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地理课:记李莉老师,作者:心存美好

心存美好

<p class="ql-block">  文/图/心存美好</p><p class="ql-block"> 1990年的秋天,似乎比往年更添了几分沉静。芦台一中的校园里,法国梧桐的叶子刚染上浅黄,便被九月的风卷着,落在初一一班的窗台上。那节地理课的铃声响过,推门进来的却不是课表上标注的老师,而是初二年级的地理老师李玉萍老师。她站在讲台上,跟我们解释:“你们的地理老师李莉老师刚做了场大手术,这段时间由我来代课。”</p><p class="ql-block"> 后来听几个消息灵通的师兄说:“李莉老师可厉害了,最早是教俄语的,后来俄语课取消,她又转教英语,现在学校缺地理老师,她就又顶上了。”那时的我们还不太懂“跨界”的重量,只觉得这位未曾谋面的老师,像本藏着许多故事的书,让人忍不住好奇。</p><p class="ql-block"> 日子在晨读的朗朗书声和课后的嬉闹中悄悄溜走,两个月后,当李莉老师真的出现在教室门口时,我才真切地读懂了“大病初愈”四个字。她个子不算高,一米五几的模样,身形清瘦,仿佛一阵风就能吹晃,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高度近视镜,镜片后的眼睛却透着温和的光。开口说话时,一口带着唐山腔的普通话格外亲切,像是邻家阿姨在跟我们拉家常,瞬间拉近了距离。</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上课格外卖力气。那时教室里还没有电子屏,每节课前,她都会提前抱着一张大地图走进教室,踩着讲台边的小凳子,踮着脚把地图仔细地钉在黑板边的木架上。红色的马克笔在地图上画出清晰的轮廓,从雄鸡形状的中国版图到蜿蜒的长江黄河,她一边指着地图讲解,一边时不时回头观察我们的反应。为了让我们把知识点记牢,她对背诵的要求从不松懈,谁要是没背会地形地貌或是气候特征,她从不疾言厉色,只是笑着说:“课后到我办公室对面的水房,或是学校幼儿园的墙根找我,慢慢背,背会了再走。”水房旁的水龙头偶尔滴着水,幼儿园墙根下开着不知名的小野花,那些原本让人头疼的地理知识,就在这样轻松的氛围里,渐渐刻进了同学们的脑子里。</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们佩服的,是李老师总能精准地“抓”住我们的小心思。初一的孩子坐不住,上课难免会走神,可她从不会当众点名批评。常常在讲课时,她会突然停顿一下,笑着说:“我看看啊,现在就一个小同学没认真听讲呢。”话音刚落,原本悄悄开小差的同学都会猛地坐直身子,心里嘀咕“不会是说我吧”,赶紧把目光重新聚焦在黑板上。她就像个细心的园丁,用最温柔的方式,把我们这些“跑偏”的小树苗轻轻拉回正轨。</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才知道,李老师教地理虽然“半路出家”,可她从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那段时间,总能看到她和北师大地理系毕业的何韵清老师形影不离的身影——清晨一起踩着露水走进校园,傍晚又手挽手聊着天走出校门,连课间十分钟,两人都会凑在办公室的窗前,对着课本上的知识点轻声讨论。有一次周末,街里新华书店,远远就看见她们站在地理教辅书柜前,李老师手里拿着一本参考书,眉头微蹙,何老师则在一旁指着书页上的图表耐心讲解,阳光透过书店的玻璃窗洒在她们身上,两人专注的模样,成了我记忆里最动人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除了钻研业务,李老师对学校的活动也格外上心。那些年学校的“五月颂歌”全体教师示范演出《东方红》和《四渡赤水出奇兵》。排练的那段时间,总能在校园里撞见李老师。她走路时脚步轻轻的,嘴里却不停地哼着“东方红,太阳升”,有时走到半路,还会突然停下来,掰着手指头数节拍,那认真的模样,让路过的学生都忍不住偷偷笑,又打心底里佩服。</p><p class="ql-block"> 上大学后,每到元旦,我都会给曾经教过我的老师寄去贺卡,李莉老师自然也在其中。原本只是想表达一份心意,没想到某天傍晚,我竟收到了她寄来的信。信里的字迹工整清秀,她说最近要到天津师大北院,帮女儿交论文,想顺便来看看我。见面那天,李老师依旧是记忆里清瘦的模样,只是精神好了许多。她从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小饭盒,笑着递给我:“知道你在学校食堂吃饭,给你带了只小螃蟹,尝尝鲜。”那天中午,我拉着李老师去了食堂二楼的小炒窗口,点了她爱吃的菜,看着她一边吃饭一边叮嘱我在学校要好好照顾自己,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在教室里听她讲课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2000年,我大学毕业,回到了母校芦台一中工作。再次踏入校园,熟悉的教学楼、熟悉的梧桐树,只是身边的老师换了很多新面孔。有一次我抽空去看李老师,开门的是她的老伴杨赞育老师,他热情地让我进屋坐,说李老师出去忙点事,过会儿就回来。我在屋里坐了一会儿,看着墙上挂着的她和学生的合影,心里满是期待,可等了许久也没等到她回来,只好留下礼物,跟杨老师道别,想着下次再来看她。</p><p class="ql-block"> 可我没想到,那一次未能如愿的见面,竟成了永远的遗憾。后来,费淑琴老师跟我提起李老师,语气里满是惋惜:“李莉老师得了乳腺癌,一直在治疗,情况不太好。”我心里一紧,赶紧和费老师约好,等周末就一起去看她。可还没等我们敲定时间,就传来了她离世的消息。那一刻,办公室里静悄悄的,我看着窗外那棵和当年一样的梧桐树,突然想起她踩着凳子钉地图的模样,想起她在新华书店里专注选书的身影,想起她给我带的那只小螃蟹,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在芦台一中工作已有二十余年,每当路过初一一班的那间教室,总会想起李莉老师。她就像校园里的一盏灯,或许不够耀眼,却用自己的认真与温柔,照亮了我们这些学生的青春路。那些藏在地理课里的时光,那些关于坚持与热爱的故事,早已随着岁月沉淀下来,成为我心底最珍贵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