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村游览路,即“天外村—中天门—岱顶”线路,是最便捷、最省时、最省力的登顶路线,适合体力差者或时间不充裕者。如选择此路线上山,艰辛的跋涉攀登过程不复存在,登顶也由一段汗流浃背的历程演变成节奏轻快、休闲舒适的交通工具大换乘。<br>作者: 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天外村中巴上泰山<div>作者:Waiwai Wang</div> 泰山我来啦,泰山十八盘,果然名不虚传呀?<div>作者:大海去旅行</div> 中天门<div>中天门是泰山登山东、西两路的交汇点。此处为登顶半 程,上下必经之地。<br><br> 中天门建于清,为两柱单门式石坊。泰山古时多虎,古人在坊北建庙祀黑虎神 ,现庙内塑财神赵公元帅执鞭跨虎,东为仿古茶楼,西南为中溪宾馆,西北为中天门索道站。<br><br> 中天门 位于黄岘岭脊背之上,海拔847米。黄岘岭因其土色黄赤而名,黄岘岭东面为中溪山,1989年台胞陈英杰捐资在山巅建 慈恩亭,亭内放置澎湖同胞捐赠的澎湖石,上书碑文,表达希冀海峡两岸早日一统之愿。<br><br> 中溪山北 侧为东溪,俗称大直沟,古为登岱东路,后废弃。<br><br> 中天门岭峻谷阔,其东中溪山突兀俏丽,可观日出 ,望晚霞。其西凤凰岭蜿蜓逶迤,可远眺傲徕,下俯泰城。伫立坊下,北瞻巍巍岱峰,但见众山拱立,林茂泉飞,缆车 凌空,游人如织,画卷天成。</div> 作者: 走进泰山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泰山十八盘</b></div><b>泰山十八盘</b>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风景名胜区对松山至南天门之间,为登山盘路最险要路段,属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此处两山崖壁如削,全程分‘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紧十八’三段,共有石阶1633级,不足1公里内垂直高差达400米,岩层倾角70至80度 。明祁承濮以‘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形容其险峻,沿途分布‘天门云梯’‘层崖空谷’等摩崖石刻,南天门为标志性建筑 。<br>该段盘道自开山至龙门称慢十八,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升仙坊至南天门为紧十八,西崖悬空岩体形似迎客佛 。清乾隆年间改建后形成现有格局 。石壁谷连通南天门与升仙坊,谷中存道光年间魏祥摹刻‘龙门’大字 。因其陡峭险峻,现代常以攀登十八盘比喻攻坚克难 。 泰山娘娘祖庭「碧霞祠」 古登封臺泰山極頂「玉皇殿」<br><br>00:00 泰山十八盤<br>04:35 泰山娘娘「碧霞祠」<br>07:27 泰山石刻碑碣藝術<br>08:29 泰山極頂「玉皇殿」<br><br>外景主持人:陳薇<br>作者:大陸尋奇 南天门 南天门 南天门位于泰山十八盘的尽头,是登山盘道顶端,此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由下仰视犹如天上宫阙,所以取仙境场所命名。穿过南天门就是泰山山顶,登山行程正式完成.<br>南天门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拱形门洞,上镶石匾额“南天门”,两侧镶石刻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上层建摩空阁,门上石匾额“摩空阁”,白地贴金红墙衬托,与黄琉璃瓦顶相辉映,更显巍峨壮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天街</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天街,顧名思義就是天上的市街。天街位于岱頂,西起南天門,東止碧霞祠全長0.6公里。這里不僅風景優美,而且買賣興隆,是國內十大特色市場之一。</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進了南天門再上兩層臺階就是天街,天街自古以來就似懸在天上的一條街市。古代的香客,現在的游人都對這條街存有深刻的印象。在長約千米的天街上布滿了賓館、飯店、商鋪。