可达。其中有两座大跨度的斜拉桥,供航船通过,大桥抗十二级台风,设计寿命为100年。</p> <p class="ql-block">超级工程-洋山深水港建设</p><p class="ql-block">160x24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21</p><p class="ql-block">游帅</p> <p class="ql-block">五洲四海一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p><p class="ql-block">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18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p><p class="ql-block"> 作者采用巨幅三联画的样式宏观呈现,在艺术技法上运用了壁画的表现手法包罗万象。而人物的平面化、细节的装饰化也是作者一直以来的创作强项。油画的丰富色彩在此作中也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对金色的大胆运用,更是考虑到在阳光下会有折射的极佳视觉效果。在画面的内容上,中联以热情的色彩,采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世界各国人民欢聚上海进博会的场景,这寓意着开放、平等的贸易,同时也体现了促进世界和平友好的愿望,预示着人们的生活将因此变得更美好;而左右两联则以超时空的方式,巧妙地将展厅内代表性展品与展厅外景交织组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五洲四海-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p><p class="ql-block">194x46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18</p><p class="ql-block">任丽君</p> <p class="ql-block">海上世博会</p><p class="ql-block">215x200cm中国画</p><p class="ql-block">2021</p><p class="ql-block">王味之</p> <p class="ql-block">跨越天际一写陆家嘴30年之变迁</p><p class="ql-block">200x30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22</p><p class="ql-block">李向阳</p> <p class="ql-block">早餐里的“城市温度”</p><p class="ql-block">130x235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22</p><p class="ql-block">解文金</p> <p class="ql-block">绿色崇明</p><p class="ql-block">238x123cm中国画</p><p class="ql-block">2023</p><p class="ql-block">周隽</p> <p class="ql-block">走,去看展!</p><p class="ql-block">100x300cm版画</p><p class="ql-block">2022</p><p class="ql-block">苏岩声</p> <p class="ql-block">中国式地图之长三角一体化</p><p class="ql-block"> 这幅作品巧妙地将艺术与地理信息编织成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长三角画卷。画家运用多元化的材料,绘制出一个多维度、生动鲜活的长三角地区形象,令观众仿佛置身于这片繁荣之地。作品表层为印制着长三角地区纵横交错交通路线图的具有现代感的透明亚克力,亚克力下面是由传统中国画材料精心绘制的长三角地形图,犹如历史的长河缓缓流淌,展现出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底蕴。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不仅带来了新颖的视觉效果,更象征着长三角地区历史与现代的完美交融。画面左侧与右侧,两幅地图交相辉映。左侧的长三角地图犹如一幅宏伟的蓝图,展现着整个区域的辽阔与繁荣;而右侧则聚焦于上海,凸显了这座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核心地位与龙头作用。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宏伟蓝图,更凸显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魅力和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画家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成功地将长三角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发达的交通网络融入画面之中。每一寸土地、每一条道路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共同构建出一个立体而充满未来感的长三角图景。这幅作品不仅是对长三角地区的一次深情致敬,更是对艺术与地理信息融合探索的杰出成果。</p> <p class="ql-block">中国式地图之长三角一体化</p><p class="ql-block">120x370cm综合艺术</p><p class="ql-block">2021</p><p class="ql-block">司尚林</p> <p class="ql-block">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p><p class="ql-block">200x20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23</p><p class="ql-block">李前</p> <p class="ql-block">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重新开馆</p><p class="ql-block"> 在上海市中心,有一幢始建于1915年的石库门老建筑。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2021年5月4日,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重新对外开放。