</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據記載,天街從清代就開始繁華,這里的商號歷史悠久,很多店鋪老板都有以實物作招牌的傳統。比如:笊籬家、葫蘆家、雙斗家、棒槌、木碗、鸚鵡等。</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天街石坊東北方,為乾隆行宮及唐代文學家蘇源明讀書處舊址。街北側均為以后改建的仿古建筑,街南面筑起了一條長長的石欄,游客憑欄可遠眺中天勝景,泰城夜色。走進天街無論購物還是觀景,都是十分愜意。</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這里的商號歷史上就有以實物作標志的傳統,有笊籬家、葫蘆家、雙斗家等等。依巖而建的仿古店鋪流光溢彩,這是任何一座名山所無法比擬的。走進天街無論購物還是觀景,都是十分愜意。</span></div></div></h3> 天街 泰山南天门之上的天街,这里看泰山仿佛仙境一般,一直走到碧霞祠<div>作者:盛京老于</div> <b>玉皇庙</b> 泰山玉皇顶<div>玉皇顶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是泰山主峰,因峰顶有一庙“玉皇庙”得名。海拔1532.7米。<br><div>作者:xiquinhosilva</div></div> <b>泰山玉皇顶(1)</b><div><b>万峰深处玉皇顶 一览众山伴云端</b><br><div>作者:Seraphinanuqi</div></div> 泰山玉皇顶(2)<br>作者:Seraphinanuqi 泰山玉皇顶(3)<br>作者:Seraphinanuqi 泰山玉皇顶(4)<br>作者:Seraphinanuqi 泰山玉皇顶(5)<div>作者: 峡客游记</div> 玉皇庙山门石匾上书<b>“勅修玉皇顶”</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无字碑</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凡是登玉皇顶的人,都会被玉皇庙门前的一块碑所吸引,这块碑高6米,由石柱、顶盖石、顶柱石组成,石柱截面呈长方形,前后边宽1.2米,厚0.9米,通体光滑,看上去古朴浑厚。但是有一点非常特别,这么大—块碑却不曾留一字,所以它被大家称为“无字碑”。又有人说它是“阙”,也有人说它是“石表”。这块碑是谁所立?为什么而立?成为历代以来人们争论的对象。</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在"无字碑"的左右两侧有两块小碑。右侧的是明代张铨所留下的一块诗碑,他在碑中写道:“莽荡天风万里吹,玉函金简至今疑。袖携五色如椽笔,来补秦王无字碑。”意思是讲,这块刻石为当年秦始皇所立,传说在石碑下面藏有皇帝封禅泰山的玉函金简,而到现在也没有证实,所以“至今疑”。<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王长民 摄</div></div></h3> 1961年,<b>郭沫若</b>来泰山看日出,清晨,漫天星光灿烂,可是,突然一阵轻雾疾飞而来,霎时间,本来已经微亮的天空又昏暗起来。郭沫若轻抚这块石头留下了这首诗:“夙兴观日出,星月在中天,飞雾岭头急,稠云海上旋,晨曦光晦若,东壁石巍然。摩抚碑无字,回思汉武年”,也就是说,郭沫若认为这块碑是汉武帝所立。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述了汉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的这次封禅:“东上泰山,泰山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之巅,上遂东巡海上,四月还至奉高,上泰山”。因文中记载是立石,而不是刻石,也就是说碑是没有字的,所以才有了汉武帝之说。<div>作者:中国国情</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泰山極頂石</b></div>玉皇庙院内中间石碑上刻着<b>“泰山极顶”</b>和“1545米”两行字<div>極頂石:標誌著泰山的最高點,上有「泰山極頂」和「1545米」兩行字。</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玉皇廟</b></div>玉皇頂是泰山主峰之巔,因峰頂有玉皇廟而得名。位於碧霞祠北,為泰山絕頂,舊稱太平頂,又名天柱峰。