中共二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8天的会议,共产生11份文件,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了党的统一战线思想一-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第一次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宣言》,制定了第一《党章》,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要求,第一次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明文提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作品用三联画的形式,完整呈现了中共二大会址的风貌,并表现了市民参观二大会址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重新开馆</p><p class="ql-block">300x12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23</p><p class="ql-block">李朝华</p> <p class="ql-block">中华艺术宫10年再出发</p><p class="ql-block">210x15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23</p><p class="ql-block">张可扬</p> <p class="ql-block">“长江口二号”古沉船考古发掘</p><p class="ql-block">210x31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23</p><p class="ql-block">胡继宁</p> <p class="ql-block">幸福加速度</p><p class="ql-block"> 《幸福加速度》这个主题,描绘的是上海老小区加装电梯的画面。近年来,上海相关部门重视民生需求,不断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居民共识,逐步突破难点,为城市老小区加建起一座又一座电梯。几易其稿,画家选择了描绘徐汇区徐家汇街道乐山六七村加装电梯竣工典礼的场面。首先该小区60岁以上老人占居民总数近半,有迫切的电梯加装需求,具有代表性;其次,竣工典礼的场景可以同时体现出“加装”和“惠民”两方面的内容。在收集素材方面,画家除了实地取材以外,还通过居委和街道获得了不少竣工典礼的活动照片,根据画面需求加以模特和道具的摆拍,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素材,有选择的还原了实际情况,大大丰富了画面细节。在专家们的建议下,画家又在画面上方加长了一段,以便留出更多的空间用以突出新建成的电梯。此外还增加了包括墙面沧桑感、老式窗户、电线等历史感元素,在配重画面构图的同时突出老小区特征,从侧面深化主题。</p> <p class="ql-block">幸福加速度</p><p class="ql-block">263.5x172cm中国画</p><p class="ql-block">2022</p><p class="ql-block">周全</p> <p class="ql-block">时空之旅</p><p class="ql-block">120x120x60cm雕塑</p><p class="ql-block">2022</p><p class="ql-block">肖敏</p> <p class="ql-block">上海世界级会客厅一启航北外滩</p><p class="ql-block">140x225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22</p><p class="ql-block">王伟民</p> <p class="ql-block">支部建在楼上--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党建工作生活纪实</p><p class="ql-block">250x20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18</p><p class="ql-block">李前</p> <p class="ql-block">一江一河</p><p class="ql-block">200x40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22</p><p class="ql-block">丁设</p> <p class="ql-block">没有围墙的音乐殿堂</p><p class="ql-block">213x433cm中国画</p><p class="ql-block">2022</p><p class="ql-block">鲍莺</p> <p class="ql-block">上海马拉松</p><p class="ql-block">200X480x13cm雕塑</p><p class="ql-block">2022</p><p class="ql-block">蒋铁骊</p> <p class="ql-block">G60科创云廊</p><p class="ql-block">220x320cm油画</p><p class="ql-block">2021</p><p class="ql-block">杨艳、王珺</p> <p class="ql-block">永生一皖南事变1941.1.14</p><p class="ql-block">施大畏/施晓颉</p><p class="ql-block">中国画</p><p class="ql-block">410x450cm2011年</p><p class="ql-block">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11月9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复电何应钦、白崇禧,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而蒋介石对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计划密令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将江南新四军立即“解决”。</p><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七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 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p> <p class="ql-block">红色电波</p><p class="ql-block">120x100x100cm雕塑</p><p class="ql-block">2021</p><p class="ql-block">李乾煜</p> <p class="ql-block">鲁迅在上海</p><p class="ql-block">油画</p><p class="ql-block">俞晓夫</p> <p class="ql-block">春韵</p><p class="ql-block">纤维手绣</p><p class="ql-block">240x380cm2006</p><p class="ql-block">中华艺术宫馆藏</p><p class="ql-block">潘鲁生</p> <p class="ql-block">千祥云集</p><p class="ql-block">纤维手绣</p><p class="ql-block">240x120 cm</p><p class="ql-block">2006</p><p class="ql-block">中华艺术宫馆藏</p><p class="ql-block">潘鲁生</p> <p class="ql-block">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群像</p><p class="ql-block">大型泥塑</p><p class="ql-block">佚名</p> <p class="ql-block">古北社区市民议事厅</p><p class="ql-block">大型泥塑</p><p class="ql-block">佚名</p> <p class="ql-block">  本人自行翻唱一首具有代表意义的沪语歌曲《上海谣》作为本美篇的配乐,并制作成展示不同年代上海城市风貌的视频作品供美友观赏分享(请点击观看)。</p> <p class="ql-block">  感谢美友光临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