玉皇廟始建年代無考,明成化年間重修。主要建築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東西配殿等,殿內祀玉皇大帝銅像。神龕上匾額題“柴望遺風”,説明遠古帝王曾於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諸神。殿前有“極頂石”,標誌着泰山的最高點。極頂石西北有“古登封臺”碑刻,説明這裡是歷代帝王登封泰山時的設壇祭天之處。東亭可望“旭日東昇”,西亭可觀“黃河玉帶”。 玉皇殿<div>玉皇殿面阔3间10米,进深8米,通高6.1米,四柱七檩五架梁前后廊式,五脊硬山顶,筒瓦、板瓦、螭吻、垂脊、垂兽等均铁铸。殿内石砌神台,木雕神龛,龛内供明代铸玉皇大帝铜像及二侍童像。</div> <div><b>“玉皇殿柴望遗风”</b>指泰山玉皇顶神龛上的匾额,寓意着远古帝王曾在此山顶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的古老传统。 这里的“柴”是指烧柴,“望”是远远地眺望祭拜,表明了自上古时期以来,泰山就一直是帝王进行封禅、祭祀的重要场所,留下了“柴望”这一重要的祭祀遗风。</div><div>具体解释:<br>玉皇殿(Yù Huáng Diàn): 位于泰山主峰(玉皇顶)之上,是供奉玉皇大帝的殿堂。 <br>柴望(Chái Wàng):<br>柴(Chái):: 指木柴,古人会把木柴在山顶架起点燃,用于祭祀。 <br>望(Wàng):: 指眺望、祭拜,也指在祭祀时远远地眺望祈福。 <br>遗风(Yí Fēng): 指古代流传下来的风俗、传统,在这里特指“柴望”这种祭天习俗。 <br>因此,整个短语“玉皇殿柴望遗风”揭示了泰山作为帝王祭祀的圣地,以及自上古起就延续至今的燔柴祭天、望祀神灵的古老仪式传统。</div> 明代铸玉皇大帝铜像 泰山的最高处玉皇顶,离天最近的地方,传说中的美景你都能看到!<div>作者:盛京老于</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万代瞻仰</b><div style="text-align: left;">東、西神門是從天街到玉皇頂的必經之路,是碧霞祠之門戶。神門上各有石閣。南神門下通寶藏庫,上為清初增建的歌舞樓。舊時每年農曆三月十五碧霞元君聖誕時,以碧霞為中心的廟會期間都在此唱京劇“玉虎墜”。寶藏庫,俗稱火池,是香客焚香上裱的地方。</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寶藏庫南是大照壁,壁上有康熙皇帝題寫的<b>“萬代瞻仰’</b>’四個大字,其可謂碧霞元君信仰千年興盛的寫照。</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拱北石</b></h3><div>拱北石,又名探海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玉皇顶东侧的日观峰,呈北偏西8°斜出状,与地面夹角30°,由斑状二长花岗岩构成,为泰山三大标志性景点之一。</div><div>该石形成于25.5亿年前的玉皇顶岩体,受垂直节理发育影响,板状岩块经重力崩塌倾倒后,经长期风化剥蚀呈剑鞘形态,现存开裂裂缝且下方为悬崖 。拱北石是岱顶观日出、晚霞及云海的理想位置,明代即有诗文描绘其云海日出景致 。因游客攀爬存在安全隐患,景区设置围栏及警示牌,并于2024年更换紫铜材质护栏以加强保护 。<b></b></div> 2014世界遺產--五嶽獨尊之東嶽泰山風景區<br>作者:oldtsou的真旅遊‧心筆記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世界遗产在中国 E19 泰山</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泰山 二、三十亿年前,这座大山就稳稳地屹立在中国东部平原上。完全由岩石构成的巨大山体,清晰地记录着地球的沧桑变化。远古的部落首领在这座山顶上燃起干柴。这一刻,他的权力得到上天的恩准。这座大山被历代帝王视为通天的神山--“泰山”。无论有着哪一种信仰人们的虔诚都会得到这座大山的包容。更多的平民百姓,将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期盼托付与它。今天,人们仍然相信这里就是仙境的入口,灵魂最终会回归到这里完成生命的轮回。</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作者:走遍中国频道</span></div></h3>